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民族主义舞台 » 河蟹又穿帮了!
锤子 - 2012/4/19 22:01:00
【编者按:收集资料,让老百姓都知道。让老百姓知道他们穿帮了!】


资料1:
来源:http://www.hua-yue.ne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98506.shtml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唐纳(Mark Toner)4月18日称,自王立军2月7日离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以来,美方再也没有和王立军取得联系。在英国记者的追问下,美国务院再次表明,王立军是以“副市长”身份预约和前往领事馆的。

但是,按照新华社4月公布的说法,王立军2月6日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without authorization)“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滞留”。

导演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资料2:
来源:http://www.hua-yue.ne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98509.shtml 的留言
香港《明报》报导,王立军 2 月 6 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南方周报》记者褚朝新事后曾致电王的手机,但对方没有接听。
2 月 15 日,褚收到由王的号码发出的短讯, 3 月 15 日薄熙来被撤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后,褚在新浪微博留言称,「2 月 15 日凌晨 5 时,与王丽娟 (谐音「王立军」) 单线联繫的号码上收到一条短讯,大意是:英国人海伍德在渝被害,王丽娟破案剑指薄夫人,于是被休假、入美领馆。」目前不能证实该号码由何人使用,相关微博后来被删除。


这次没有人以人权的名义站出来说话了哈?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虚伪玩意!
锤子 - 2012/4/20 21:44:00
揭露河蟹勾结美英金融寡头谣诼.

http://www.hua-yue.ne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98525.shtml

薄古开来在英国的房东竟然说从未见过海伍德,粉碎谷开来与海伍德的“暧昧”谎言

Landlord praises Bo Xilai's accused wife as 'the perfect tenant'
来源:http://www.dnaindia.com/world/report_landlord-praises-bo-xilai-s-accused-wife-as-the-perfect-tenant_1678094
Published: Thursday, Apr 19, 2012, 17:33 IST
By Richard Alleyne | Agency: Daily Telegraph

The British landlord of the Chinese woman accused over the murder of Neil Heywood described her as the "perfect tenant" and said he never suspected her of having an affair with the businessman.
There have been allegations that Gu Kailai, the wife of the purged politician Bo Xilai, and Heywood were romantically involved. One report even suggested that they carried on their relationship while she was living in Britain helping her son to learn English and get an education.
But on Wednesday the former landlord of Gu said he saw only a dedicated mother who often spoke of how much she missed her husband.
Richard Starley, a retired businessman, rented a modest top floor apartment to Gu and her son Bo Guagua above his office block in Bournemouth, Dorset, for just over a year between 1998 and 2000. "She was an excellent tenant. She looked after her son very well," he said.
Earlier reports had said that she had been living there with Heywood and Company House records show she lived with a French architect.
But Starley said he never saw a man with her.
"I worked in reception in the building from Monday to Friday and I saw her almost every day," he said.
"She spoke very highly of her husband and said she wished he could have come over, but he was not allowed. I never saw anyone else with her. I have no information of Heywood - I never heard of him. I'm sure she was not having an affair with anybody."

在此文章发表之前,英国《泰晤士报》引用中英两国不同消息来源称,谷开来与死时41岁的海伍德有“暧昧关系”,而与丈夫薄熙来彼此间却毫无感情。
该报引述“与多个薄熙来权力圈子有来往”的重庆学者王康说,谷开来与海伍德之间“绝对”有超乎友谊的关系。
另一个“消息来源”来自英国,是谷开来在2001年到英国居住时的邻居。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该报指称,谷开来与海伍德似乎在英国南部波恩茅斯海边附近的一栋公寓楼内同居,曾亲眼见过两人一前一后上楼时,海伍德有捏掐谷开来屁股的亲暱动作,两人看来就像一对恋人。
消息人士称,海伍德是公寓常客,因此谷开来为海伍德准备了一个房间。
红蛇儿 - 2012/4/21 0:01:00
                 誰利用薄熙來事件抽水?從倒薄到倒周再到挺溫

