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 北京精神——特色修正主义的活样板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3796
|
回复:
1
北京精神——特色修正主义的活样板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186
精华
15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野火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842
积分
1096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4-12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11-26 04:14
|
只看楼主
北京精神——特色修正主义的活样板
发布: 2011-11-25 21:13 | 作者: 梅俏 | 来源: 解放区的天 | 查看: 65次
编者的话:全国人民都看到,作为“首善”之地的北京,最近搞了一个大动作: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北京精神”,即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据说这八个字是经历了18个月的提炼,近300万市民的选票而产生的。《北京晚报》评论称“这是北京人精神家园的又一丰硕果实”,更是北京人的“最新智慧结晶”。北京市政府更是吹个天花乱坠,说什么这八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去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他们这套宣传,北京市民认可吗?请听听民众的心声:
想想北京精神是谁主导的,你就知道什么意思了——真让他说中了!这八个字是自2010年5月以来,由中科院、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哲学、历史、文学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开了7次研讨会提出来的。这样由专家学者主导、再由政府包办、运动一下群众制定出来的所谓“北京精神”,自然要受到市民的嘲讽。他们说:“为什么北京精神没有发布,电视就开始大肆宣传?我怀疑是内定的。”“我觉得北京精神就是:国安套票、炒肝、卤煮、豆汁儿。”“一个发布自己都做不到却让别人做到的北京精神,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有的还说:“这年头,一些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些人的欺骗,一些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些人的掠夺,一些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些人的敷衍,搞什么北京精神,整天发神经。”有的干脆说:“所谓北京精神,就是八旗子弟的精神!”
如果我们稍微联系实际,就可看破八个字内涵是什么:
爱国——不说八九风波爱国学生和市民被枪杀,也不说美国导弹炸我使馆学生游行抗议遭禁止,就是最近东亚峰会上,我国总理“来而不往非礼也”硬了一把,还没等国人笑出声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就透露:中国在南海油气开采权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中国海军舰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地骚扰越南、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油气勘探活动。《印度时报》认为,面对美国和亚太各国的压力,中国“屈服”了。《伦敦独家分析》的分析家表示,“在中国在外交上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而美国又像一个班长监督着同班同学那样站在一边,中国通常会缩回到它的保护壳中去。”看来“暗箱交易”又发生了!这些吃住在北京的国家领导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出卖国家利益,我们谁还能爱起这个国家呢?老百姓说得好:“现如今当官的提倡爱国,就是你爱我,我卖你!”一语破的。
创新——不说毛主席对马列主义的巨大发展被彻底否定了,不说运十那样的创新飞机被霸道地毁掉了,就是北京郊区任何有集体经济的单位都难以存活,私有化成了修正主义者的最大“创新”。于是,“天上人间”那样富人淫乐的场所应运而生了,“安元鼎”那样截留、关押上访人员的生意兴隆了。要知道,这都是北京市政府给开了营业执照的行业啊!难怪网民说:“这个好理解,就是老的都不要了,拆迁那就是创新,别当钉子户了。”
包容——北京在包容谁?包容什么?改开以来很清楚,就是包容过去被人民政权打倒的地富反坏右,让他们重新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就是包容“夹着尾巴逃跑了”的帝国主义和国际资本家在中国作威作福,欺压中国人民;就是包容中外封资修的大杂烩,唯独不要马列毛主义,不要革命的、传统的优秀文化,不要鲁迅,不要魏巍,不要一切带有革命色彩的东西。包容是假,排斥是真。难怪有正义感的人都写文章说:“不说房、车对外地人的限购,也不说对地下室和民工子弟小学的清除,仅是发放‘居住证’这条,北京就落在了很多城市的后面。这样的城市谈包容,好比葛朗台自诩慷慨一样,是会贻笑大方的。”
厚德——源自《周易·大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想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说明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品格。谁都知道,北京800多年的建都史,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前27年的建都史,是人民的建都史;除此之外,都是剥削阶级的建都史。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建都史,它们的品格能一样吗?所以,这里的厚德,不过是一切剥削阶级吃人的血淋淋的遮羞布罢了。难怪有人写文章说:“至于‘厚德’一词,更是不伦不类。即便当年的秦始皇希望‘刻石颂秦德’,也需儒生代劳,因为标榜自己‘厚德’,在人们眼中,本身就是无德的象征。”
这样拆开一看,所谓“精神家园”,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所谓“最新智慧结晶”,原是最腐朽、最落后的文化集大成;所谓“有机整体”,不过是新建的一座豆腐渣工程。经过一场“大地震”,全都露了馅!只是最先受害的是我们的孩子们。我们要彻底捣毁这个豆腐渣工程,救救我们的孩子们!
