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洲 - 2012/5/9 10:03:00
第二节 基辛格访华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壹、本节概述
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在巴基斯坦方面的配合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从伊斯兰堡秘密启程,飞往北京。
至十一日,三天内,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基辛格举行了六次会谈,着重就台湾问题交换意见。
周恩来指出: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个人干预;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必须限期撤走驻台美军,必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基辛格表示: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并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逐步减少驻台美军;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历史可以解决。
会谈中双方商定尼克松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前访华。并确定巴黎作为今后秘密联系渠道,中美华沙渠道不再恢复。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三日,下午,周恩飞往河内。
本日至十四日,周恩来与黎笋、范文同会谈,通报中美会谈情况。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周恩来从北京飞往平壤,同金日成会谈,通报中美会谈情况,并介绍中共党内批陈伯达的情况。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晚,周恩来与叶剑英同往西哈努克和宾努住地,向他们通报中美会谈情况。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六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公告
公告宣布,获悉尼克松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周恩来接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谈中美关系。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八日,周恩来在修改外交部就中美关系问题发稿各驻外机构的通报时,强调:坚持既定的原则立场,绝不会拿原则作交易。必须说明,除中美关系外,其他问题如涉及中美两国之外的国家,只能由当事国负责解决,我们只能阐明立场,交换意见,不许越俎代庖。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周恩来接见法国议会代表团。
周恩来说:联合国只要出现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或者类似的形式,我们就不去,坚决不去。
一九七一年七月中旬,越南人民报发表社论《尼克松主义一定破产》,影射中美会谈。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二日,周恩来接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大使转交恩维尔•霍查代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于中美关系的一封信。
当日,政治局会议讨论了霍查的来信。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林彪叛逃。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七日,周恩来召集外交部有关人员开会。
拟出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接待方案,安排中美双方的对口会谈和活动计划。
将方案报毛泽东审阅。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毛泽东对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接待方案作出批示:
基本同意,某些地方可能要在会谈中临时修改。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基辛格第二次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作具体安排。
周恩来同基辛格在北京举行会谈。着重就台湾、印度支那、朝鲜、日本、次大陆等重要问题交换意见。
周恩来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一个历史传统,不可能一下子隔断,但是要打破一些框框。在这方面先有尼克松总统今年七月六日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后又有最近英国首相希思在访党年会上的讲话。我相信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谈话时,虽然双方立场不同,但能互相了解,能谈到点子上去,能打到共同点。既要进入一个新时代,就要改变一些关系,否则就无改革可言。掌舵者应善于迎潮水而上,不然有可能被潮水淹没。只有掌握时代精神,才能改进世界情况。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中美双方开始讨论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
中方首先否定了美方提出的公报草案。
周恩来提出:可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双方的分歧,同时也写出双方的共同点,以便共同遵循。
毛泽东同意各说各的原则。
经过反复会谈,基辛格同意了中方关于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美方修正方案和补充意见。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晚,在纽约举行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的提案进行表决。当联合国会议大厅里的电子统计牌显示该提案以七十六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十一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时,整个会场立刻沸腾起来。
当得知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时,毛泽东很高兴,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当天下午,毛泽东召集周恩来及外交部有关人员开会,决定立即组团出席联大。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很快组成。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中美双方就联合公报草案达成初步协议。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通知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的决议。
当日,毛泽东、周恩来召集会议商定立即组团出席本届联合国大会。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周恩来会见美国友好人士谢伟思和夫人。
周恩来说:那天联合国的表决完全出乎意外,不但出乎我们的意外,也出乎美国的意外。我们没有派一个人去活动,而且提案国是由地中海两岸的两个国家带头的。这么多的国家我们寄予希望我们感谢他们,但是我们能不能满足这个希望,完成这个任务,我们要好好考虑一下。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周恩来会见日本《朝日新闻》客人。
周恩来说:二十二年来,被推翻的蒋介石集团窃据中在的席位,完全是不合理的。就是因为美国在操纵指挥棒,有人给它配合。这次投票,七十六比三十五,这是铁的证据,代表了全世界多数国家大多数人民的愿望。美国在联合国再利用表决器就不灵了。这次表决结果是违反美国人的意愿的,也是违反佐藤政府的意愿的。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一次表决的精神,因为它代表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七十六个国家,还加上弃权的十七个国家人民的愿望。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吴丹,通知中国政府将在近期内派团出席本届联大。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一日,周恩来同刚抵北京的金日成会谈。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日,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千知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名单。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三日,金日成回国。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六日,外交部关于为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送行计划报告