薄熙來、王立軍案件成為中共近年來最大的政治危機,這場錯綜複雜的案件中,小道消息快過官方消息,海外傳聞準過官方喉舌,到底誰在引導這場輿論戰?又有何政治意圖?實在耐人尋味。

從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開始,博訊、明鏡網站便不斷爆出各種猛料,一開始聳人聽聞,但隨後不久其中絕大部分得到證實,包括王立軍申請政治避難、薄熙來與王立軍決裂、谷開來涉嫌殺害海伍德等。這些絕密消息被海外網站探知得一清二楚,難道這些網站有通天的本事?

按常規,當時掌握這些情況的不外乎是薄熙來的身邊人、王立軍的盟友以及美國國務院等機構。薄熙來的身邊人絕無可能洩露,最大可能來自王立軍的盟友。王的盟友為了挽救王,防止當局暗箱操作,很有可能通過有關渠道偷步放料,以引發媒體的關注,形成輿論壓力,逼迫當局處理薄熙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來自美國國務院。由於王立軍向美國提請政治避難,必然要向美國領事館交代相關理由,王很可能將谷開來殺人、薄熙來包庇以及他本人受到人身威脅的前因後果以及相關證據提交給美國。這些內容涉及中國內政,可引爆中國政治危機,美國雖不便明目張膽干涉,但不排除美方向海外網站匿名報料,暗中操縱中國政局,而這恰恰是美國夢寐以求的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在薄熙來已成死老虎之際,海內外的輿論開始轉風向,突然傳出北京政變、京城槍聲、軍警火併,並開始炒作分管政法的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挺薄,甚至繪聲繪色地宣稱周永康聯薄倒習的計劃與時間表,矛頭一下子對準了周永康。與此同時,讚揚溫家寶「真心推進政治改革」的聲音也開始響起來,連達賴都提出對溫家寶有信心。

中南海內部政治鬥爭

從倒薄到倒周再到挺溫,很明顯幕後有人在推波助瀾。六四事件前,趙紫陽與鄧小平、李鵬進行權力鬥爭,趙的幕僚不斷向外放料,影響民意與輿論走向,脅迫鄧、李讓步放權;六四後,趙的秘書鮑彤因此受到審查。如今這一幕似乎又在中國上演。
锤子 - 2012/4/21 0:46:00
我希望本帖能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粉碎各个资产阶级势力的阴谋!
大扫除 - 2012/4/21 4:04:00
时下所谓的左、中、右的说法,  都是不谈其阶级性的,   且都是国内外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人士的说辞,  其立场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浑身不搭界,  听过看过就算了,  千万不能当真!

试想,  在一个早己蜕化变质成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  不管谁上台,  他能消灭私有制吗?  如果不能消灭私有制,  那么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自欺欺人的空谈与欺骗!

个人觉得有必要对一些仍对河蟹特色党心存幻想的人说几句:   必须想清楚,   狐、瘟、薄、习等人,   都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人,  虽然他们之间在统治路线上有分歧、有矛盾,  甚至有激烈对抗(狗咬狗),   但他们在复辟私有制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一点上,  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谁上台都一样!

一句话: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无论谁上台都是死路一条!  所谓回归群众路线....向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诉求--180度大转向--彻底走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你觉得可能吗?!  

当前,传言五花八门,特别是国内外的反动右派势力,竭尽全力开动其宣传机器,力图推波助澜:什么谁被抓啦,谁被双规啦,谁没有露面啦,什么坦克开进京城啦,军队频繁调动啦枪声啦,.....似乎当下形势有点扑朔迷离,显示出两种力量在较量在搏斗。

