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 - 2011/11/2 12:46:00
如今,资产阶级爱情观泛滥,无产阶级如何寻找自己的同志伴侣?马列主义者主张无产阶级爱情观,无产阶级有自己的爱情三部曲。
(一)一部曲:爱情反面教材先生是一位好老师
每天城市各个角落都在重复男女间复仇的故事,这类故事通常都很精采、曲折和凄美。然而,我不喜欢复仇的故事。
用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和青春来报复上一段爱情?或者说自己过得好,就是对对方最好的报复?
通常有这样想法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心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别人痛苦之上。报复即使得逞,如果没有找到真正适合的伴侣,真的就幸福吗?如果后来找到适合的伴侣,当年伤害你的人还值得你报复吗?事隔多年回首,会发现是非常不理智。“个人至上”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心态的人非常愚蠢、可怜。这些心态和做法应该否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进行转化。和自私自利的人打交道,受害同时,对方是很好的反面教材,他可以侧面帮助你认识私有制社会本质,思考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价值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处事方法,从而让人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但不应该报复,相反对这位反面教材老师心怀感激。
塞翁失马,胡人却还马,老人却说,未必好事情,结果自己儿子给摔断了腿。爱情也如此,如果两个不同价值观的人真的结合反而会很痛苦,这辈子的幸福也毁了。要感谢牵走这匹劣“马”的那人,因为他,使你避过了一劫,让你有机会可以选择真正适合你的“马”。
再换个角度,失恋后想报复他是因为你爱他,因爱成恨。如果不再爱她,还会有报复心态和实践吗?
因为爱,所以恨;因为恨,所以爱。爱到极点是陌生,恨到极点是陌生.爱和恨是相对的,但又不是绝对的.恨都没有了就没有爱,也不会想到报复。连报复的心都没有了,说明你已经不恨他,也不再爱他。爱恨交织才有了人丰富的情感。从哲学层面理解,两个对立面的东西没有了一个自然就没有了另一个.
(二)二部曲:爱情的阶级性与妇女解放
许多人认识不到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不了解私有制社会的爱情有阶级性(私有制社会根本不存在超阶级的爱情)。
在阶级社会,爱情与家庭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妇女对男子存在经济依赖,这也是为什么私有制社会存在如此多因为物质而失败的爱情。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恩格斯
否则,在私有制社会谈平等的“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的爱情,就是空谈。
(三)
三部曲:如何理解革命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爱情观?
在阶级社会,爱情的阶级性都会存在。无产阶级革命者,强调无产阶级爱情观。
无产阶级先锋队,找好革命的伴侣,对自己的帮助会很大的。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渡过很多难关。
如果为了恋爱自由,反对行动一致,很容易导致整个组织被破坏。这也是为什么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婚姻审核为什么如此严格,保证组织的严密性!斗争残酷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严密性,要求无产阶级先锋队选择一个可以支持自己的革命伴侣。
一个真正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事业和爱情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革命者的爱情是纯洁的,革命者是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革命者往往为革命牺牲自己很多利益,也同时要有准备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的爱情观区别。
价值观不同,这样的婚姻结合起来就是个悲剧,要求革命者选择价值观相同的伴侣,不但对组织负责,也是对个人负责。
一个无产阶级价值观和一个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人结合,如果可以幸福美满,我觉得是不可想象的。
革命时代无产阶级爱情观的例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亚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亚和自己不是—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在暴风雨中诞生儿女》终于出版了!保尔高兴极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结尾:
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并不沉浸在私有制社会的小资产阶级爱情温床,他们彻底砸碎套在身上精神的枷锁,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伴侣,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勇敢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