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文革原则永放光芒
工弩 - 2011/10/1 18:08:00

文革原则永放光芒

——在东方红网《纪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座谈会发言提纲

201199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指算来,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5年了。35年后的今天,已是沧海桑田,山河剧变。我们这些毛主席的虔诚学生和忠诚战士,今天聚集在一起纪念他老人家,可谓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借此机会,我想就毛主席一生中所干的两件事之一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这个话题,谈几点粗浅的感想。

(一)

毛主席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①毛主席所说的,对文革“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我理解,这是毛主席针对特定范围的人群而讲的。就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这个大范围来说,拥护文革的,绝对是多数;反对文革的,绝对是少数。至于在修正主义、走资派、汉奸走狗、资产阶级、地富反坏右,以及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派等范围内,的确是拥护的不多,反对的不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文革本身就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战场,一场你死我活地较量。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说的很明确,文革的目的就是“斗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文革的主力军和依靠的对象是“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还有“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文革运用的方法是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利用“四大”,开展大民主。

总之,文革既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思想大革命,也是一场围绕政权问题的政治大革命。如此说来,有拥护,有反对,是阶级斗争的必然反映,在特定的人群里和特定的范围内拥护的不多,反对的不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说:“文化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那些混进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来自旧的社会习惯势力。这种阻力目前还是相当大的,顽强的。……由于阻力比较大,斗争会有反复,甚至可能有多次反复。这种反复,没有什么害处。它将使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得到锻炼,取得经验教训,懂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45年后的今天重温这个决定,深深感到,毛主席是何等地具有先见之明啊!“阻力”和“反复”,在文革期间就多次出现过,但都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得到了解决。毛主席最担心的是在他身后的更大的“反复”,所以他说,文革“这笔遗产”如何交给下一代,是“和平地”交,还是“动荡中”交,搞不好就“血雨腥风”!

毛主席的这种担心不止一次地讲过,他一再告诫全党,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②要警惕“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要警惕马列主义的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要警惕整个中国“改变颜色”③

“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是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④“要特别警惕象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⑤基于这种考虑,毛主席在他的晚年才亲自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已经见证了毛主席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他老人家去世仅仅27天,就发生了“动荡中”交,和“血雨腥风”的军事政变。文革“这笔遗产”就这样被人泼了污水,给践踏了。

(三)

1976年“10?6事件,是一个分界点,从此结束了文革,也结束了毛泽东时代。“10?6事件打开了隐藏多年的潘多拉魔盒,从非法“抓捕”毛主席身边的一名副主席、三名政治局委员开始,进而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最后发展到否定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所谓“粉碎四人帮”、彻底否定文革、非毛化,以及西化、分化、私有化,这几件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是循序渐进的。

对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是清醒的,没有被迷惑。那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清醒的,也没有被迷惑,即使有些同志一时被迷惑,也会或早或迟地觉醒。人的认识往往有个过程。

现实中,的确还有许多同志对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存在这样那样的糊涂思想,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冲击的一些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他们对于文革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余怒未消,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还没有完全地解开思想上的扣子。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说:“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帐,算文化大革命的帐。……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⑥

诚然,这些老同志的“不满意”,“不理解”,与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彻底否定”,有着本质区别。走资派和资产阶级,不属于“迷惑”和“糊涂”的问题,他们清醒得很,他们这样做是他们阶级本性所决定的。我们所说的这些思想上还有些“糊涂”的老同志,是不赞同、不支持复辟资本主义,不赞同、不支持修正主义搞非毛化、反毛化,他们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总的说还是拥护的。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在文革问题认识上的糊涂,他们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拥护,也就打了折扣。我们还是希望这些还有糊涂思想的同志,尽快跟上滚滚向前的历史大潮,千万不要成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沉舟和“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病树。

(四)

如果说文革问题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的话,那么“四人帮”问题就是焦点中的焦点了。有那么些同志,他们虽然对文革的认识已开始转变,但在“四人帮”的问题上却依然没有转变,依然把“四人帮”和毛主席分开,与林彪联在一起。

最近,人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志对“四人帮”问题看法在变化,变的比较客观,比较符合实际了。

