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头|论坛

首页 » 劳动者的解放 »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应用
水调歌头999 - 2012/3/23 13:11:0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应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个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一般来说,也就是从战略上说,归根结底地说,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决定性作用,而生产关系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决定地位。一定的生产关系是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状况而产生,并且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当然,我们对生产力发展状况必须做综合考察。不要只看到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等,更要看到人的因素,譬如人的政治思想觉悟程度等等。例如,俄国和中国在搞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单从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看,生产力状况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方。但由于受剥削、压迫最深的中俄劳苦大众,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强有力的领导下,政治思想觉悟得到了空前提高。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生来的穷命,迫切要求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处境,彻底砸烂那人吃人的旧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下觉悟了的劳动人民,谁还愿意再搞私有制?谁搞,他们就会跟他拼命!所以,中俄两国完全具备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成了唯一最最适合当初中俄两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决不是像修正主义者所说的什么“先天不足”,这已被中俄两国后来的社会主义辉煌成就所证明。总而言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倘若不依据生产力发展的综合状况,凭想当然地建立一种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最终结果必将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客观规律的惩罚而失败。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决定性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能促进生产力多快好省地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此时,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就成为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我们这样说并不违背生产关系归根结底由生产力决定的客观规律。试想一下,当我们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变革之前,或者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部分进行改变之前,是否应该想一想,用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呢?对原生产关系如何改变呢?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呢?绝对不可以!我们所要的新的生产关系必须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但想好之后,变革就是主要的)。所以我们这样说不但不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说法,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双方地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转化的矛盾是绝对没有的。又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从战略上说经济基础、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不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在私有制的旧社会萌芽并小规模发展,但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首先夺取政权、打垮旧的上层建筑、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斗争,不正是由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将要大规模建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吗?不承认这些,就不是唯物主义者。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上层建筑与理论的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表现为决定性作用,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认为,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回事;当我们认识了这个规律后,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去发展生产力则又是一回事。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幸福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马克思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毛泽东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诚然,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工艺过程对发展生产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终究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并且只有由劳动者掌握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而劳动者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否合理及合理的程度。合理了就有积极性,不合理就没有积极性;有积极性就合理,积极性愈高就愈合理,没有积极性就不合理。说实话,绝对合理的现象恐怕很难出现,反正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出现的只是极不合理、不合理、相对合理和比较合理。进而,我们人类发展生产力要抓的关键,也就是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向着比较合理的方向前进。当然我们的变革决不排除以适应生产力发展为前提,也就是承认新的生产关系要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来决定的前提。又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与劳动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抗关系。对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触动反动阶级的利益,必然引起激烈的阶级冲突。因此这种要求变革或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斗争实际上就是阶级与阶级的斗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纲,是一切工作包括发展生产力的总纲。想一想,我们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正是主要由这种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推动的吗?不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阶级斗争冲击着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并使其得到部分改变或根本改变吗?不过,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并没有意识到这些。
    五十多年前,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发挥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翻了身,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不再受剥削、受压迫。但由于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还不稳固,还很不完善。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些痕迹束缚着劳动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都还充满着激烈而复杂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产生资本主义和新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根源和经济根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1976年10月开始的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复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仍然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变革。这种不断巩固和变革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必须牢牢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深入开展上层建筑领域和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这样,才能排除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习惯势力的破坏和阻挠,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巩固和完善,保证社会主义生产的正确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碎旧社会加给劳动人民的种种精神枷锁,使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社会,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抓革命、抓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客观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产斗争是为阶级斗争的,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决不能人为的把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分开,其实也是分不开的,存在决定意识嘛。你把生产斗争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分开了,其结果,就是让生产斗争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连在一起了,就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挂帅生产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会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蜕变了,就会破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
