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三节 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复制链接]

1#
    第三节  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壹、本节概述:
    一、坚决贯彻中央关于青海问题的决定
    一九六七年四月十日,刘贤权在青海省军管小组长和机关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还有个别人怀疑中央决定,认为“决定是假的”,“没有盖章子”;极少数的坏人,趁机造谣惑众,说什么“中央不完全了解青海的问题”等。还有的群众组织去京告状,实际是告毛主席的状。这是极其错误的。
    八·一八的广大革命群众,他们是我省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和先锋,斗争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对准了以王昭为首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主要是:
    (一)六·三社论是文化革命运动中斗争的主要问题,一方以八·一八革命组织和外地学生,要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彻底为六·三社论平反;一方以王昭等为首,勾结“保”字号组织,反对平反。这个斗争很激烈、很尖锐,持续时间很长。事实证明:前者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中央指示的,揭开了青海省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在这场斗争中很多群众被欺骗、蒙蔽,上了王昭等坏蛋的当,有些群众组织起了保护王昭的作用。
    (二)炮轰省委、火烧王昭的口号也是八·一八和外地学生提出的。在那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口号,并见之于行动,没有高度革命精神是办不到的。而当时一些群众组织,并没有理解文化大革命的实质,相反地在王昭等一小撮人的挑动下和八·一八革命群众组织相对抗,提出新的省委是革命的,炮轰省委是造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反等,为王昭等人解围,向省委报喜,特别是把青海省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成绩,都归于王昭,流传什么“王青天”!王昭确是省委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八·一八革命组织这一革命行动,是完全符合“十六条”精神的。
    (三)王昭挑动群众斗群众。如毛纺厂工人到省委静坐示威,李家庄孤儿问题,迟迟不处理,还调农民进城以及以后几次调贫下中农进城,围斗工人、学生等,都是在王昭的一手策划下进行的。严重的是有些问题发生在主席批转王效禹同志的保证报告以后。
    (四)围斗、排挤外地学生。在“胡天申事件”上,他们大搞“慰问”,夸大病情,假报病危,扩大了事态;组织写传单,到处散发,企图搞臭和镇压外地红卫兵;组织写起诉书,写反击大字报等。搞得西宁满城风雨,一度出现了“捉拿凶手”的白色恐怖,有的学生连袖章也不敢戴。白天不敢出门。而王昭则自以为得计,说什么这一下抓住了他们的问题。严重地造成了本省学生和外地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五)徐国源同志第一张揭露王昭的大字报,刺痛了王昭,他便布置许林风、薛可写反驳的大字报,到处张贴,扩大影响,并在西门外几百人围斗徐国源,进行压服,甚至张贴揭发王昭和省委错误的大字报时,有人就当场提出质问,要把人家轰走。
    (六)“民和事件”,查明确有“黑材料”,八·一八作的非常对,而红卫兵总部等,在王昭等一小撮人的挑动下,则千方百计为省委开脱,大肆攻击八·一八盗窃了党的机密,制造了“民和事件”。
    (七)王昭重用坏人,结党营私,谁要给他提意见,就打击报复。生活上拉拉扯扯,极不正派,伪君子,假装正经,乱搞男女关系。
    (八)王昭同三反分子罗瑞卿的关系极为密切,六六年四月即有人揭发,但始终不作交代;同王仲芳互相勾结,攻守同盟,企图达到包庇罗瑞卿、王仲芳,使自己蒙混过关的目的。
 
    一九六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关锋戚本禹关于解决青海问题的讲话
    关锋同志:
    青海事件是个什么性质的事件。
    第一条,青海军区是个反革命政变,反革命分子赵永夫(军区副司令员)夺了党在青海军区的军权,推翻、扣押了军区司令员刘贤权同志。
    第二、他篡夺军权后,又勾结××部队,打死,打伤三百多人,逮捕了一万多人,这在全国是没有的事情,军内也没有的事情。
    最近青海出现了大标语,要欢送刘贤权,打倒刘贤权,(刘贤权同志是中央调至内蒙军区任司令员)内蒙是个大军区,刘贤权现在不能去,由别人去代理,以后去。
    戚本禹同志:
    你们其中一些人还在进行对抗中央的指示,写“打倒刘贤权”的大标语,攻击八·一八大方向错了。
 