首善之地已经变成了首恶之地,因为上述这些罪恶事实,责任不全在北京市政府,是在它执行的中央首脑机关。这个首脑机关,就是吃住在北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它是现今中国一切罪恶的渊薮。老百姓有句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摘录《毛泽东“珠峰”》一书论述的北京精神,供大家对比着看。
什么是“北京精神”?
人们不禁要问: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培育的,为什么此后就没有了呢?不是没有,是有人害怕,怕这种精神使他们相形见绌;怕这种精神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他们的坟墓。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培育起来的、以革命造反精神为主线的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择其要点有三:
1、 敢于向帝、修、反宣战,并战而胜之。积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毛泽东深知这个政权来
之不易,更知这个政权的神圣职责。他为人民掌管这个政权,首先勇敢地向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势力宣战;接着,又勇敢地向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宣战;向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各国反动派的挑衅宣战。这些战斗,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震惊世界的大事件,是帝、修、反闻风丧胆的大事件,是铸民魂、壮国威的大事件;这些战斗,也深含着毛泽东的心血、智慧和流芳百世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抗美援朝为例。一九五零年,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向社会主义兄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开战,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边。金日成首相急电中国领导人“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兵援助我军作战”。但是,刚刚成立的人民共和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而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打起来会怎样?人民共和国能承受得了吗?很多人不同意出兵。这成了毛泽东一生中最费踌躇的一件事。在中央会议上,毛主席让大家着重摆摆出兵的不利情况以后,深沉地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毛主席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出兵朝鲜。十月十三日深夜,毛泽东发电给正在莫斯科同斯大林会商的周恩来,说在苏联不愿出动空军掩护我志愿军的条件下,“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据说斯大林得知此电后,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就是在酝酿这件事时,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看到父亲卧室大床的床头放着一本《东周列国志》,上面划了线的一段是“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的话,他便联想到唇亡与齿寒的道理,知道父亲正在为出兵朝鲜而绸缪。这时的他,已从苏联回国五年了,不但懂得俄、英、德三种语言,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参加了对德国法西斯的大反击战,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并赠一把手枪的褒奖。而且听从父亲的教诲,改掉洋腔洋调,深入农村向劳模学习,参加土改运动。这时又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支部副书记,下放挂职锻炼。他对中国革命、对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毛泽东在书上的划线触动了他。人说这是毛泽东在读书,毛岸英在读父亲。就在父亲设家宴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饯行时,毛岸英确定了要去朝鲜。这时,彭德怀身边需要一名懂俄语、又经过政治考验并可靠的翻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立即向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请示怎么办,毛主席立刻就说:“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毛主席就是这样派自己心爱的儿子去朝鲜打仗。难怪彭德怀称:“毛岸英是志愿军里的第一人!”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况时,讲了岸英不幸英勇牺牲以及将他的忠骨埋在志愿军总部驻地的简要情况。毛泽东沉默良久。他一家为革命已经牺牲了五位亲人(夫人杨开慧;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儿毛楚雄),岸英是第六位了。请问世界上亘古以来有这样的领袖吗?没有。毛泽东掐着手指头数了一遍,点点头说:“岸英刚满二十八岁,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说完,毛主席站起来望着彭总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主义,反对侵略者,中国人民把自己最优秀的儿女,组成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牺牲了多少个优秀战士。