    1976年10月,无产阶级最可耻的叛徒华国锋等人勾结走资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从此,中国走上了复辟资本主义的道路。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的社会主义中国,蜕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劳动人民再次陷入被剥削、被压迫、被羞辱的境地。尽管他们终年劳累,但创造的大部分财富,都被官僚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用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夺去了,贫富差距都已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官僚、资本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却远远低于富人家里的狗。他们省吃俭用地培养着孩子,强忍痛苦和屈辱,梦想着出头之日。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忙乎一年,还抵不上当官的玩上两三天的收入,稍有不服就被官方舆论指责为“生了红眼病,看不得人家富的懒汉”。不仅如此,他们还随时面临着失业。他们对统治者散布的“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幻想开始渐渐失望了,对于劳动已愈来愈没有积极性了。这一切,究其根本原因,是万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所致。这种所有制,这种生产关系,已严重破坏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已严重阻碍着生产力加速发展趋势的充分实现。当然,在某些时候也能快速发展一阵子,但那是用“吃尽祖宗的老本,掏空子孙的资源”的绝后代做法,是“用大烟调动一时猛劲儿”的做法。这种做法,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对社会生产力歇斯底里式的破坏。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唯有革命,用革命的暴力彻底摧毁当今资本主义制度,夺取政权,重建无产阶级专政,重建社会主义。
                                                         作者:水调歌头999
                                                                    写于2012年3月
李新民 - 2012/3/23 15:56:00
1、又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与劳动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抗关系。对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触动反动阶级的利益,必然引起激烈的阶级冲突。因此这种要求变革或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斗争实际上就是阶级与阶级的斗争。
2、你把生产斗争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分开了,其结果,就是让生产斗争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连在一起了,就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挂帅生产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会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蜕变了,就会破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
————
根据这篇文章全部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阶级社会这一马列主义观点的。既然如此,上面两段话就有问题了:
1、根据作者上面这段话的逻辑推论下去,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肯定也是阶级关系。因此,当生产资料掌握在劳动者手中时,哪些人剥削哪些人呢?这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剥削吗?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剥削与被剥削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是工人剥削农民还是农民剥削工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会逐步转变为进行农业生产的工人,这个时候又是如此人剥削哪些人,工人剥削工人吗?
2、阶级斗争本身是不是也有阶级性?既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有“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曾经说过,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发明,在他之前很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就已经论述过阶级之间的斗争。虽然如此,资产阶级的大部分都是否定人类社会存在阶级斗争的。换句话说,阶级斗争这一术语一旦被马克思主义所接受,便成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里的一个专用术语,尽管资产阶级在其统治期间一天也没有放弃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剥削和奴役(阶级斗争),但是资产阶级却根本不承认这个术语。因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或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两个概念,只有语词之间先后秩序的区别而没有本质区别,用得着再发明一个“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这样的概念呢?
如果一定要发明这样一个概念,那是作者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问题是作者发明这个概念,把本来很清晰明白的问题弄得更加混乱。
牛牛饮水 - 2012/3/24 1:22:00
上面两楼都不靠谱
水调歌头999 - 2012/3/24 13:38:0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个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以往一切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巩固发展与破坏阻挠的斗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反复辟与复辟的斗争,是生长着共产主义与消亡着的资本主义的斗争,是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与已经被打败但还没有被消灭的资本主义的斗争
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就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与无产阶级作对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本来就是中性的。毛泽东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里当然是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般情况下,人民群众讲的阶级斗争都是指进步的阶级斗争,我在文中那样讲是有特定用途的。
水调歌头999 - 2012/3/25 22:03:00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阶级关系中最本质的东西。
二、建议大家看看1975-1976年之间的政治经济学书籍、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姚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这对于真正理解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很有帮助。
三、看哲学书籍最好看1975-1976年之间的。
四、再给大家推荐一本1976年4月出版的书——《苏联是怎样蜕变成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
水调歌头999 - 2012/3/26 21:48:00
一、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内容和性质,显示出社会主义这个过渡阶段的特点。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但是,它们跟私有制社会相比,又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相适应是基本的方面;它们之间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坚持继续革命,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不断地变革不相适应的部分而得到解决。而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是自身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矛盾,只有通过彻底推翻制度的人民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劳动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之间从根本上说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对剥削阶级的残余分子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实行全面专政,监督他们劳动改造。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大众是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主要是指老的地主资产阶级和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是人民的敌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党和人民都已知道了,他们分布在各个领域,人民群众正在对他们用专政的方式加以改造;还有一部分就是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没有被发现或正在被发现的,有的正睡在我们的身旁,有的还正在受着重用并当做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在培养,这方面,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1、政治战线、思想战线、经济战线的阶级斗争互相影响,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密切联系,国际一阵风,国内一阵浪。2、既有敌我矛盾,又有人民内部矛盾,而且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但这些人民内部矛盾背后隐藏着的仍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各个领域中的各种形式的敌我大搏斗,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一时间还难以区分,不像私有制社会阶级阵线那么明朗。3、资产阶级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复辟活动,常常打着革命的旗号,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企图扰乱阶级阵线,浑水摸鱼。4、新老资产阶级互相勾结,老奸巨猾的老资产阶级分子躲在背后出谋划策,缺少经验的新资产阶级分子在前面向无产阶级进攻。5、国内外的阶级斗争一定会反映到党内来形成党内的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两条路线斗争。6、阶级斗争如同波浪起伏一样,高一阵、低一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