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天池 - 2011/6/19 10:43: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
陆霍同志,你的文章我已经拜读完了。从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来看,你这篇文章基本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论。就目前来说,像你这样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的同志的确是不多的。尽管你文章中所使用的概念没有像导师们那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也就是说没有使用非常抽象的哲学概念,这反而更能让人容易理解。例如,导师们经常使用的哲学概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你所说的“经济文明”这一概念,既“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人类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总的需求,在此需求水平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消费能力,以及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的流通、协调能力的总和”,实质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言体系中就是指“经济基础”。所谓经济基础,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你所使用的“政治文明”这一概念,既“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一定的力量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样的力量,有政治的、文化的、法律的、宗教的等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常使用的“上层建筑”。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其中还包括了社会道德等方面。你的定义虽然不很全面,但基本上反映出了这些概念的实质。
另外,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总动力不仅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对矛盾,还应当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力量。
所谓生产力,就是指人类社会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能力,主要包括人和劳动工具。其中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只能包括在劳动工具之中。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试想,如果没有人,既不会有科学技术,也不会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再高度的科学反技术也必须由人来操作,来控制。比如电脑以及目前定位系统,可以说代表了现代社会最高级的科技产品,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还必须有人来操作和控制,离开人,这些东西就是一堆费铁。所以人才是第一位的,科学技术是第二位的。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想到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分配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分配形式决定人类某一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性。比如,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目前的中国是资本主义制度。而这一制度,决定了中国未来的革命形式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有些人根据所谓的“中国28个主要产业,被美国(或外资)控制21个”等表面现象就得出目前中国当成“新式半殖民地”等概念,并因此提出“重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等结论,完全是错误的甚至别有用心的。
这些道理我想你肯定早就认识到了,只是在你的文章中没有显示出来而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基本原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没有这个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像韩德强之流,打着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经验的旗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既“物质决定意义,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一基本原理歪曲并篡改为“物质制约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这不仅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也等于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存在的基础。从这些方面来说,韩德强之流堕落为尊孔分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凡是尊孔者都是唯心主义者,都是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诞生,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如果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各种似是而非的谬论以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分子就会在我们眼前无所遁形。
最后的结论中,“处理某些矛盾以团结同志,缓和某些矛盾以拉拢朋友”这句话中,表述的不是很和严密和完整,“拉拢”一词的用法不是很恰当。建议改成“正确处理某些矛盾以团结同志,缓和某些矛盾以争取朋友”比较妥当。
希望我们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虞天池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