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无产阶级看历史 » 中国产品质量落后于30年前
野火 - 2011/8/23 12:52:00
中国产品质量落后于30年前
发布: 2011-8-23 07:35 | 作者: 李连根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264 | 回复: 0

中国产品质量落后于30年前


徐明天


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国建国后的历史,也就分成了前后30年。我不是要歌唱还是批判,只是客观的叙述事实。如此,我们才能站到新历史转折点,走出新的30年的新道路。

比如,我曾列举数据,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经济发展速度,不比改革开放30年有差距,增长率基本相当。有人很不愿意听这样的话,说出很多事实,比如前30年生活困难、吃不饱、穿不暖等。实际上,前30年确实生活有差距,更没有手机、电脑等现代产品,这是因为前30年全世界都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有吃有穿,但却没有30年前健康安全。那时候没有三聚睛胺,没有瘦肉精。

再比如,前30年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被后来批评为浪费,三线厂向沿海大迁移,太多的企业荒废了。后30年不得不西部大开发,向西引进的多是国外大公司,已经没有多少国内大企业能够挺进西部。这样的历史曲折我们又如何评判?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历史偏见和意气,从纯经济的观点、技术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

正是这偏见让我们抛弃了30年前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我们本来是可以以市场化的理念和现代科技来改造提升这个基础和这支队伍。而我们又犯了勇于破坏而不善于建立的坏毛病。

我最近借“7.23”动车事故,强烈批评中国制造不重细节,不重质量。我最近又认识到一位电子工业的前辈。他年令不是太大,现在在一家彩电企业任重要职务。30年前他曾经在湖南一家军工电子厂当钳工,工厂是生产电子管的,用于电台等军工设备,当时电子管可以用到10年以上。现在这家工厂虽然衰落,但还在生产电子管。虽然电子管已经被晶体管所替代,但由于当时的产品质量好,现在全球需要电子管的企业还是来采购他们的产品。因为诸如高端汽车音响、需要清晰分辨声音的一些设备,还是使用电子管,因为电子管的的分辨效果比晶体管好。这家电子厂还以生产电子管维系,但产品质量却大大下降,现在的电子管只能用2年。

产品质量的下降大家都有说不清的体会。比如印刷,如果我们找到前30年的印刷品,你会发现吃墨均匀,极少错别字。现在的印刷品内容错误很多,吃墨淡浓不匀,质量粗糙。现在的印刷设备和技术早已是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

1997年,我来到深圳,就想解决一个疑问。为什么内地的印刷就比不过深圳的外资企业。当时深圳有一家外资企业专门印邮电部门的电话号码薄,国内90%以上的电话号码薄都是这家工厂印的。专门考察这家企业,才知道就一个绝招,电话号码薄满纸全是数字,又特别厚,非常容易出错,而他们保证不出一个错。就是数字不出错,国内企业就很难做到。

当时,我在内地也多与印刷厂合作,文字容易出错,彩印就更容易出现偏色等错误,让你苦恼连连。当时内地的广告彩印等印刷都跑到深圳来,我不明白原因为何。到深圳后也专门去考察,看到这里企业的印刷机非常落后,内地已经是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深圳的厂子还是单色印刷机,是原来国内生产的。但他们制版印刷都非常精细,质量就非常好。再加上设备成本低,价格也低,就有竞争力,几乎垄断了国内广告彩印等印刷。深圳的印刷业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竞争力。

这位电子业前辈解释电子管从寿命10年退步到2年的原因,他说,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当工人很骄傲,工人的收入也不比老师、公务员等少,甚至高一些,实行8级工资制,技术好收入也高,也受到尊重,大家都认真钻研技术,制造产品也非常认真。现在回到厂里看一下,工人都很自卑,感觉没有社会地位,收入也非常少,没有人愿意做技术工作,看看现场工人的操作,实在看不下去。但这种现状,又感觉无能为力。没有好的产业工人,怎么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现在工厂里多是农民工在做工,他们没有经过很好的培训,也都是临时性的,没有长期做工的打算和条件,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在企业长期工作,根本养不住他们。另外,年轻人有能力和条件的都先去考大学,考大学后都不愿意到工厂一线做技术工作。这些都是中国现在制造质量不好的原因。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虽然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有些过分,但我们也不能让工人全体下岗,这种产业工人的下岗也造成了工业基础的没落。我们在市场化的转化过程中,应该相信工人的力量,把企业的命运交给他们,而不是交给那些“能人”。比如,我们如果彻底实行股份制,让每一个工人持有企业股份,让他们当家做主,选择经理人,有很多企业就可能不会倒闭。有很多企业就会在市场化中获得新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产品质量落后于3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