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农民起义在历代皇朝更迭过程中的作用
大土 - 2011/7/22 8:19:00
  对于农民起义在历代皇朝更迭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一是不能将皇朝更迭一概而论为通过农民起义实现,因为不是事实。二是不能因为起义队伍主要成分是农民就一概而论为农民起义。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长期作为君主社会中最大的社会集团,在技术层面最主要的缺陷是无组织。严格一点,应该说是在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太小,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互不联系,能有多大力量呢?地主之所以能在村里称王称霸,不单单是因为土地多,往往也因为他那个家庭大。大也不过是称霸一方而已,又能如何?他们如果不是官僚地主、如果不能和政府权力(官吏)联系起来,如果完全是开田而耕、一分一厘土地积攒而成的小地主,也很可怜,看看北宋的衙前里正的命运就会明白。
  
  他们的组织者,就是君主,君主通过其任命的各级政府官吏将农民组织起来。
  
  这样一来,农民一旦需要造反的时候,就是反对自己的组织者,在技术上就形成以无组织对抗有组织的状态。农民最初的反抗,就是完全的以卵击石、飞蛾扑火。
  
  不要认为中国的农民愚昧,他们很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明白自己的弱小,明白造反的最可能前景。所以,中国的农民只要还有一点其他的可能,一般不会造反。一旦被迫造反的时候,他们所抱定的就是必死的决心,视死如归,“譬如辽东死,砍头何所伤”?好赖都是死,要从万死中搏一生,这个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组织起来了。这时,这个最弱小的社会集团就会在瞬间成为最强大的社会集团,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秦末大起义率先登高一呼的为什么是陈胜、吴广?陈胜说得很清楚,他们已经到了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的地步。项羽那样的六国贵族、刘邦那样的基层官吏,虽然很早就认识到“大丈夫当如是也”,很早就渴望“彼可取而代之”,又为何不率先登高一呼呢?他们个人的日子大概还能过得下去,也就不会贸然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任何能够把中国农民逼上梁山的统治者,无论其最初的动机是多么善良,曾经是如何想要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后来腐败贪婪,以为有功于民就无尽的索取,彻底走人民的对立面。客观上一定是已经成为陷民于水火的混蛋,走到了以卖国为生的境地,无论以前他们多么光荣伟大,这样的政府一定应该被推翻。在君主社会中,农民的反应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但是,造反的农民依然需要、更加需要一个组织者。当陈胜、吴广们以生命为代价表明天下苦秦久矣、表明造反的大路已经开通、并且点燃天下的时候,力量更雄厚、经验更丰富的项羽、刘邦、李渊们立即就后来居上,并通过种种手段成为高踞于农民头上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一般就是新的君主。
  
  大多数农民起义的作用更像朝代更迭的铺路石——新朝君主踏在脚下走向金銮殿;更像导火索——引爆天下之后就灰飞烟灭了;更像投石问路的石头——扔出之后甚至不再注意滚到哪里去了;更像测试化学成分的试纸——用过之后就扔在一旁、甚至踩在脚下了。
  
  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大多情况下都是异常悲壮的自我牺牲。
左斗 - 2011/7/22 18:20:00
本文很有意义。这次无产阶级不干则已,干就要来一次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打出一片属于无产阶级自己的天空。绝不为民运,苏拉密,李文采之流所利用。不为资产阶级做嫁衣。
陆霍 - 2011/7/22 18:32:00
每一次农民起义,都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给以沉重的打击。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起了推动作用,使刚刚掌权的地主阶级的施政比较清廉。而且,农民起义后,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平分土地制度,也是改变了土地私有的集中化程度,释放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所以每一次农民起义后的新朝代,会有一段繁荣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民起义在历代皇朝更迭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