岸英是属于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你回去要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至于岸英的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朝鲜的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也说明我们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凝成的。你们做得好,做得很好。”彭总回朝鲜传达以后,大家都非常激动。因为毛主席在这里视亲人的牺牲为普通战士的牺牲,言语间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这当然是对前方将士的巨大激励。后来毛泽东还宽慰过彭总,说:“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所以,岸英牺牲后,没有任何特殊的宣传。
一九五一年三月,同乡少年时期的老友周世钊问起毛岸英为什么要上前线的问题,毛泽东深情地回答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亟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毛泽东在这里所谈的两点,完全是无产阶级领袖超人的品质:无产阶级的阶级情大大超过了常人的亲情。他虽然说“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但无产阶级领袖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要动员人民群众干的事,首先自己就要带头干。只有这样,才能动员人民,组织人民,领导人民;才能说话管用。这个最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在有些人那里做起来是那么难呢?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相反,把人民赋予他们的那份权力视作特权,带头干艰苦、牺牲的事压根儿就没有他们的份儿;他们利用特权逃避一切应尽的职责,捞取一切有用的好处。毛泽东所说的第二点,那完全是无产阶级领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向青年人提出的成长道路:“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这个道理也很浅显,但是做起来却是多么的难啊!我国的右派先生们,他们跟着走资派们一块儿非毛,抓住这里的第二点,污蔑毛主席派儿子上前线是为了“镀金”。请问右派先生们,你们可曾问过你们追随的走资派们,他们可曾干过这种事么?他们替儿女在干什么?老百姓和你们说的完全相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一些领导人纷纷送自己的儿女下商海、倒买卖、赚大钱。群众气愤透了,到处流传着:“毛主席送儿子上前线,×××教儿子倒彩电。”邓大人的大公子在神州大地第一个开公司,到处化缘要钱,一位省委书记面对他说:“朴方同志,管钱的是政府部门,我是管党的啊!”婉言拒绝了他。可是不久,这位书记同志就被调离,到中央党校去了。这不是利用老子特权谋私利而打击迫害敢于反抗的人吗?现在,这些高干子弟已经远远不是倒彩电的问题了,他们已经侵吞国家大量资产,有的和外商勾结,吃里爬外,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这正应了毛泽东的话:高级干部的子女不管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产阶级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
毛泽东的心胸还不至此。他把无产阶级情愫同亲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导演出一幕幕非常感人的故事。儿子牺牲了,他要安慰儿媳,他用古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劝慰儿媳明白为什么岸英的遗骨没有运回国。当儿媳守寡12年坚不再嫁时,无奈之中,毛泽东让二儿媳去劝她。谁想到她道出的“心结”让毛泽东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儿媳说:“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为了这对夫妻的情深意笃,也是为了自己的“疏忽”,毛泽东双眼淌下了不多见的泪。后来,毛主席安排秘书陪伴她们去朝鲜为岸英和长眠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们扫墓。临行,毛主席拿出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每人置了身新衣服,并嘱咐说:“你们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准用公家的一分钱;不要惊动朝鲜的同志;住在大使馆里;也不要呆得太久。”儿媳在完成了这个心愿以后,才听从了毛主席的劝说,与一位空军干部结婚。
毛泽东就是这样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鄙视任何特殊化,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想的是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想的是国际主义的神圣职责,并且尽可能地作出个人的最大贡献和牺牲。人民对这样的领袖能不爱戴吗?这就是毛泽东敢于向帝、修、反挑战并打败他们的根本动力。
2、 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毛