奚兆永同志近日发表的题为《马列主义与共产党的命运——对90年历史的沉思》的文章,就说得比较客观,比较符合实际。

他说:“‘四人帮’一词是毛泽东生前首先使用的。‘粉碎四人帮’也正是以此为合法根据的。但是,这并不足以服人。毛泽东生前确曾批评过‘四人帮’,特别是批评过江青,但并不是把他们作为反革命的小宗派集团来批的,更没有要‘粉碎四人帮’的意思。应该说,从文革开始,毛泽东对于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就是倚重的,让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参加中央文革小组和政治局本身也说明对他们的倚重。”他说:“毛泽东并不是只批评‘四人帮’,也批评了邓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并且用了很大气力来‘帮助’邓小平。邓曾做了两次检讨,毛都不满意,于是又发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再次将邓小平打倒。显然,毛泽东批评‘四人帮’并不是把他们当作反革命来反的,引用毛泽东的话作为粉碎四人帮的依据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他认为:“不管‘四人帮’有什么缺点和错误,他们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政治局内部发生分歧时应该在政治局的会议上来解决,而不应由政治局的一部分人串通起来动用武装的力量将他们抓起来,更不应该作为反革命案诉诸法庭对他们判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路线斗争,包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斗争,都没有用枪杆子抓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他指出:“事实上,要在‘四人帮’和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间划一个界线也是很难的。这样一来,某些人把揭批‘四人帮’进一步发展为否定毛泽东的晚年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势所必然了。”我认为,奚兆永同志的这个认识,总体上符合毛泽东思想,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五)

文革问题之所以重新成为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焦点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国内私有化后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必然反映;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严重教训促使更多的人们反思和醒悟;三是帝修反的反面教员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制度剧变和封资修回潮的严酷现实,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文革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这种反思已经形成意识形态领域里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对资本主义复辟逆流构成了严重威胁。右派们感到他们已经处于很是不利和很是被动的地位,于是就出现了右派们召开的“8?27”会议,即《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0周年座谈会》。这次会上,他们对革命人民怀念文革,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大潮很是忧虑和惧怕。他们叫嚣要保住彻底否定文革这个“底线”。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行非毛化、反毛化,把中国引向半资本主义半殖民地的深渊。

既然右派们叫号了,挑战了,左派就完全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迎战了。现在是该对几十年来污蔑文革、丑化文革、歪曲文革、否定文革的反动势力进行清算、反击和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六)

35年来,修正主义集团从否定文革开始,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完成了“改制”和“转型”。一是指导思想的“转型”。他们已经公开承认,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特色理论”和“特色旗帜”,不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党的性质的“转型”,即所谓的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前几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共产党员占资本家总数的比例高达30%以上,这表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党已经资产阶级化。三是经济基础的“转型”。宪法上规定的公有经济为主体已经变为私有经济为主体。目前,私营经济已占整个国家经济的三分之二以上,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刊文承认了这个事实。四是分配制度的“转型”,由按劳分配为主转向按资分配为主,因而造成了我国两极分化的严重状况名列世界前茅,基尼系数高达0.57,早已超过被各国公认的0.4这个警戒线。刚刚公布的2011年中国版的《福布斯》“胡润富豪榜”,中国的亿万富翁人数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我国一半人口处于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贫困线以下。五是政权性质的“转型”。帝国主义成为“战略伙伴”,资本家和地富反坏右成为依靠对象,甚至可以加入共产党,而马克思主义者、文革的造反派、上访告状的老百姓和普通工农群众则成为“维稳”的对象。“官商勾结”成为时下流行于街谈巷议的话题。六是外交政策的“转型”,由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变为与帝国主义“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了。用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话说,中国的外交已经“美国化”。总之,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同义词,早已被国内外政治家和众多媒体所广泛认同。

(七)

毛主席逝世后,那些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给文革泼了许多污水,造了不少谣言,例如,说文革在政治上是一场“动乱”和“浩劫”,经济上到了“崩溃的边缘”等。政治上是不是“动乱”和“浩劫”,是个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的问题,无需我们多费口舌,就说经济上的所谓“崩溃边缘”,那纯粹是睁眼说瞎话。事实是,文革期间是真正地既抓了革命又促了生产。

我手里有三个版本的统计数字。

一是1965~1978年。据统计,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比文革前的1965年翻了一番还多,年均递增率达6.8%。钢、原油、原煤、粮食的产量分别是1965年的2.6倍,9.2倍,3.09倍,1.6倍。⑦

二是1965~197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按国民核算体系(SNA)计算的历史资料,1965-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为1.83倍多,年均增长5.7%。文革时期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使用的是物质生产体系(MPS):工农业总产值,增为2.34倍,年均增长8%;农业,增为1.51倍,年均增长3.8%;工业,增为2.72倍,年均增长9.5%。国民收入,增为1.9倍,年均增长6%。文革时期的GDP比西方大国常年的速度快一两倍。⑧

三是1967~1976年。从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统计数字看,1967~1976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评价增长率为4.9%。⑨