    二、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一九六七年六月十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消息:为庆祝青海日报社革命委员会延生,《青海日报》六月二日发表了题为《把〈青海日报〉办成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的社论。
 
    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七日,中共中央批转青海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建议中央文革小组告各省劝阻革命群众组织和文艺体育团体来青”的报告
 
    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人民日报社论:《青海高原的凯歌》
    青海省革命委员会,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下,在亿万革命群众彻底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大批判大斗争高潮中,宣告成立了。这是“一月革命”风暴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斗争的一个新的伟大胜利。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
    青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行革命的“三结合”,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斗争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毛主席说:“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青海省无产阶级革命派,在夺权斗争中形成了革命的“三结合”,又在革命的大批判中巩固了革命的“三结合”。这就保证了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为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
    青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紧紧掌握斗争的大方向,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展开大批判、大斗争。这种大批判、大斗争,在推进革命的大联合、革命的“三结合”的时候不能放松,在夺权斗争中不能放松,在掌权和用权的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青海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革命的领导干部的核心骨干作用。在青海省的夺权斗争中,一批革命的领导干部站了出来,坚定地站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边,同无产阶级革命派战斗在一起。他们在革命的大批判中,进一步亮了相。毛主席说:“老干部过去有功劳,但是不能靠吃老本,要很好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改造自己,要立新功,立新劳。”青海省的革命干部,正是按照毛主席这个教导做的。
    青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要模范地执行党中央的政策。争取、教育受蒙蔽的群众,帮助他们转变过来,迅速地回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边,这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青海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对受蒙蔽的群众,不搞人人过关,不搞打击报复。而是以对革命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地、一个一个地帮助教育受蒙蔽的群众,使他们在大揭发、大控诉、大批判、大斗争中提高觉悟,反戈一击,共同对敌。
 
    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人民日报: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人民日报:青海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号公告
    一、青海省革命委员会由刘贤权同志任主任,由张江霖等同志任副主任。
    二、坚定不移地掌握斗争大方向。
    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四、坚决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
    五、坚决响应毛主席“拥军爱民”的伟大号召。
    六、巩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坚决镇压反革命,彻底粉碎阶级敌人的反扑。
    七、进一步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摆在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八、中国人民解放军青海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以往所发出的一切公告、通令,必须坚决执行。

    一九六七年八月十八日,人民日报:青海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刘贤权在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六八年月十二日,人民日报刊登青海省八·一八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委员会文章:《以毛主席最新指示为武器彻底粉碎右倾翻案风》
 
    三、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九日,人民日报:中共青海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解决一批重大遗留问题
    省委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报请党中央批准,撤销了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关于青海问题的决定》,对由这一决定而造成的冤案、假案、错案一律予以平反昭雪。省委还对解决青海文化大革命中涉及全省的十一个遗留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决定。如宣布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青海是占主导地位的,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驻军指战员是好的,是革命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大革命前的第四届省委是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受到全省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些符合全省各族人民愿望的决定,把功过、是非分清了,大家的心平了,气顺了。
    一九八几年,中央军委作出结论:赵永夫受了冤屈,但有严重错误。当时确实打死了不少红卫兵。赵永夫获释后任北京军区装甲兵顾问,后以正军职干部离休,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八日逝世。
    
    贰、本节简论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央作出《关于青海问题的决定》,以后,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青海省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了。
    在青海省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形势一片大好,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大传播、大普及,革命大批判如火如荼,革命大联合日益巩固,革命三结合空前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全省一片红,革命和生产都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整个青海高原呈现着一片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
    当然,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一小撮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和混进党内的叛徒、特务,勾结社会上残留下来的国民党反动派余孽,秘密串连,幕后策划,大造反革命舆论,妄图否定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丰功伟绩,否定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大方向。社会上残留下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余孽,也伺机反扑,妄图否定解放以来历次政治运动的伟大成绩,大刮翻案妖风。
    斗争仍然在继续。
    
    2007年10月4日初稿
    2011年9月29日修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