前朝遗民 - 2011/12/8 18:59:00
只有正确的认识概念,才能正确的分析问题
今天看了黄雀转载项观奇先生的文章,感觉非常好。左派中很多同志观点是不符合无产阶级观念的,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把一些概念加以澄清,这样才能正确的分析问题。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李达)。判断就是用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诸如宪法)对概念进行说明的文字。
现在很多左派网友就是对概念模糊,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常常出差,所以,我今天试着把一些概念加以说明,如果认为不对,咱们再探讨。
首先是国家。国家是什么?是统治的工具。或者说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
毛主席对国家的定义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毛主席在接见澳共总书记夏基(1959.10.26)日说,【国家是暴力机关,无论努力制度的国家、封建制度的国家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都是暴力机关。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离开了暴力还叫什么国家。】
毛主席在1945.5.24日《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时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机关,是个机器,是个工具。我们的政府是什么呢?是压迫反革命的工具。反革命的政府是什么呢2是压迫革命的工具。总之,都是一种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
李达(社会主义理论专家)说,【国家的内容是国体,国家的形式是政体】。国体是什么呢?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这样表述过:【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李达对国体的认识时说【什么阶级是统治者,什么阶级是被统治者,这是国体问题,是国家的内容;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这是政体问题,是国家的形式。】,大家可以看出,他和毛主席讲的是一致的。那么对文革时期的推论国体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还是民主集中制。
总结的说:国家的内容是国体,解决的是谁是统治者,谁是被统治者的问题。政体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无产阶级专政的服务对象是国体的目标,所以毛主席说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要实现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来达到,内容需要形式进行表达,否则就没有内容了。
好,大的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问题,谈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限政的关系。
上面说了,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实现国体的方式,是保证无产阶级作为国家统治者地位的根本性原则,所以无产阶级专政是纲,其他的都是目,国家的形式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如何通过形式反映其内容,即反映出无产阶级专政,即对人民实现民主,对剥削阶级实行专政。
既然说无产阶级专政是纲是内容,民主集中制是目是形式,那么民主集中制是怎么体现或者说服务于这个纲的呢?【实现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是说民主集中制是通过人大、政协以及后来文革形式的巴黎公社制、革委会制、三结合制等来实现的。内容是一个,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是毛主席灵活创造国家形式(政体)的根本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创造,不一定非要按照毛主席当时走的(形式)路线走,只要是服务于无产阶级专政这个纲、这个内容就可以了,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就像,要证明两线平行(内容),采用的形式可以证明,两线在一个面内它们不相交;可以分别证明出它们都平行于另一条直线……,达到证明两线平行(证明的内容)的目的。
毛主席在1942年三月《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中说过如下的话:【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员实行民主合作,倾听党外人员的意见,和他们一起,共同商量问题与决定问题,共同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全体、下级服从上级的民主集中制,并须使党外人士有职有权,敢于说话,敢于负责。】——最后的实践演变成下级服从上级了,这是复辟的根源问题,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有漏洞。
复辟后,我们看到民主集中制没有很好的起到保障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完成【一切都在于政权问题】,所以,提出无产阶级限政很有必要,目的是彻底解决无产阶级专政始终保持在人民手中的问题,从限政政府权力过大入手,结合民主集中制制定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的新政体来。
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国体,下面包含两种形式(政体),一种是无产阶级限政(主要防止权力转移),一种是民主集中制。限政主要的解决政府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问题,而民主集中制主要的解决人(国内的人)对世界的认识问题,即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制定政策,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解决国家的发展的方法问题。无产阶级限政和民主集中制会出现交叉,比如三结合可能既是无产阶级限政模式,又是民主集中制模式。
三、宪法。
宪法就是根本大法,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判断,就是指出谁是统治者、谁是被统治者而已,它是国体的书面表达。从根本上说宪法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国体)的书面表达形式。但是统治是人做的,不是条文做的,所以在执行中政府往往并不按宪法执行。过分强调宪法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往往会陷入到机械论中去,这一点要防止。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李达:【劳动者使用什么生产工具来生产物质生活资料,这是生产力的问题,是社会生产的内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或者互助合作的关系),这是生产关系问题,是社会生产的形式。】
五、上层建筑和基础。
毛主席说:【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思想、舆论)要是保护人民不喜欢的那种生产关系,人民就要改革它。上层建筑也是一种社会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56.11.15)
————生产关系中所有制就是经济基础,它是决定上层建筑的。
毛主席在不同场合说了如下的话:【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生产力的。《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1.27)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蒂,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27)
上层建筑是为基础服务的,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即思想)是为经济服务的。《在南宁会议上的结论提纲》(1958.1.21)】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权利(法律等)和意识形态(思想,如民主等)为经济服务(为生产力服务)。
从上面的引述看上层建筑就是包括国家所建立的包括一切基础在内,并且包括思想、舆论等在内的一切总称。好像是包括思想在内的一切国家管理形式。基础就是政体的一些结构(中央、地方政府、县政府、公检法等实体吧。)
它们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也可以看成产生国家),生产关系有决定了上层建筑(形成国体和政体),而上层建筑中的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权利、文化思想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总结:
生产力发展出现国家,国家就带有了革命者的想法,产生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这是国体。为了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实现统治之内容,所以要有形式去保障,于是产生政体,政体推行其思想,保障不被推翻,产生的这些文化、教育、军事等等,这个东西就叫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促使人们按照某种方式去发展,形成劳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就叫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的经济面就叫经济基础。当然还有政治基础,所以毛主席他们在有的言论中使用经济基础,有的时候用的基础。估摸,毛主席他们也没有搞清楚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多数认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宪法是阶级专政的书面表达,完全的条目话可能会陷入到机械论的泥潭里去。为了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权力,他们使用了阶级专政,这是一切的核心,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核心,但是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内容的东西,要用形式的东西来保障,所以,要使用无产阶级限政来保障,防止无产阶级专政被演化,但是完全不让演化也是不对的,因为要往好的方向演化,所以宪法不能框死,知道总的无产阶级专政就可以了,其他的形式可以自由的创造。
红军万岁 - 2011/12/8 20:44:00
语言和文字应该是人类思想和事实真实准确的表达,因此弄清每个概念表述的准确内涵和外延及其实质确实是必要的。但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是会有不同的话语体系的,歪曲和混淆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
张宏雷 - 2011/12/8 21:30:00
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创造,不一定非要按照毛主席当时走的(形式)路线走,只要是服务于无产阶级专政这个纲、这个内容就可以了,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就像,要证明两线平行(内容),采用的形式可以证明,两线在一个面内它们不相交;可以分别证明出它们都平行于另一条直线……,达到证明两线平行(证明的内容)的目的。——————这段话说得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是左派许多同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