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此后,进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整风、反右派运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整风整社、“五反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到震惊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都是毛泽东领导人民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都是为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伟大事业。这一系列人民群众运动,既像火山爆发一般开掘出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主动精神,也闪耀着毛泽东把握历史航程、启开人民觉悟、引导人民前进并善于总结人民创造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在这条道路上,毛泽东经历了艰辛的探索。
每临大事,毛泽东都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在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和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的前夕,工作人员回忆说:“夜深了。我陪伴着毛主席,他已经三天两夜,很长时间没有吃饭了。每逢大事,主席的生活便无规律可言。忽然,主席将头向上仰去,张开嘴,深深地吸气。我抓住时机,请主席吃饭。他摇摇头又点点头,说:‘不用了,你给我烤几个芋头来就行。’我到厨房烤熟六个小芋头端去。一进门,就听到响亮的鼾声。他左手拿文件,右手拿笔,又睡着了。我便退到门口坐等,十几分钟后,主席咳嗽一声。我手捧碟子进去:‘主席,芋头烤好了。’主席放下笔和文件,双手搓搓脸,说:‘噢,想吃了。’他拿起一个芋头认真剥皮,吟诵起他过去的一首诗:‘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自得其乐。”
这个年头带给毛主席的是:一、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反人民的逆流,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波匈那样的动乱事件。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二、我国虽然胜利地完成了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但党的八大决议竟然背着毛主席提出国内阶级斗争任务已经完成,主要矛盾是什么“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我国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国际上的逆流相呼应,在国内利用共产党整风之机,向党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其情景几乎和在延安窑洞里写《论持久战》一书一样。如果说当年的“东方欲晓”吟咏是为了探索旧中国如何变成新中国的道路,那么,这时的“东方欲晓”吟咏就是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就是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然后又经过自己四次修改和七次征求意见后修改,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名论著。这一论著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廓清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混乱思想,连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表示受益匪浅。
就是在这一著作的光辉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很快取得了整风、反右的伟大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毛泽东对自己的探索变成了群众的探索非常高兴,他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兴趣,投身到群众的实践中。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描绘的那样:“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他不但这样讴歌和鼓励人民群众的探索,而且身体力行,到人民群众中去考察。李琦的著名国画《毛主席走遍全国》生动地反映出这一历史真实。就是在这一年,毛主席提出了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重大课题,使全党全民意气风发地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的探索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先是莫斯科会议因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遭到中国党的抵制,心怀不满,就对中国的大跃进进行攻击,直到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在欢迎宴会上,将矛头直指中国,称我们整整建立了十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只好斗的公鸡”。接着,是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利用庐山会议纠‘左’任务快要完成的时候,否定大跃进。这种国内外否定中国人民群众探索的反动思潮,毛泽东难道能容忍吗?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主席在庐山会议的时候,好几天没吃饭……管理员也着急了,问主席这几天吃饭吃不好,是不是饭做得不好。主席说,不是你们的事。他就说了这么一句,你再不能问他别的了。据我知道,三天,正式的三天不怎么吃饭,端上去了,拿下来了,吃也吃一点。咱不知道什么事……不但是我们不知道,再往上七八个级的也不知道,不是中央委员级的,谁也不知道,不准进去呀。”可见,毛泽东对“彭大将军”的“直言”,下决心反击下得并不轻松。当时,毛主席还写了一首《登庐山》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后来评述说,这首诗是答复政治局里反对他的那些家伙的。其实,反对他的那些人,实际上都是大跃进的“冷眼旁观者”,是群众运动的促退派。他们的世界观和毛泽东截然相反。