然而, 当此之际,究竟是什么决定形势的发展走向?究竟是什么决定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是当权者?是军队?或者是国际帝国主义的黑手? 都不是!  纵观历史, 本人相信:历史上中国每次的大动荡、大转折,都是以中国人民的意志或民心决定的。既使反动派一时得手,但终究是人民是民心说了算。军队的普通士兵也是由下层的老百姓组成的, 行动也是民心所使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要革命、要解放、要推翻复辟王朝、重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锤子 - 2012/4/21 12:53:00
楼上,当前的政治形势要具体分析。
现今的中国,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的中国,这个统治集团,由30多年前一场资本主义复辟政变发展而成。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他们的矛盾始终存在,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发展成对抗性矛盾。今天他们彻底对立。其根本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让他们的矛盾激化了,狼要吃狼了。
见:http://www.hst1921.net/showtopic-11710.aspx
锤子 - 2012/4/21 23:26:00
二楼有段话,
该报引述“与多个薄熙来权力圈子有来往”的重庆学者王康说,谷开来与海伍德之间“绝对”有超乎友谊的关系。

引用了一个重庆学者“王康”,三年前我看过凤凰采访过王康,说他是民间学者,研究俄罗斯文化,控诉苏联十月革命后把俄罗斯带入深渊,俄罗斯的根是东正教,他强调:俄罗斯的贵族是自由和崇高的。
最近,这个王康俨然成为薄案件的“消息”的代言人了,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在网上有一个北明的人(与王康关系不错,吹捧王康),写王康去美国签证过程,美国使馆特批他去美国。这篇文章披露一个细节,王康提前一天来到使馆。第二天王康到美领馆,什么证明都没有,但他对拿到美国签证似乎“心胸有成竹”,结果,他“顺利”地拿到签证。

在薄案发生后,王康上窜下跳,频频向境外媒体爆料,并不断接受境外媒体采访。

3月21日,他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表态说:胡温力量将会占上风:"第一,他们韬光养晦了9年时间;第二他们目前是中国党政的一把手;第三他们实际上掌握着中国的军权和政权;第四他们目前代表着与另一种力量对应的、健康的、有头脑的中国人的思想;第五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他们至少不会把中国引向对世界构成威胁的道路上去。" 来源:http://www.hst1921.net/showtopic-11386.aspx

王康的身份,大家自己去判断吧!!!



王康资料:
北 明:王康赴美签证经历纪实 2010-01-31 2:40 
来源:http://hi.baidu.com/%B4%F3%D1%DB%BA%C5%C2%EB/blog/item/ce50a4ecfc3abbda2e2e212c.html

