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泰 - 2014/8/25 6:32:00
第一章工人阶级的资本权利(3)
三 平等合作社会
平等合作社会,是指包括工人与资本家在权利平等基础上构建股份合作制关系在内的人与人之间所有权利平等的一种社会制度。在这一社会制度中,工人凭借身体(劳动资料)入股,资本家凭借机器设备(生产资料)入股。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为股份合作关系而非资本雇佣关系。平等合作社会保留私有制,但消灭雇佣制。在一定历史阶段下,承认资本运作凭借风险获利的正当性。
我们知道,在股份制公司中任何股东都无权单方面强迫另一股东撤资。同理,在工人凭借自己的身体拥有股权的平等合作社会中,物化资本股东也无权单方面强迫任何活化资本股东撤资(解雇)。即在平等合作社会物化资本与活化资本的合作方式皆与资本雇佣社会物化资本与物化资本之间的合作方式相同。在这一社会里,资本家凭借他的资本享有股权,工人凭借自己的身体也同样享有股权。两者之间是合伙人关系而非雇佣关系。工人与资本家共同享有对企业利润的分割权,同时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出现亏损时,资方以资本折损承担风险,劳方以无偿劳动承担风险。即共利共险。在这一点上,资本家与工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不再是资本雇佣制关系,而是股份合作制关系。
劳方无偿劳动:是指当企业出现亏损后,工人为了承担自己应负责的那一部分亏损,就需要通过当得的工资额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额之差予以弥补。即以劳抵亏。资本家不要把眼睛仅紧盯着工人凭借活化资本与你共享利润,更要看到工人同时也增加了一份责任——共担风险。关于这一点,在现实社会中就有通过出劳务来抵偿欠债的实例。就像资本是有价的一样,劳动也是有价的。
我们知道,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自己的财产——奴隶,而在雇佣制社会的今天,制度保障了再绝不允许把人作为牲口随意转卖,无论以什么理由。这样的行为发生已在法律上被视为犯罪。同样在平等合作社会,制度保障了雇佣制的废止,并将会逐渐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取缔。因为这一(雇佣)制度保障下的讹诈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其导致的剥削是一种低烈度的犯罪。
平合主义(平等合作主义),是一种在人人权利平等前提下,倡导社会全员相互合作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每个成员或团体依据公平原则,实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权利完全平等,并在这一基础上社会所有成员或团体之间展开利益共赢的全方位相互合作的一个思想体系。平合主义者的理想就是要在人类社会创设一个全方位平等和全方位合作的平等合作社会制度。我相信,全世界的每个工人都是平合主义思想的信仰者。它是当下解决工人阶级备受压迫剥削问题的唯一思想源泉。
人类未来社会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雇佣制社会)→平合主义社会(平等合作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福利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道主义社会)。
锤子 - 2014/8/25 11:13:00
现在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下,欧洲的福利主义社会都随着危机破产了,然而,作者却构思出“平合主义”社会。我就看看“平合主义”在现实市场经济下是如何运作的?
1)苏联解体,经济上的措施就是把原国企的资产全部平均地分给每个职工,达到了作者构想的“人人有股份”的要求吧,问题是在市场环境下,股份是可以转让的,当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有的职工认为此有这个公司的股份有风险,他就会选择出卖股份,一旦出现出卖股份,就会产生破产的劳动者,破产的劳动者就只有加入雇佣劳动者的大军,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人人有股份”就破产了。
2)按劳动力入股,90年代,我见过朋友搞软件公司,就搞过“平合主义”,以失败告终,合伙人有资金入股,有劳动入股。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劳动力入股的比例,经过激烈博弈,规定劳动力入股比例上限不超过30%,劳动力入股中,又存在差异,如何确定技术能力强的总工,与技术能力差的普通技工之间的股份比例,经过各方激烈地博弈,总算定了下来。一年后,又有几个新技术劳动力加入公司,股份需要要调整,劳动力一方要求资方打破70%的限制,资方坚决不同意,最后资方撤出资金,公司解散。
按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搞“平合主义”,这条道路还是死路一条。就拿第二个案例展开来说,一个企业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增减人手,如果增加人手,按“平合主义”的思想,就存在新的人入股问题,新人怎么计算股份呢?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老的人会说,我对这个企业的贡献大,比新人多劳动几年,照此推理,新的股份肯定比老人少,随着时间的积累,必然存在过去劳动剥削现在劳动的情况,老人的人变成了新的剥削阶级。如果市场环境不好,必然有的人要离开公司,一个人离开公司有两种情况:1、保留此人原有股份。 2、卖掉此人在此公司的股份。如果是保留此人原有股份,一旦这个公司后来经济状况变好,此有此股份的人就变成不用劳动能收股息的资本家,照此推理,劳动者肯定会频繁地换工作,可以到处拿股份,无风险收益就越高,积累到最后,此人就会变成彻底不劳动拿股息新生资本家。第二种情况,劳动者离开公司卖掉此人在此公司的股份。劳动者拿到钱走人。找一个效益好的公司,有股息有工资。如果后来这个公司效益又好了,这个人又回来了,原来留到公司的人又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不会再愿意让出过去相同的股份给回来的人,这样积累下来,这些老员工就会变成新的资产阶级,恢复雇佣劳动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建议作者还是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不要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打转转。
圣泰 - 2014/8/25 23:47:00
现在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下,欧洲的福利主义社会都随着危机破产了,然而,作者却构思出“平合主义”社会。我就看看“平合主义”在现实市场经济下是如何运作的?
