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为劳动者歌唱 | |||||||||||||
作者:孙恒 文章发于:新华网 点击数: 913 更新时间:2011-5-5 | |||||||||||||
孙恒:为劳动者歌唱 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2011年5月4日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36岁的孙恒在北京“暂住”已经有十二年了,来北京之前他是河南开封四中的 音乐教师。因为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他辞职北上来到北京寻梦。十二年来,为了生存,他既干过搬运工,也做过推销员,不过因为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做得最多的工作还是当“歌手”,北京的地下通道和建筑工地是他主要的舞台。 常年街头卖唱的生活,让孙恒接触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打工者,既感受到打工者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打工者的生活给孙恒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无穷的素材,他创作了大量反映工友真实生活的歌曲,比如《打工、打工最光荣!》(“高楼大厦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脏苦累活儿是我们来干,堂堂正正做人,凭力气来吃饭!”)、《我们的理想终将实现》(“前途一定很艰险,旅途一定会孤单,只要我们大家心相连,哦!擦去眼泪,莫要伤悲,我们的理想终将实现。”),他把这些歌曲唱给工友们听,总是能得到强烈的共鸣。 2002年5月1日,孙恒和几个常在一起唱歌的工友宣布成立“打工青年艺术团”。后来,孙恒在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基础上,又正式注册了“工友之家”,开始为打工群体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004年,打工青年艺术团出版了第一张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用唱片版税赚来的7万多块钱,孙恒他们在距北京市中心40多里公里的皮村建起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同心实验小学”,工友之家的办公地点也搬到了皮村。从此,“工友之家”就开始为这里的各地打工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打工博物馆、打工艺术团、工友影院、新工人剧场、同心互惠商店、打工子弟学校,凡是外来务工人员有需求的地方,“工友之家”就会有所作为。在这里,外来务工人员不花一分钱,也可以享受电影大片,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花上几块钱,就能买一件外套,置一些家庭用品。 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有近200名外来务工者下班后来到工友之家,在这里看书、打乒乓球、看电影,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除此之外,孙恒他们成立的新工人艺术团,还经常奔赴各地的工地、工厂、企业和社区,为外来务工者义务演出,至今演出已超过500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由于歌曲唱出了务工者的艰辛和希望,每到一处,他们总是能引起工友们的热烈反响。 现在的孙恒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流浪歌手,“工友之家”总干事、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等更多的工作需要他来承担。但是,“不管生活如何变化,为劳动者歌唱,是我坚持不变的信念”,走下舞台的孙恒声音不大,却格外坚定。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 孙恒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sunheng1975 新工人艺术团www.dashengchang.org.cn 同心互惠商店www.tongxinhuhui.org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www.dagongwenhua.org.cn 淘宝义卖网店http://tongxinhuhui.taobao.com 孙恒博客:http://daheng126.blog.163.com ![]()
关键字: 打工青年艺术团 五一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