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九日,王康出现在成都美国领事馆门外等待签证的队伍里。队伍很长,大约四、五百人,不时有大客车将满载的中学生御在门口。
  从上午九时到下午近一时,漫长的等待之后,王康终于得以进入那片小小的美国领土。五、六名武警纵深肃立,王康遵照要求掏出手机,关闭存于小箱内。开门穿过一条走廊,进入签证大厅。厅外小房墙上有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赖斯照片,显示美国最新行政当局代表的国家权力。
  所谓大厅不过五、六十平方米。厅内几排木椅已人满为患。坐椅正面两个窗口,一个专为美国公民服务,一个接收中国公民赴美文件。一位美国中年男人和一位中国中年女性,分别在两个窗口内接待。右侧墙壁另有三个窗口,全是美国雇员,靠近正面墙的第一个窗口是一位白人女性。
  王康在末排边缘觅得坐位,掏出《惠特曼诗精选》,待全书120页30首诗看完,才听到传唤“王康”的声音。与他人一样,王康把早已准备好的装在一个透明塑料夹的有关文件递进第一个窗口。
  约两分钟后,美国女人开始发问,语调柔和,流利的中文有明显的美国腔。
  “请出示单位供职证明。”
  “没有。”
  “请出示银行存款证明。”
  “没有。”
  “请出示房产居住证明!”
  “没有!”
  美国女雇员抬起眉毛,差点就问出一句话,那你做什么来了。她没这么问,她问的是另一句,等于重复一个她眼前不可思议的事实:
  “什么都没有?”她真是够温柔。
  她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
  王康此行并非要考验签证官的耐心,他也没有准备让人家拒签。事实上,他极为重视这次签证之行,以至于无意中把签证日期提前了一天。也就是说,他在此前一天,就出现在成都美领馆签证窗前的长长的队伍里了。那天是十八日,站在非他所属的队伍里,他浑然不觉。两小时后他在领事馆门外岗亭接受询问,经两处武警查阅,预约的当日名册中并无王康姓名。王康不以为然:
  “你们可能错了,我的预约时间是今天,六月十八日上午十一时。”
  “我们不会错。”
  “美国人出的错不在一、二!”
  “我们不是美国人。”
  王康退出。他在众目睽睽下辗转拨通上海美国总领事馆签证预约中心。几句通话过后,王康恍然:正确时间确是明日此时,六月十九日上午十一时。美国人这次没错,错的是他自己。看看周围人群,这位人称“老康”的民间思想家,为自己不谙世事露出歉疚笑容。
  偌大西南,美国只设成都一处领事馆。将近两亿欲往美国的中国人都只能汇聚到这里来办理签证。不会驾驶的王康是请朋友开车,从重庆一道同行而来的。
  重庆与美国渊源远胜成都。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区司令部、美国大使馆、美军参谋团及新闻机构皆设驻中国战时首都重庆;1943年初中美签署新约,中方代表团团长飞赴华府即由重庆出发;同年底蒋中正夫妇远赴开罗与罗斯福、丘吉尔共议世界战局,启程地也是这座云横雾纵的山城启程;日本经年对重庆实行“疲劳轰炸”、“无差别轰炸”期间,1944年罗斯福总统赠送中国一幅精美卷轴,盛赞中国为自由而不畏日本恐怖轰炸,赠的是重庆市民,赞的也是重庆市民;1945年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四个创始国之一,派代表团飞越太平洋,前往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宣言”,启程地仍然是这座世界反法西斯世界名城;几个月后,毛泽东在斯大林压力下应蒋中正之邀走上谈判桌,是在重庆;43天中,国共两党领袖在此地多次会晤,共商国是,并在那里签署了注定成为一纸空文的“双十协定”,中国从抗战胜利走向内战爆发的历史性转换仪式正是那次著名的“重庆谈判”。
  1949年12月1日,重庆作为现代中国立于世界之尊的起点,被新政权革除,作为中国抗战首都的殊荣悉遭抹杀。翌日,王康在这座城市江边一条叫做“龙隐路”的山坡出生。“出源便遇打头风,不与寻常逝水同;浩浩狂澜翻到底,更无涓滴肯朝东”。高尔泰先生所书狂草曾经终年悬挂王康心头案前。王康思想寻列世界,但是他作为当代中国民间思想家的情感和精神基点,没有离开这座城市一步。中国当年举世闻名的大牌记者刘宾雁曾经邀请他到北京立足,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十年地下辗转,最终回归首丘。他在这里设立“抗战陪都文化研究中心”,结盟于中国近代自由独立精神,多部电视剧、政论片、访谈录和更多被删节的演讲、被枪毙的采访、被搁置的文章、被漠视的绘画、被废弃的草案、策划案……,揭示“中国从此站起来了”的史诗,成为这座历史远去、忠魂飘散、遗迹铲除之际,先被意识形态阉割,后被商业与金钱出卖的城市的唯一知己和灵魂人物。他太知道这座城市与美国的纠葛了。多年拒绝出国之后,这是他第一次下决心登陆美国这片新大陆。他的诸多亲友同学定居美国,连儿子都成了美国人。但这并不是这次他改变既往主意的原因。他正在准备赴美行囊,仅按国内航班规定,就超重将近三倍,两人携带,后来还罚款1500千人民币。所带物品全部与中美两国联手抗战历史相关。6月18日成都签证处的美国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所知道的是,即日签证处门外长长的预约签证队伍中,有一个人记错了日子。这种日子一般人不会记错,不过这人确实记错了。
