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 “一个乡长的告白”的五大看点
无产者 - 2011/11/29 20:47:00
“一个乡长的告白”的五大看点

发布: 2011-11-28 22:54 | 作者: 无敌zm |
      


在人民网上看到“一个乡长的告白”后,心里象吃了苍蝇一样,实在不是滋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密切联系群众,“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己任的共产党基层干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如果这是个别现象,也不必忧虑,毕竟干部队伍太过庞大,出几个这样的败类也不奇怪。可事实不是如此,就让人忧心如焚了。
                
      乡,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乡长,是乡里的二把手。他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与老百姓最接近,最关心老百姓的大事小事,是走、转、改的前沿,是党和国家干部形象的体现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执行者,是老百姓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否“执政为民”的试金石。

      可悲的是,乡领导竟然扮演了“三陪、造假、维稳”的角色。

      首先,为什么乡领导要“三陪”,他们主要陪谁?肯定不是陪他治下的老百姓,他们主要陪的是各级领导视察。这个乡长说:“ 说视察,其实他们也基本没什么正经事,很少下基层,根本见不得农民,主要是来乡里混吃混喝。但哪个都惹不起,个个都有捏死你的实权。”他说,一般每天多数时间都在酒桌旁度过,经常醉醺醺的,竟挤不出太多时间回家,偶然回家则被当成稀客。这说明,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已经不是执政为民,而是“没有正经事,很少下基层,不见农民,来乡混吃混喝”为主业。这样的上级,农民能指望他们带领自己致富?

      第二,各级领导混吃混喝,乡领导自然得陪。他们的醉醺醺,不是花自己的钱,而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一个乡领导都“多数时间都在酒桌旁度过”、“偶然回家则被当成稀客”,他们的上级更会怎样?可见公款吃喝风暴的凶猛、巨烈,正在掏空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础,这个乡所在的乡政府已经债台高筑,每年都要背上几百万的亏空,长年累月如此下去,何以为继?

      第三,乡政府没钱,就又得请客送礼向上级要,就是批下来,还得看与财政局的关系,还得看经办人员的脸色。醉醺醺带来乡政府亏空,亏空了再请客送礼,如此循环往复,债台越筑越高,总有回转不过来的一天,到那时,真的不敢想象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而公权力变成个人发财致富的私权力,也实在不是小民之福,国家之幸,这种败家子行为为啥就得不到整治呢?

      第四,保发展就等于造假。打死也完不成的发展任务难道不是新的浮夸风,为什么又能死灰复燃?这说明以前的浮夸风是谁刮起来的,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其实完不成上级定的任务而贿赂税务局,买数据,90年代就开始了,竟然能一直沿续至今。我们就在这种“ 乡骗县,县骗省,省里骗中央”的骗局里自我陶醉,洋洋自得,而泡沫一旦破裂,悔之晚矣。难道制造一个不用骗的发展局面就那么难?

      第五,稳定压倒一切。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维护稳定没有错。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思不稳定是谁造成的,如果我们真正执政为民了,不去强拆,不去低价强买农民的土地,或者人民的诉求渠道畅通了,有矛盾有问题能及时解决,哪来的不稳定,不从根本上解决,单靠压能维护了稳定?

      这个乡长的告白折射出当今官场的病态,如不能清醒地看到这种病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病态,还是讳疾忌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附件:


一个乡长的告白:当三陪 维稳 保发展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俺隐去他的真实身份,想必您会理解。但俺以人格担保,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

  他在中部一个农业大省担任乡长四年。此前,他在县城还算有些背景,先是在人大任闲职,后因为仕途需要,运作到下面一个乡担任二把手——乡长。

  像许多基层干部一样,表面风光的他,有太多难言之隐。

  他说:目前上挤下压,不到四十岁,他已经得了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没日没夜地干活,却因为上面没人,显得前途茫茫。