以上,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可以证明,文革的经济是大发展的,而决不是什么“崩溃的边缘”。

1968年,我国全部还清了公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文革期间,我国彻底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从而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壮大了我国综合国力。除此之外,那10年的科学技术、外交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发展时期,两弹一星的成功,把蒋介石集团赶出联合国、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也都发生在文革期间。如果说,需要拨乱反正、以正视听的话,这才是真正需要拨乱反正、以正视听的历史真相。

(八)

毛主席说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任何与政权问题没有关系的革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要旨在这里,文革的原则和意义也在这里,右派们的“8?27”会议也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切不可书生气太足。

我们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要牢牢记住,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既不会改邪归正,也不会自消自灭。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个孕育着一个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⑩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资产阶级可以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无产阶级把资本主义——包括已由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国家——“和平演变”为社会主义却是不可能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改良主义、议会道路、和平过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条路走不通。

    (九)

要正确理解和运用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毫无疑问,毛主席的这个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既然这个理论是科学的理论,那它就是长期适用的,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是适用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在不同阶段,如社会主义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下和资本主义复辟时期的资产阶级专政下,在斗争的途径、形式、策略和方法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第一次文革,那时虽然有修正主义路线和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抵制和干扰,但并没有成为主导的一方,军队也掌握在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手里。

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和预示,文革并没有终结,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直到共产主义实现为止。但今后的文革,如何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形势,把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暴力革命学说、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第一次文革的实践经验与当时的中国社会客观实际,怎样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这是摆在今天和今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与广大革命群众面前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十)

按照毛主席当年的教导,我们面临的敌人有三个: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一个是同修正主义的矛盾,这两个矛盾虽然说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但其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一个是国内,一个是国际,而国际上的阶级矛盾往往以民族矛盾的形式出现。对我国人民来说,在这两大矛盾中,哪个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谁又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有同志提出“救党保国,反帝除奸”的口号,认为反帝是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这个认识值得商榷。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发生大规模外国武装入侵的情况下,民族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主要矛盾,还是国内的阶级矛盾,主要危险还是毛主席所指出的是修正主义而不是帝国主义。毛主席所指出的修正主义对内代表资产阶级,对外投降帝国主义,这两个特征,是相辅相成、兼而有之的。抓住了反对修正主义这个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牛鼻子。

(十一)

关于原则性和策略性。策略是为原则服务的,没有原则也就无所谓策略,反之,没有正确的策略,也不会坚持好原则。列宁说:“原则的政策是唯一正确的政策”。⑾有的同志把改良主义的主张,视为策略而非原则问题,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有人散布说,魏巍同志是赞同那些改良主义的主张的,这不是事实。魏巍同志曾多次说过,某些“左派”的改良主义主张是行不通的。他说,有的人是有私心的,他们有幻想,他们现在这样做,无非是幻想将来中国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时捞个席位而已。看看魏巍同志《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一文和网上流传的“11条”,就清楚魏巍同志的立场了。

(十二)

毛主席说:“在世界上,不论什么国家,不论什么地方,哪里有压迫,那里必定有反抗;哪里有修正主义,那里必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它对抗;哪里用开除党籍等等分裂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那里势必产生新的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产生强大的革命政党。出乎现代修正主义者和现代教条主义者的意料之外的变化正在发生。他们正在造成自己的对立面,而最终势必会被他们自己所造成的对立面所埋葬。这是一条必然的规律。”⑿

毛主席的这段话,鞭辟入里,寓意深刻,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当前,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不管前进路上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毛主席继续革命的伟大旗帜,把反复辟、反卖国、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社会主义大革命进行到底。

马克思当年曾高度赞扬巴黎公社,称“公社原则永存”。文革就是新时代的巴黎公社,因此,我们也可以豪迈地说:

文革原则永存,永放光芒!

注释:

①《毛泽东晚年自我总结:我一生干了两件事》新华网,20080227

②《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19629月),转引自《红旗》杂志1987年第10期社论《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革命的理论武器》

③《对〈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的批语》转引自1964714日《人民日报》

④《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1月)》,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转引自1964714日《人民日报》

分别引自1976310日、516日《人民日报》

⑦(网摘)

⑧刘日新:《国庆60周年几个宏观经济数据》(2009-8-26乌有之乡)

⑨《邓力群:国史讲谈录》第六册451

马克思:《资本论》1963年版第一卷第828

斯大林《论列宁》第24页,战士出版社1972年出版

⑿《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第406

红军万岁 - 2011/10/1 18:34:00
    文革精神永存,革命斗争未尽!既要铭记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又要汲取历史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革命业绩!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革原则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