   次日六月十九日,上午九时王康再到美领馆时,装在他心里的图景已经改了画面:日前被美领馆排除之后,他与同行的友人利用等候时间,前往都江堰凭吊大地震。两小时车程后,他们穿行于世外桃源般的古城,房屋坍塌,废墟网接,满目疮痍,犹如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差别大轰炸。行至二郎山都江堰公园大门,已有绿衣武警把守禁入。王康提议继续前行,他心中的画面继续颓败:川西地震嫌隙甚密的紫坪铺水库庞然面陈。这巨大水泥怪物,坝高达150余米,库内蓄水所剩无己,正有数十名工人在坝内作业,用长程水泥枪填补裂缝。四处黄衣军警巡逻。当地居民更为他们描述了一幅难以想象的景象:5月12日下午2时,水库中心倏然冲起二、三十米高的水柱,将正在垂钓的十余人席卷而去。
  鬼使神差中他们折到已闻名于世的“聚源中学”。颓败的画面沉沦到底:穿过路旁围栏,可清楚看见那幢埋藏着几百余师生的教学大楼,如垂死巨兽蜷伏僵卧。立即有黑衣特警猛敲车窗,禁止拍摄并令立即离开。
  没有“单位供职证明”、“银行存款证明”和“房产居住证明”的王康,第二次前来排队签证的时候,心中满载着的是那些沉沦的画面。美国女雇员用美国口音传唤他的名字之前,在那不大的大厅里,掺和着大地震的景色,他刚好读完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全部杰作,接下来他就不得不把“没有”这个汉语词汇一连说了三遍。然后在对方的追问之下,又毫不犹豫地确认了一次。
  关于没有单位供职证明,情况属实:王康是他于1994年流亡期中所办抗战陪都文化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长。给自己出示供职证明,很荒诞。标明职务(“董事长),在王康看来,无异于向这个他从不认同的社会投降,他的名片就从来没有头衔。所以,出发前在证明自己身份并加盖那枚他永远陌生的“公章”时,他像被人耻笑了一把。现在这张验明身份的纸页,不知藏在何处,也许已经扔进废纸篓了。
   关于没有银行存款证明,基本属实:行前他早已办好有二十万人民币存款的银行证明,不过那笔钱是亲友凑集的房款,与本案无关。重要的是,看到那个银光闪闪的“招商银行”防伪章,王康就像看到一个俗不可耐的庸人。如此花钱办理的财富证明,现在还夹在一个卷宗里,放在千里之外有几千册书籍的办公室内。
   关于没有房产居住证明,完全属实。他寄居的那所大学,将当年的旧房证明书收缴了,而集资兴建的新房房产证明尚未办理下来。
   在这三个事实背后,最属实的是,无论语种、格式,填写任何表格并画押签字,王康都有被迫就范之感。他的笔天生不为此着墨。他是柏拉图理想国里的信义之辈,一诺千金,与这个契约社会格格不入。勉强开具前两项表格,实在是赴美决心和诚意使然。忘了带它们,则因为潜意识里无法认可任何机构对他的审查——哪怕仅仅是程序,也不认可。至于房产证,正好没有,正中下怀。
   签证官当然无心听王康这些具体陈述。她抬起眉毛,以提问的语气重复了眼见的事实之后,就听见了王康清晰的回答:
   “你所要的没有。”
   王康确认自己属于三无人员之后,用他特有的四川普通话和胸腔共鸣,在那个签证申请人很少说话的大厅里,一口气陈列了诸种事实:
  “你所要的我这种人不大可能有。”
  “?”
  “因为我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不同。”
  “?”
  “在中国,价值观不同,常常会决定你的处境,包括财产、地位,甚至命运”
  “?”
  “但是我有这个”,王康指着自己的秃头说,“思想。”
  女雇员的眉毛一直没有放下来,这时抬得更高了。
  “我到美国不是旅游观光,不是做生意,更不会移民。虽然从少年时代起,我就向往你们这片自由的新大陆。但是现在我已年近六十。我与美国只剩下精神上的联系。我是第一次办理签证,我希望实地看看美国,拍摄一部介绍美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电视片。”
  女雇员眉毛长举不落,好奇心更甚了。王康乘胜追击。
