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迎春 - 2011/6/17 14:17:00
谈东方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领域的几件大事
发布: 2011-6-16 20:55 | 作者: 周承友09031759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75 | 回复: 0
谈东方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领域的几件大事
周承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人及其实践活动又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作为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体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其中作为统治阶级指导思想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一个社会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理解“二战”后的东欧与苏联的紧密关联史,回顾东方早期社会主义国家或阵营的意识形态发展及其与社会存在的互动历程,可以明知其意识形态领域变迁的九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中列宁主义的胜利。列宁主义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前进的一面光辉旗帜。
第二件大事: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变化,斯大林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布哈林主义的斗争和斯大林主义的胜利。斯大林主义,是与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存在的发展要求和那个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它基本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创造性地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由理论变为现实,缔造了一个初步而强大的“新世界”,从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件大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际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它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在“二战”后的东欧和新中国的建立中取得了胜利,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件大事: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的“南苏论争”和铁托主义的出现。铁托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多种思想(包括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和国家消亡等思想,托洛茨基的反官僚主义、布哈林主义、西方社会民主党的修正主义等)的综合创新,是包括“改革新世界”在内的一种新修正主义的开端。
第五件大事: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6年苏共20大)赫鲁晓夫主义的出现。它是一种反斯大林主义的、既借鉴铁托主义又开始霸权主义的一种新修正主义,它使新修正主义开始了主流地位的获得和扩散。其后继者勃列日涅夫,虽然形式上停止了反斯大林主义,实质上仍执行赫氏路线。
第六件大事: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苏大论战”。论战中,中共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挑战着新修正主义的国际主流地位的获得,阻止着新修正主义的更大发展和改旗易帜。
第七件大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它开辟了“改革新世界”(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条新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又一个新阶段的一面光辉旗帜——毛泽东主义。
第八件大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的脱离“中苏大论战”中的正确立场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邓小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出现。它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反对新修正主义的主要力量丧失。由此,新修正主义在东方基本获得国际主流地位。
第九件大事: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6年开始)戈尔巴乔夫主义的出现。它是明显地借鉴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促使新修正主义更加猖瘚并达到改旗易帜(包括它自己)的一种新修正主义,是带来“苏东剧变”的祸首。
2011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