  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有三件事:一是当三陪,应付各级领导视察。“说视察,其实他们也基本没什么正经事,很少下基层,根本见不得农民,主要是来乡里混吃混喝。但哪个都惹不起,个个都有捏死你的实权。”他说,一般每天多数时间都在酒桌旁度过,经常醉醺醺的,竟挤不出太多时间回家,偶然回家则被当成稀客。

  第二件事是保发展。“这是好听的,其实主要是造假。中央确定GDP增长目标是8%,到了省里就变成了10%,到了乡里就变成了12.5%。打死也完不成啊。过去两年还让卖地,还好些,现在又不允许了,招商引资便缺少吸引力。没法子,只好花钱贿赂税务局干部——数据造假,其实几乎所有乡镇都买数据,结果年底的时候一汇总,县里总能超额完成省里下发的任务,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乡骗县,县骗省,省里骗中央。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哪天这个吹起的泡泡破了,肯定出大事。唉,不想那么多了,只是希望别在我这任上破就中。”

  第三件事是维稳。“这是目前乡镇除了接待之外最主要的开支。前两年由于征地,积累了太多问题,现在农民可以自由流动了,村里不好管,不少人就天天到县政府堵门——极端的有抬着棺材冲击县委大门的,极端的则会跑到省城、中央——他们最爱去天安门了。现在稳定压倒一切,闹出极端事件要对地方官员一票否决。县领导自然不高兴,首先会追究乡政府的责任,乡里自然就必须想办法防患于未然。现在老百姓权利意识增强了,加上媒体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上策是花钱摆平——这是一个与上访户艰苦谈判的过程,中国农民多数还是老实,信奉民不跟官斗的哲学,拿了钱也就消停了。但也有两类特难缠的:一种是职业上访的——没几天钱花光了,又来政府威胁去北京,乡里本来就财政就紧张,经不起这样折腾;还有一种属于历史遗留难题,比如牵扯到命案等司法问题,非要讨个说法,一般拿钱难以解决。对他们只能先礼后兵,先苦口婆心反复做工作,实在不成只好动用社会闲杂人员威胁恫吓了。我们那里还没有将上访者关进精神病院的事,但发生这个事也不稀奇。”

  “由于缺乏真正的发展动力和基础,加上各类见不得光的花销又大,乡镇政府都债台高筑,听说全国有14万亿。我们乡每年都要背上几百万的亏空。要说都被贪污了实在是冤。没钱了,又得请客送礼找上面要,即使批下来,也要看与财政局领导的关系好不好才能拿到——县领导签字了,各职能局是要办的,但具体经办人如果不高兴,拖你几个月是小菜一碟。

  “财政紧张的一个后果是:普通乡镇干部的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何况民办教师?当乡长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可以按时领工资,可以陪领导公款吃喝,甚至吃出病来可以足额报销。”还有就是:去年底前,趁着中央公车治理全面开展之前,换了一辆新的。

  在交谈中,俺深深感到这个乡长是个良知未泯的干部。由于病态的体制和可怕的官场潜规则,他在苦苦支撑,但他深知很多事党纪国法难容。“经常做噩梦,不是被GDP造假的事就是被财务违纪的事惊醒。”久而久之,他和书记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天上班前,先派秘书到办公大楼前侦查下有没有警车或可疑人员,如果有,就赶紧通知会计,拿着谁也说不清也不敢说清的账本亡命天涯。

      他最大的梦想是结识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干了好几年了,也算有些成绩,上面没人,很难升迁了。世上最可怕的事是想送礼都没人收。“看到好多没啥政绩、没啥本事的人都上去了,心里有时候堵得慌。”

  俺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看到这样一个数据:29个省市区中,有28个前三季度的GDP跑赢全国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前三季度GDP增长9.4%)。其中中西部地区表现抢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比超过60%。而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却敬陪末座——分别为北京8%,浙江9.5%,广东10.1%。

  其中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俺担心数据被注水。如果中国经济的增长建立在虚假的数字泡沫上,则会酿成一场全民的灾难。希望有关部门彻查。

    (作者系《工人日报》要闻部主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乡长的告白”的五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