  “按照你们的一般规定,你应当拒绝给我签发签证。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理解并尊重这些规定。但是,万物都有例外。按照另外一种标准,按照美国的自由原则,我比所有这些有财产和住房证明的人,更应获准进入美国。拒绝一个深度理解并认同美国理想的中国人,将是我们共同的遗憾。”
  王康最后提出,希望能向更高主管官员再申述一遍。
  女雇员终于放平眉毛。却支起两手,捂住了头。
  王康盯住她,沉默着。
  女雇员思忖半晌,最后放下两手,抬起头说:我接受你的要求。你请等候。
  王康重新回到座位。已经签证或被拒签的以及等待签证的,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少年,大部分去度夏令营,少数去留学。一个胡子八茬的秃顶老头,混迹其中,什么证明也没有,只有伊索式的自白。他和他们之间并不仅为两代人,他们是全然不同的人。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身后那片巨大的满目疮痍的国土。
  疲乏持续凝聚,正等待泄洪。他垂下头,关紧泄洪闸们,再读惠特曼。
  将近半小时后,左侧墙壁通道尽头一扇门打开,一位五十岁的美国人径直走到王康面前。“我们到里面谈。”
  一间办公室,一面美国国旗。一位大概是副领事的官员。一瓶矿泉水推到王康面前。
  二人对视坐下,像一场谈判。
  王康清楚,他必须直奔主题,不再发表关于自由、价值观一类宏论。
  是陈香梅女士的邀请。
“陈香梅?我跟她认识,飞虎队,陈纳德,驼峰航线……”
  “我们正是去拍摄一部电视片,其中包括你刚才所说的内容。”
  “你们?”
  “我和一位朋友,北京一个出版社编辑、摄影师,也是这次同行的助手。他已在前天,十七日在北京美国大使馆通过签证。”
  王康掏出一直插在衬衫里的兰色水笔,写下友人的姓名。接着说,“2000年我的公司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五集纪录片《重庆大轰炸》”,王康从塑料袋里取出DVD光碟,“其中涉及到飞虎队和十四航空队作战情况。你知道,中央电视台由政府控制,把关很严。”
  “把关?”美国官员的眉毛也抬了起来。
  “把关,在关口把守。对,审查。所以,美国空军作战的背景,过程,影响,中国人到现在也很少知道。中国有这么多反美分子,如果他们了解美国,情况会大不一样。”
  “那你们这次——”
  “我们这次是独立拍摄,实事求是。”
  王康脱口说出“Independently”,这个英文单词几十年不曾谋面,不知怎么就冒出来了,美国官员闻声会心一笑。王康再从塑料袋里掏出一份名单,上面有七名美国援华老兵,中英文对照,美国的友人联系好的。他把什么都忘了,没忘记这份名单。
  好。美国人站起来:请留下这些文件,请到大厅休息,请。
  王康拿起矿泉水,边喝边走向大厅。
  其实美国女人拒签,不仅有法规理由,而且在人性上也无可指责。人们只愿意了解其灵魂能够接纳的东西,年轻一代远离历史,是世界性现象,美国年轻一代也如此。即使回到历史,也因为那仅仅是历史。没有人会像王康和王康那些同龄朋友一样,非要幽灵们复活,非要让那些由权力和金钱孵化的幸运儿们晓得,他们活得实在无聊而有愧……。
  王康继续咀嚼惠特曼那些豪言壮语。
  墙上的挂钟指到下午四时。他再度与被浓缩为120页的精选惠特曼交流完毕。终于,右侧第一个窗口再次传唤大名。
  美国女人笑容可掬地递出全套文件,再附上一张纸片,“凭这纸片,明天下午四点钟来取签证。祝贺你!”
  “谢谢,多谢。也祝贺你!”
  女人真正笑开了。
  王康把纸片折好放进上衣口袋,走出大厅。
  那位美国外交官已站在过道上等候。两人握手:“美国欢迎你。祝旅途愉快。”
  “这个能否送给你?”王康又掏出《重庆大轰炸》。
  “谢谢,我不能收,这是——”
  “规定。”
  两人对笑。
  重回领事馆当街房间。有人叫他停住,请交出钥匙,取回手机。王康完全忘了钥匙这回事。此刻他上下搜索,钥匙全然不知去处。他折回大厅,窗口、通道、木椅下面……,没有。返回前屋。
  很抱歉。但手机是我的,我愿赔偿钥匙和其他损失。
  不行。中国武警毫不通融。没有人告诉他们,通融并不意味渎职,即使在美国外交机构里,也是如此。
  你明天下午取签证时,再来解决。
  王康走出美国领土时,诸方友人已翘首多时。北京同行的友人、美国接待的友人以及其他人都打不进电话来。北京友人后来回忆说,因为准备充分,他在北京美国大使馆只呆了5分钟就获准签证。他当时只有一个感觉,这王康被带走了——要么拒签,要么签下,没有谁会在美国领事馆呆五个小时。他不知道,这王康一辈子没顺过。
  这样,踏上新大陆之前一个多月,王康的手机已在美国领土上度过了一个无梦之夜。
