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齐 - 2013/10/1 7:42:00
简易给孔老二取的名字不错。俺打字水平差只能打出“不要屄脸”。
粤齐 - 2013/10/1 9:00:00
在司马迁刻的竹简上是这么说孔老二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唐代出现的索隐书中给出了如下的话,“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颜氏徵在,从父命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故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於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
这分明说的是孔子的父母先坏了礼,他还好意思大谈礼,真“不要屄脸”!
正义括地志更根据生理学科学地说明了问题。
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老头子叔梁纥已经产不出精子了!难怪孔老二同情夏姬的遭遇了,自己是野种嘛!真“不要屄脸”!
一次他和学生走散了,自己只会等学生找到他,路人说他如一条丧家犬,他点头承认“然也,然也”。真“不要屄脸”!
为了攻击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他无限上纲,说新的田赋是“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一直当成同情劳动人民的话为孔子帖金。但是,大家可能忘了前面的“过泰山”,“使子路”。
孔子因何过泰山,而且把声名显赫的武将弟子子路也带上?
原来,历史进展到春秋末期,依靠君君臣臣那套奴隶制的骗人把戏维持统治彻底没有了市场,一个新兴的社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个新兴的制度也更加暴露了它的弱肉强食的真面目。
看清楚这个历史规律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名为盗的跖。于是展跖就顺应这个历史潮流,利用因战乱而脱离了奴隶主的流亡奴隶,组建了自己强大的队伍,人数近万。他们所到之处,不管是奴隶主贵族,还是新兴地主势力头目,即便是为奴隶主、地主当走狗的奴隶也一概干掉。
展跖的行为震撼了当时的统治阶级。
孔子因为和展跖的大哥有交情,就不自量力去说服展跖。这才有了过泰山的事情。当然了,他是灰溜溜地失败了,回到城里还心有余悸,庆幸自己免于虎口。
注意他泰山之行的随从:颜回、子贡、子路。
正是那个子路,此前还因为田赋问题和孔子闹别扭呢。
田赋是新兴生产关系的一种新的税收政策。此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完全被奴隶主占有的。而田赋是按照耕作的土地计算赋税的,农民有了相对的发展空间宽松的好处。
这个孔子一心想着恢复奴隶制,找机会让子路难堪。所以,当他抓住了农妇因田赋重而破产这个机会时,就不失时机地挖苦子路,说出了“苛政猛于虎”这样的话,而且是倚老卖老,使用了“小子识之”这样的字眼,就是说“你小子给我记牢了”。
拜人家子路有功于鲁自己才回到故里,去见展跖把人家在卫国从政的子路叫回壮胆,还时刻不忘教训子路,真是“不要屄脸”!
粤齐 - 2013/10/2 11:53:00
我发如上帖子,实际是表示,不应当全面接受巴金对孔子的批判。要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批判。就是把孔子放在当时的阶级斗争环境中,用客观地效果去批判孔子。
比如,孔子遭遇阳货的羞辱,并不是孔子出于强挤贵族盛会动机,而是去争取捐赠。歪曲后再批不应当是马克思主义者采用的手段
锤子 - 2013/10/2 13:43:00
资本主义复辟后,很多过去批林批孔的先锋如:巴金、余秋雨、阎崇年之类的人物,像变色龙一样,立马投入资产阶级的怀抱,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人在文化革命期间写的文章,是否也能看到他们唯心主义的端倪?这个问题由于我个人对历史了解不够,造成了此错误,谢谢粤齐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