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经济根源
大树 - 2011/5/23 16:54:00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有其经济及物质基础,我们不能纯粹从精神和文化意识形态上进行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经济根源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了社会主义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国家资本的管理人(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掌握的资本行政和分配处置特权与国家资本的无产阶级自主管理、公共监督、集体共同创造(即无产阶级的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用阶级划分就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与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经济斗争和上层建筑斗争表现无不是这个基本矛盾的体现。

58年大跃进,刘邓集团搞形左实右的“五风”。
三年困难时期的下马风、包产到户风。
63年形势稳定了,就在意识形态中的搞驯服工具(宣传黑修养)。
四清把矛头对下,不对上。
65年文化领域牢牢控制舆论,无产阶级大批判文章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66-67年文革期间,转移阶级斗争大方向,破坏文革。


    党内当权派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就会搞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时期,就大搞“驯服工具”,矛头向下,文化革命时期,实在过不了关,就以形“左”实右面目出现,就整“死老虎”(已经被打倒的旧剥削阶级),或挑起群众斗群众,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最大阻碍。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文化大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第二次大跃进,大量统计数据已经得到证实,粮食产量连年大幅提高,化工、建材、钢铁、交通、农机、化肥、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复辟后,搞包产到户,搞“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爬行路线,农机、化肥、建材、先进制造业项目大面积下马,是大跃退,本来那个时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好时机,农业现代化腾飞的最好时机,中国工业走高精尖技术的最好时机,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最佳时机,社会主义大协作跨上科技新台阶的关键时期。走资派上台阻断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通路,残留下的工业基础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生产低端的消费品,同时破坏资源和环境。我们可以看出,主席时代的工业大量破坏后,现在依然留下雄厚的工业基础,主席时代留下了多么坚实的物质财富!

现在走资派已经穷途末路,蔓延世界的大萧条即将爆发,无产阶级的革命势不可挡。
大树 - 2011/5/23 16:58:00
不在经济上彻底驳倒修正主义及牛鬼蛇神,继续革命理论是无法深入人心的。欢迎大家多发文革10年经济发展的贴。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经济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