  几位朋友在附近一家餐馆点了饭菜,已经等待了近五个小时。看到王康神色笃定地走进来,大家清楚,这家伙被美国人修理了半天,但事情办成了。真是大器晚成。谁让他千里迢迢来签证,该有的都没有,该带的都没带。
  一行人五六个。他们与王康一道出行不是专门陪他到美国领事馆冒险的。饭后众人驱车再度离开成都。
  次日下午四时正,王康再次站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临街窗口前时,心里的景色再度更换了,满目疮痍中的现实再度旋回到历史:宜宾。他和友人日前当夜就驱车往座落在那里的“唐君毅书院”,“五粮液”让整个宜宾在绵绵细雨中飘起酒香。次日上午,王康一行参观了这个以他的大舅名字命名的研究院。然后他们驱车赶到那个被遗忘的古镇,李庄。抗战时期,中国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计一万二千余人先后迁移长江上游这座古镇。傅斯年、李济、董作宾、陶孟和、梁思成、林徽因、李方桂、童第周等文化教育学术界名人曾云集在此。王康是第二次来此朝拜,这次他只能在烟雨濛濛中匆匆走过,用那里青山秀水,重新装裱了他心中复兴中国传统精神的画卷。
  他不能指望那些美国人、甚至周围的朋友能读懂他心中的《圣经》。孤独是他那只叫亮亮的狗,对他忠实不二。虽然如此,为了取到那来之不易的签证,他没忘记下午四时前赶回成都,在川西平原六月的阳光下,再次准时站在美国成都领事馆当街窗口外。
  一排赭色护照中,终于拣选出属于他的那一本。
  关于手机,王康是在获取签证离开一百多米后,突然想起的。于是他再度返回,照例又一番询问。最后,给武警留下了一份书面文字。他用半文半白的汉语表示歉意、敬意和谢意,分别代表自己的粗心、美领馆中方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领回手机的感戴之情。
  打开手机,显示若干信息。哗啦一声,他回到现实世界。
  60个小时连续折腾,疲劳此刻溃堤而出,长奔深涌。这是王康在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中坚持践行自我道德意志的代价。他近六十年的生涯中,为此类践行付出的代价太多了。成也宿命,败也宿命。他接受宿命。率性而起,不可为而为,他有这种精神成本。  再见,成都美领馆。他关上手机,握住现实,在心里向那座普通建筑、那个众多国人的伤心和欢欣之地道别。这一次籍着上帝的眷顾,他清楚地知道,他可以继续推动历史之重撞击现实之轻了。
  2008年9月25日 华盛顿
  补记:1,美国无憾,因为王康美国之行,在友人配合下以三部专业摄像机摄影,于陈纳德将军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揭拜了这位援华将领在华盛顿的公墓,举行了纪念仪式;采访了陈香梅女士和数位耄耋之年的援华抗战美国老兵;查阅并获得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珍藏的中美联手抗战史料;向有关方面展示了他主持创作的近一公里长、两米半高的中国抗战史诗国画的缩印图;分别赠送给陈纳德和“美国中缅印老兵协会”两面大幅手工刺绣锦旗和多幅装裱好的他的毛笔字幅。受赠老兵们为此次造访和来自中国的迟到的感谢,感怀不已,心念口叨。他们的情绪传染到当地的华人社区,感染了当地的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因此他们的暮年生活已经开始融入当地华人社区,成为聚会中的座上宾,并开始对华人讲述自己抗战的故事。他们还将走入当地大学,演讲自己的经历。中国也不后悔:这位首次美国行的中国民间思想家在美国行程上万英里,踏行十数个州,走过七八个国家公园、参观了包括华人教会在内的美国教堂、老人院、大学、博物馆以及诸多美国历史遗止、纪念地和博物馆。“在美数十日,外观自由天地,内涌故邦余喟,竞日感触慨叹。”(王康与友人书信语)思想是公器,一个知识人的精神财富将通过自己的写作成为公共财产。王康自己也不虚此行,虽然超载的抗战行李和行前超量劳作大量预支了他体力和健康,旧腰伤未愈,一路劳作手臂又添新痛,但他“游于最深专制帝国与最新自由新大陆之间,见闻感怀……将穿越时空而弥久常新”,将成为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融入血脉。2,王康的名片确实没有标明头衔,为了访美期间工作方便,美国的友人请求王康将自己的头衔印在随身携带的名片上。王康照办。不过他离开美国时,将所余这类名片全部留在美国友人处了。他把自己的证件,身份证也留下了。留下后者不是刻意的,他再度忘记了。——记于2008年9月26日
xiayu - 2012/4/22 14:01:00
                                       薄熙来风暴 美国微妙卷入