报告说: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中国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预计十一月九日离京经上海、巴黎去纽约。一、代表团离京时,建议请姬鹏飞、李耀文、马文波、外交部党的核心小组其他同志、有关司负责人,与外交有关的其他部门负责人送行。二、代表团抵、离上海时,建议请市革委会一位副主任、一位常委和外事组负责人迎送。三、因许多驻华使节主动要求为代表团送行,建议通知各国驻华使节、苏联边界谈判团和各国驻京记者。四、代表团离京和途经上海,拟发一综合消息。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外交部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到达纽约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
讲话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关系;一贯支持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反对外来干涉、掌握自己命运的正义斗争。我们代表团将遵循我国政府的既定政策,在联合国里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代表一道,为维护国际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努力。
毛泽东批示:同意。
(这个讲话载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报》。)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外交部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
发言稿说: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敌视、孤立和封锁中国人民的政策的破产,是美国政府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妄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的失败,是毛泽东主席的外交路线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胜利。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这里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阴谋,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我们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另一个国家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我们反对大国优越于小国、小国依附于大国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理论,反对大国欺侮小国、强国欺侮弱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我们主张,任何一个国家的事,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管;全世界的事,要由全世界各国来管;联合国的事,要由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国家共同来管,不允许超级大国操纵和垄断。中国现在不做、将来也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毛泽东批示:同意。
(这个发言载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八日,毛泽东在外交部关于为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送行计划报告上的批语
规格似宜高一点,今晚可谈一下。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八日晚,毛泽东接见代表团的成员。当周恩来带领大家来到中南海时,毛泽东站在书房门口同大家一一握手。谈话当中,毛泽东兴致很高,从世界大势一直谈到国内问题。他说:你们这次去联合国可以放心了,我的那个“亲密战友”不在了。我国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倒台,一个就是恢复联合国席位。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九日,代表团启程。按照毛泽东提出的送行规格“宜高一点”的意见,周恩来、叶剑英等前往机场送行。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中旬,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现在联合国裁军问题的大会上。
会上,各国代表不顾原定议题,纷纷登台发表一篇篇热情洋溢的贺词,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
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要将联大会议上各国代表的发言全文刊登在国内报纸上,不要只登摘要。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周恩来与英国作家马克斯韦尔的谈话
周恩来在谈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的席位时说:
联合国表决的结果,我们就没有料到来得这么快,恐怕美国也没有想到它的“两个中国”的方案会失败得这么惨。结果呢,这门就打开了。人们说:尼克松可以到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去?
联合国以五十九票对五十五票否决了美国的提案,在反对美国提案的五十九票里,其中有十个没有跟中国建交的国家。它们后来也投了支持阿尔巴尼亚、阿韦及利亚提案的票。如果这十票不是反对,而是夺权,那就变成五十五对四十九,美国程序性提案就会通过。这件事就表明了尼克松表示要到中国来以后发生的变动。这是第一。
第二,一部份刚跟中国建交的国家还受到美。它们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没有办法才投弃权票的。国的压力。在程序性提案表决时投弃权票的十五个国家中,多数是跟中国刚建交的
它们投弃权票也等于是支持我们,因为弃权票多了,其他票的总数就减少。结果就出现了刚才说的情况:美国的提案被否决。这马上就引出一个什么结果呢?七十六票对三十五票。不仅超过三分之二票数,而且是压倒多数的国家支持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反对的只有三十五票。
那七十六票怎么得来的呢?反对美国提案的五十九票没有变化。原来对美国提案弃权的十五票当中,有十二票转过来支持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的提案,这里大多数是跟我们建交的,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原来支持美国提案的国家,现在转过来支持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的提案。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墨西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提案一通过,它就宣布跟蒋介石断交。这就说明它支持的是美国的程序性提案,并不支持美国的意见,也不支持蒋介石。这一点,它的总统在联合国的演说中就说明了。另一种情况的国家,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葡萄牙。它们这样做是什么原因,你是清楚的。这样就增加了十七票,变成了七十六票。而弃权的也增加了,原来十五票弃权,现在十七票弃权。反对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提案的票数,仅仅只有三十五票,一下子就把联合国的形势变了,当然这里有偶然性,但是必然的趋势往往通过偶然的现象表现出来。这说明一种趋势:中国不能再被封锁了。
原来我们不打算马上去联合国。但是我们一听到有七十六票支持我们去,我们就不能不去了。否则绝大多数支持我们的国家会失望的。
七十六票不仅反映了全世界人民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二年来被剥夺的权利和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正义要求,而且也说明了二十二年来美国的主张是错误的,在十一月十五日联合国大会的欢迎会上,有五十七个国家踊跃发言。