毛泽东的探索继续前行。他是最早发现“左”的错误的,也是最下力气纠“左”的。庐山会议后,他着力解决人民公社内部管理问题。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充分表现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实事求是。他深知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是他探索的这条道路的具体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他不顾年事已高,在派出一个个调查组后,自己也深入到下面,亲自做调查。传说随着这次调查,他还回了一趟故乡韶山。在那里,他会见了众多的乡亲,和他们促膝谈心,设宴请他们吃,并和韶山小学的孩子们合影留念。正是在这一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人民公社六十条,使人民公社迈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笔者当时在北大读书,听了这一传达,心里非常激动,就写了一首题为《风尚》的长短句:“南岭苍苍,北湘泱泱,七十老人还故土,一夜水乡着春装。农翁四座评国事,童子携手问短长;纸上鱼龙跃,和颜似煦阳。万千言语化为柱,公社大厦得栋梁。三十四年,一篇文章;江山改,风尤倡! 静夜起宏图,微晨步出庄,满眼江南塞北,九百六十万平方。一山一水底蕴知,好与天公相较量。领袖经纶,人民汗创;建就神州作长桥,留与环球奔理想。举目望,又苍茫:‘大哉乾坤,吾道犹长!’”“一篇文章”是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时,还没有路线觉悟,只想到和自然界作斗争;但是,毛主席率领我们党在走新路,那是明确的。
在探索中,毛泽东非常注意同群众的关系。尊重人民,向人民学习,是毛泽东一生的指导思想。如同在红军初创时期,部队转战,每到一地,他都要教育红军指战员,要放下架子,当群众的小学生;干部到群众中去,不要带传令兵、秘书。如果你摆架子,群众就不愿接近你,更不会同你谈心里话。人民公社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更是如此。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为了听点真话,他(毛泽东——引者)搞突然袭击,停了车马上通知县委,周围的县委、生产队来开会,连省长也是临时通知的。主席就问:‘现在深耕密植做得怎么样?热情是好的,但是有时候效果并不好。深耕,耕多深,你们县长最大,你们县里边密植多少,深耕多深,你谈谈。’那些干部都可能是慌里慌张从家里、地边拽出来的,都傻眼了。那次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说:‘县太爷要为民办事,不能不为民办事,你这县太爷脱离群众。你们光听汇报,坐在家里,是不了解民情的,这象牙塔里边的县太爷要打倒。’后来大伙也不敢说,静极了。后来他说:‘你们相信不相信上帝呀?’当时干部都傻了,主席还信上帝?都不敢说话。主席说:‘这上帝呀,就是人民,就是老百姓,我们要是惹怒了这上帝呀,他非让你垮台不行。’这时候我那机器(摄像机)还哗啦哗啦拍,主席斜我一眼,警卫就向我招手,我可想听了,可是仍然让我出来了。”为了不脱离群众,毛泽东一生都出行从简,不喜欢前呼后拥。即使在文革天安门上接见红卫兵那样的宏大场面,他也是如此。在第七次集会上,73岁的毛泽东抓紧麦克风喊道:“同志们万岁!你们要政治挂帅,到群众里面去,和群众在一起,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得更好。”这是整个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面对面地向他信赖的中国民众发表的仅有的几句话。当时,有人对这样的场面很担心。叶剑英提出来毛主席的安全问题。他说,要给毛主席搞一套防弹服穿上。汪东兴是反对的。后来防弹服弄好了,毛主席那时住在游泳池,汪东兴把这套衣服放到主席那儿,说:“我受叶剑英的委托,给你送这个防弹服。”毛主席当时就摆手,意思说拿走。他说:“如果说你们怕群众,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人民群众不会搞我的,坏人想搞我也搞不了……”毛泽东就是以这样的自信发动文化大革命。
对于毛泽东的这种探索,后来邓**是全面否定的。他给毛泽东戴了一顶“左”的帽子,认为毛泽东从大跃进开始,一直“左”到文化大革命。就是说,它比我们党历史上两次左倾路线危害的时间还要长。究竟什么是“左”,什么是右,毛泽东曾有这样的解释。他说: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办事,是自然地而不是勉强地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生小孩子,要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压,把他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就叫左倾。如果他已经九个月了,小孩子实在想出来,你不准他出来,那就叫右倾。总而言之,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到那个时候该办了,就要办,你不准办,就叫右倾;还没到时间,你要勉强办,那就叫左倾。毛泽东是这样生动形象地阐述唯物辩证法,他的探索也是严格按照这个哲学思想行事的。怎么能把“左”的帽子戴到他的头上呢?经过二十多年邓**的反左,人们已经看清了他反的不是“左”,反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的是革命,反的是群众的社会主义运动,为的是实现他“要搞一段资本主义”的复辟愿望。当着中国已经沦为资本家的乐园时,人们是多么怀念和企盼毛泽东带领我们所开创的这条社会主义金光大道啊!