                                                             明镜新闻网
  
        王立軍闖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使美國官員捲入了中國政壇微妙而爭議性的劇變中,因此為歐巴馬政府在處理與重要夥伴和全球對手中國的關係上,形成了棘手的兩難。


    
    「華爾街日報」19日報導,外界對王立軍2月間在美國駐成都領事館30幾個小時內與館方官員交談內容的猜測,集中在他據報有意爭取美國政治庇護。
    


    中、美兩國官員均指出,當時交涉的較大重點其實在於由美方協助王轉往北京,接受中央政府官員羈押,以免落入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手中。
    


    此事發生在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華府之前數天,而習可望成為中國下一任領導人。


    
    但王立軍事件給美國製造一個非常微妙局面。由於幫助王立軍逃脫地方政府部門的控制,美國現在看來似乎有興趣保護被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控制的王立軍。


    
    但美方官員拒絕透露他們到底就王立軍在北京的命運向北京方面發出過何種信息。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首席中國情報分析官強生(Christopher Johnson)說,「我們是身不由己捲入此事。無論是對中國領導層內所有陰謀論者來說,還是對渴望看到有國外黑手插手此事的中國一般民眾而言,美國是無法和此事撇清關係了」。


    
    美國國會內部對國務院不給王立軍政庇的決定,有不少批評,認為美國本來可以向王立軍提供「政治避難」,因為王立軍可以成為一件寶貴的「情報資產」:他有可能向美國提供有關海伍德死因的信息,幫助美國了解中共的內部運作機制。
    


    一位美國官員說,王立軍能成為一件情報資產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有美國其他官員則說,王立軍的情報價值有限。一位美國官員說,王立軍可能已提供給美國官員的任何信息都沒有改變美國對中國領導層或中國政治的評估。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蟹又穿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