美国是东道主,也抢先发了言,逼得苏联也不能不讲话了。接着蒙古也讲话了,日本也讲话了。五十七个发言的国家中,有八个国家跟中国还没有建交。还有加纳,它同我们还未复交。有些建交的国家因为会议时间拖得太长,来不及讲了。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范文同总理率越南党政代表团访华。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周恩来与范文同会谈。双方通报了越美会谈、中美会谈的情况。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会见范文同一行。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越双方在中越联合公报上签字。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新华社发表公告:中美两国政府商定,尼克松总统将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开始对中国的访问。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
围绕着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问题而进行的激烈斗争,是本届联大最令人注目的一件大事。二十多年来,美国政府无理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在这届大会上,它被迫变换手法进行捣乱,苦心炮制了驱逐蒋介石集团是一个所谓“重要问题”的提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蒋介石集团都应占有席位的所谓“双重代表权”的提案,妄图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但是,同美国政府的预料相反,所谓“重要问题”提案一付诸表决就被打掉。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提案,则以七十六票对三十五票的压倒多数,在热烈的欢呼声中获得通过。美国的所谓“双重代表权”提案自然报废。它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破产。这是全世界人民的重大胜利,是美帝国主义的惨重失败,也是对某些假意支持而实际反对中国的势力的一个沉重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全世界人民和主持正义的国家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我国出席本届联大的代表团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的工作,受到许多友好国家的热烈欢迎,得到它们各方面的热情帮助。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国代表团在联合国的讲坛上,阐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和政策,同广大的中小国家一起战斗。尽管我们在联合国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愿意尽我们的力量,履行我们的责任,不辜负各国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中国永远不做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人的超级大国。我们坚决同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贰、本节简论
一九七一年下半年,基辛格两次访华。
基辛格第一次访华。
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一日,周恩来与基辛格会谈。
双方主要就台湾问题交换意见,着重谈了三个问题:
一、关于台湾地位问题
周恩来指出: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基辛格表示: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
二、关于台湾美国驻军问题
周恩来提出:美国必须限期撤走驻台美军。
基辛格表示: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并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逐步减少驻台美军。
三、关于美蒋条约问题
周恩来提出:美国必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基辛格表示: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历史可以解决。
这样,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虽然仍有不小差距,但基本达成一致。由于这一关键问题得到解决,双方达成尼克松访华的协议。
基辛格第二次访华。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基辛格第二次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作具体安排。并就中美联合公报交换意见。
美方首先提出的公报草案。
中方否定了美方草案。周恩来提出:可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双方的分歧,同时也写出双方的共同点,以便共同遵循。
基辛格同意了中方关于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美方修正方案和补充意见。
十月二十六日,中美双方就联合公报草案达成初步协议。
与周边有关国家密切磋商
既然对中美谈判有人有疑虑,特别是周边有关的国家,这就必须与它们保持密切的磋商。
基辛格第一次华后,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三日下午,周恩飞往河内。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周恩来从北京飞往平壤,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晚,周恩来与叶剑英同往西哈努克和宾努住地,向他们通报中美会谈情况。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六日,中美双方才同时发表公告。
这说明中国的原则立场是:除中美关系外,其他问题如涉及中美两国之外的国家,只能由当事国负责解决,我们只能阐明立场,交换意见,不越俎代庖。
基辛格第二次华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三日,金日成访问北京,周恩来同金日成会谈,毛泽东接见金日成。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范文同总理率越南党政代表团访华。周恩来与范文同会谈。毛泽东会见范文同一行。发表中越联合公报。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新华社才发表尼克松访华的公告。
即便中国共产党做得如此周到,也还是存在问题。这就是阿尔巴尼亚。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周恩来接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谈中美关系。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二日,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转交恩维尔•霍查代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于中美关系的一封信。这封信明确地表示反对中美谈判。当日,政治局会议讨论了霍查的来信。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将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进行讨论。美国等在联合国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活动。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周恩来接见法国议会代表团时说:联合国只要出现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或者类似的形式,我们就不去,坚决不去。
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毛泽东认为在这方面已没有多少问题需要他思考了,而把大部分时间用到研究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上。他广泛收集国际上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反映,认真阅读新华通讯社所编的每天两本的《参考资料》,或者要工作人员把有关消息读给他听,还要看大量文件、电报。那时,局势仍不明朗,不少人对联合国这次能否通过这项决议抱着怀疑的态度。毛泽东说:“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看实质。”接近联合国投票时,他说:“我们就算有十亿人口,在联合国也只是一张票,一个小国也是一张票,我奉劝你不要看不起小国。”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晚,在纽约举行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的提案进行表决。提案以七十六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十一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这个胜利是毛泽东外交革命路线的胜利。一方面,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要求,团结起来,共同反对两霸;另一方面,同美苏两霸进行谈判,打破对中国封锁、围堵。
2009年4月初稿
2012年4月28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