3、 善于渡过曲折,目标始终如一。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实现上述两个“敢于”时,总是要遇到种种困难和曲折。
对于这些困难和曲折,毛泽东总是善于渡过的。他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而每当困难和曲折来临时,他都表现出非凡的自我批评和自我牺牲精神。如上所述,延安整风时期,他有“脱帽精神”;大跃进时期,他把自己赞同了的高指标,比喻成自己树立起的菩萨,要把它推倒就是了。为大跃进中间出现的问题,他反反复复做自我批评。他甚至拿他第一次打败仗来类比大跃进中的失误。这种真诚的自我批评,赢得了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信服,为纠正错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多少年后,当邓**等人抹黑这段历史时,正直的共产党人如黄克诚、陶鲁笳都挺身而出,说毛主席的错误不过是急了点、快了点;而且毛主席都做了自我批评。使邓**等人的抹黑变成了无耻谎言。同样,林彪事件出现以后,毛主席在解决这一事件中花费精力过大;“九一三”事件又突然降临,使得毛主席大病一场。毛主席一经恢复,就着手为“二月逆流”平反,自我检查是听了林彪的一面之词;并亲自写批示,为二十几个冤案甄别平反;还督促政治局解放了一大批干部。这就为后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复杂的莫过于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刘少奇说,那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这话说来也对。问题在于这“人祸”如何解释。在他看来,那完全是毛泽东“左”的错误造成的。什么叫委过于人?刘少奇在大跃进初期,大肆鼓吹“共产风”,毛泽东着力纠“左”时,他既不作自我批评,又不协力相助;困难来临以后,又大刮右倾翻案风。要说人祸,他这种先“左”后右、形“左”实右的表演,才是最大的人祸。至于苏修叛徒集团背信弃义,撕合同、撤专家、逼还债,美帝封锁,蒋介石叫嚣要窜犯大陆等等,只是这“人祸”的外力而已。毛泽东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势下,以坚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带动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一道战胜困难。一九五九年底,毛泽东考虑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暂时困难,便郑重其事地向工作人员宣布: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不喜欢吃牛羊肉,只喜欢吃猪肉。但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曾经七个月没吃一口猪肉。有时工作一天只吃一盘子马齿苋或炒菠菜。身边人回忆:毛泽东身材高大的体重,这时下降到七十五公斤。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工资由每个月的610块钱调低到每个月的404块8毛。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断了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支持,有的支持两三次。一位警卫战士家的房子被水灾冲塌了,他叫管理人员给他三百元钱回家盖房子。这位警卫战士回来感谢毛主席,毛主席说:你在我身边工作,这点帮助是应该的,再说我的工资也是人民给的。有人说,前一句话我可能说得出来,这后一句话可只有毛主席才能说出来。在那国务缠身的日子里,毛主席还要过问家务,对于每一分钱的开支,他都坚持谨慎态度,每个季度都要亲自审核全家人的花销。百万元的稿费,他都叫组织单独管理,不准随便乱花。请问,这样严以律己的领袖世界上还有吗?
综上所述,毛泽东就是这样培育出北京精神的。毛泽东少年离开家乡时写了一首《赠父诗》说:“人生无处不青山”。他走到哪里,工作到哪里,就把革命精神培育到哪里。北京精神就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集大成,就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伟大理论的组成部分。那最集中的代表就是天安门广场八次接见红卫兵和革命师生的旷世壮举,正像一位诗人歌颂的那样:“那天安门最精彩的一笔。”北京精神是他“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愿的现实蓝图。它将鼓舞中国人民为继续实现这个宏大的志愿而奋斗!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84
精华
5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特色地产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541
积分
367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28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11-26 08:38
|
只看该用户
我想新创一个真正的新爱国革命党,请厚德政府包容一下。
对1976年反革命政变后上台的修正主义资产阶级复辟政权不能存丝毫幻想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