1)苏联解体,经济上的措施就是把原国企的资产全部平均地分给每个职工,达到了作者构想的“人人有股份”的要求吧,问题是在市场环境下,股份是可以转让的,当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有的职工认为此有这个公司的股份有风险,他就会选择出卖股份,一旦出现出卖股份,就会产生破产的劳动者,破产的劳动者就只有加入雇佣劳动者的大军,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人人有股份”就破产了。
平合主义所要的不是人人有股权,而是要废除雇佣制,构建平等合作社会,虽然它在客观上能够做到每个工人获得股权,但这一股权与雇佣制所体现的股权迥异不同,雇佣制的股权体现在物化资本上,而平合主义社会的工人股权体现在活化资本——工人的身体上,这意味着这一股权工人是不能转卖的,即工人不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给卖出去。工人加入企业本身就可以凭借身体作价入股,而无需额外支付任何购买费用。
2)按劳动力入股,90年代,我见过朋友搞软件公司,就搞过“平合主义”,以失败告终,合伙人有资金入股,有劳动入股。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劳动力入股的比例,经过激烈博弈,规定劳动力入股比例上限不超过30%,劳动力入股中,又存在差异,如何确定技术能力强的总工,与技术能力差的普通技工之间的股份比例,经过各方激烈地博弈,总算定了下来。一年后,又有几个新技术劳动力加入公司,股份需要要调整,劳动力一方要求资方打破70%的限制,资方坚决不同意,最后资方撤出资金,公司解散。
你朋友搞的不是平合主义,而是雇佣制下的职工持股制度,是资本家将自己的一部分股份转卖给员工,这种转卖可能是现金,也可能是劳动抵偿(而平合主义下工人获得的股权却无需支付一分钱),但企业的性质不是合作制,依然是雇佣制。只不过员工通过拥有股票分享了一部分权益和红利而已。在合作制下,资方无权单方面解散公司,制度将赋予工人独立强租企业的权利。
在这个雇佣制度下,资方根本就不承认工人作为一个的活化资本的资本属性,这是雇佣制与合作制的本质区别。
按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搞“平合主义”,这条道路还是死路一条。就拿第二个案例展开来说,一个企业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增减人手,如果增加人手,按“平合主义”的思想,就存在新的人入股问题,新人怎么计算股份呢?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老的人会说,我对这个企业的贡献大,比新人多劳动几年,照此推理,新的股份肯定比老人少,随着时间的积累,必然存在过去劳动剥削现在劳动的情况,老人的人变成了新的剥削阶级。
在平合主义社会,新老员工活化资本额相同(它是由国家确定的),只有工资差异,没有资本差异。
如果市场环境不好,必然有的人要离开公司,一个人离开公司有两种情况:1、保留此人原有股份。 2、卖掉此人在此公司的股份。如果是保留此人原有股份,一旦这个公司后来经济状况变好,此有此股份的人就变成不用劳动能收股息的资本家,照此推理,劳动者肯定会频繁地换工作,可以到处拿股份,无风险收益就越高,积累到最后,此人就会变成彻底不劳动拿股息新生资本家。第二种情况,劳动者离开公司卖掉此人在此公司的股份。劳动者拿到钱走人。找一个效益好的公司,有股息有工资。如果后来这个公司效益又好了,这个人又回来了,原来留到公司的人又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不会再愿意让出过去相同的股份给回来的人,这样积累下来,这些老员工就会变成新的资产阶级,恢复雇佣劳动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在合作制下,员工无权单方面离开企业,企业也无权但方面“解雇”员工。就像当下的股份制企业一样,任何股东不得单方面撤资一样。资方与劳方签订的不是雇佣协议而是股份合作协议。这个运作模式与现在的股份制企业中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关系一样。
在平合主义社会,工人的股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依据获得的(假设国家定价10万元。),假如这个员工真的走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的10万元“撤资”了,在原来的企业就什么也没有了。
你提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有些章节还未发出的缘故。发出后会消除你的疑虑。
建议作者还是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不要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打转转。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就是资本雇佣制,平合主义消灭了这种雇佣制度,以合作制取而代之。这本身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了。
另,看看我的注释,你就知道,我读了多少马克思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