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迎春 - 2011/6/23 15:45:00
我正在理解什么才是“天理难容”这个词
发布: 2011-6-23 13:16 | 作者: 橘子皮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003 | 回复: 0
我正在理解什么才是“天理难容”这个词
酒半仙
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农村从大的方面来说,到底是变好了,还是日益变得恶劣起来,我个人人为,社会“阶层”之间,相互之间摆事实讲道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小时候,虽然不是那么很明白一些事理,可是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总还是依然存有的。比起来讲道理的声调,确实难以算到主流这个层面上去。时间愈长,这进行对比的强烈度,这越高,这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呢?
朦朦胧胧记事的时间,大约应该大概应该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基本上可以说农村集体经济才走过十来年的光景。说这个时期集体经济有多强壮,我个人觉得,怎么说都是说不过去的,我所记忆的,只能说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公社已经有了农机站,有那么不算多的一些农业机械,各生产队小队的浇水,基本上是用了电力和柴油机。再就是脱谷基本上都是用了脱谷机(当时乡下称之为“打谷机”),各生产小队轮着用,一般一个生产小队用几天就能将一季的稻谷脱粒完毕。
再后来,公社从老镇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离县城更近了,大约只有四五里地。公社随后有了比较完善的基层医院,一般大多数病都可以诊治。林场、渔场、小五金加工厂、专场、粮棉加工厂、专场、知青农场等一个接着一个建起来了。
各生产大队的集体经济,差别还是有一些,但是不是很悬殊。这其中的成因,出了与各生产大队的客观条件有关之外,其中很大一个成因,就是对于集体收成,是多留一点好,还是少留一点好,各生产大队及小队,都存在这么一个集体与个人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我从小生活的那个生产大队,相对而言,就是在分配中,集体这一边,稍微要多留那么一点。在原有的粮食加工厂、船队、砖场等基础上,之后有了能给大伙儿带来更大利润的铸造厂建起来了,随后不但添置了汽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五六年之内,使得大队范围内的九个生产小队,在农耕上完成了机械化的进程。
武湖大堤重新建设,使得当地彻底摆脱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经过七十年代初期对全公社水利设施的根本性大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旱涝保收。通过平整土地,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适合机械化耕种。这个时候,浇灌基本上由各生产大队的大型灌站来完成,根据统一调配,各生产小队的农民浇地,只是扛着一把铁锨,开一个口就行。遇到了雨水比较多的时候,各级泵站可以进行全面有效的排涝。
几乎形成一种习惯,每到晚稻收割不久,在农活不多时候,由各生产队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水利设施的维修及整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劳动,就是挑塘泥和河泥,使得遍布田野的河流及水塘,在旱时能够给田里浇水,在涝时又能蓄排水。
八十五年回家乡,集体经济散了之后的乡亲,眼神中更多的是无神。九十年代末期回家乡,看到乡亲们的目光,更多的是冷漠与无助。
水渠基本上废了,池塘与小河基本上平了。过去规整的田地,现在变得是东一块在种藕或养鱼,西一块是在种西瓜或种棉。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土地撂荒现象已经局部出现,外出经商或打工的人,给村里交点钱之后就算过了,没有人关心这土体闲置之后的恶果是什么。
村长、村支书到也在一定年限更换着,老百姓内心真正的威信到很少见有几个,没有流氓及痞子的那股子狠劲,要是没有些,还真难在那个位置上坐下来。
昨天家里人相聚在一起,问我湖北那边的情况怎样,我能说什么。如今是晴天稍微长一点,上上下下皆曰抗旱;雨天稍微多一点,上上下下皆曰防涝。
百姓身心疲惫之余,真是无言再多相对,思来想去的,面对苍天,对于不讲道理的那些个人物和角色,只能说看着这些年来又是抗旱又是防涝的报道之后,用“天理难容”来形容,大致上还是应该说得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