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袁庾华:在中国农大谈大学生和社会,政改和民主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3953
|
回复:
0
袁庾华:在中国农大谈大学生和社会,政改和民主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156
精华
2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无产者
无产者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858
积分
11933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4-05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6-03 12:38
|
只看楼主
袁庾华:在中国农大谈大学生和社会,政改和民主
发布: 2011-6-02 17:59 | 作者: 强悍村姑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2382 | 回复: 4
在中国农大谈大学生和社会,政改和民主
作者:袁庾华
2011年3月6日下午
谢谢同学们!也希望同学们平等的待我,欢迎辩论、吵架,我愿意为同学们做好磨刀石。 这些年,我来学校都是应试,所讲题目大都是学校或学会,同学们出的。我只上过十年学,当学生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考试。国内国外围绕考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英国,保守党上台总没有忘记在学校增加一些考试,而工党上台千方百计要取消一些考试。在法国反对考试的学生还曾把强化考试的教育部长轰下了台。在中国,邓小平讲:“要严格考试制度,像工厂严格检查产品质量那样检查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而毛主席却说:“考试的办法是把学生当敌人看待,实行突然袭击,”“分数高的学生不一定是真才实学的学生。” 考试,究竟起多大的作用,有几个颇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几百年来世界上成千个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著名人物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绝大多数人在中小学的成绩都很一般。相反,我们恢复高考后几十年来的高考“状元”们没有出一个像样的人物,中国古代科举制考出来的状元们,也没有出什么像样的人物。随改革开放一起诞生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同样是几十年不出什么“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们去欧美国家的大批留学生,很快就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至今也没有改变。教育学上,会背的能力叫“再现力”,应是最低层次的。高出它的是“发现力”,最好的是“创造力”。是不是这样?我是“班门弄斧”。今日中国几乎所有有学生的家庭成天都在关注考试分数,我对家长们讲,你们这是在害孩子,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育是在害整个民族。近40年前,针对强调考试的教育回潮,北京上海等地“突然袭击”考试了大学教授,结果是中学试题,大学教授们大都难及格。所以我反对我们教育中对学生的考试制度,却赞成学生们多考考老师。我这个年龄,同学们尊称我为老师,那么今天我就是来应试的。 我来校前,学会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给我出了六道“试题”,都是大题目,我只能简单的谈一下我的观点。同学们在哪里感兴趣,我们就在哪里展开。如果我尽兴在哪里谈的过多,大家可以打断我的发言。我不是来布道的,你们是主人有这个权利。 第一个“试题”是“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对社会影响的变迁。 “五.四运动”至今将近九十二年,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我这里是指推动社会的影响),突出的体现在四场学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前两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成立后两场: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和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学潮。前两场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后两场还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你们教科书中对前两场学生运动的评价,我没有异议就不再重复。只是想强调的是,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开辟新中国的方向中毛主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有一位党外学者梁漱溟,被称为“最后一位儒家”,近几十年来又被人们大量渲染为解放后唯一一位和毛主席吵架一步不让的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只是较少宣传他晚年对为他写传的美国学者艾恺说,无论国内国外他最崇拜的还是毛主席。人们还大量宣传他在文革中反对批孔,却有意隐瞒梁在文革开始时给毛主席写信,高度赞扬文化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意义。看来人们的宣传其倾向性选择性都是很强的,我也是如此。我举梁的例子就是用梁的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前面还应加上一句,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用邓小平、叶剑英的话说:没有毛主席我们还要在黑暗中长期摸索,这个党只有长期躲在上海的租界中。 据说,十年前北大一位教授在讲演中谈到当年文革中,欧美国家的学生也都举着《毛主席语录》造反时,现场北大的学生们嘘了一声,难以相信人家那么文明的国家也会有中国那样的“浩劫”。他们这一嘘也使这位教授倒抽了一口冷气:这就是中国第一学府,居然对刚刚过去二十多年的全球历史上最大的社会运动一点不知!这就是“开放”,其封闭性恐怕要考上第一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首先也是在北大发难,几百所高校师生冲开局面的。尤其是被毛主席接见过的成千万的大中学生对全社会、全方位的串联和冲击,掀起了历史上唯一一次亿万人民激情参与的“大民主”运动。紧接着,从中国掀起的文革狂潮席卷了全球,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全球同时卷入的政治运动。整个世界一时天翻地覆,几百年来形成固有观念的“西方文明”被西方的青年一代颠覆得一无是处。很大的影响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当时,越是发达国家闹的越欢,且都是大学生一马当先,还都是用毛主席教育思想冲开“闸门”的。欧美文革也被称为“青年造反运动”,当时美国的大学生有一句过激的口号:“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却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七十多岁的毛主席,一个是近八十岁的马尔库塞(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学者,加上马克思,被称为“三M主义”),他们被誉为“青年造反之父”尤其是毛主席更被誉为“永远的青年造反之父”。中国《国际先驱导报》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采访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代一代的美国青年学生很多都是穿着毛主席、格瓦拉的T桖衫长大的。 ____ 看来,无论中外,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之大莫过于当年的文革了。我们在这里谈的只是影响的力度,不涉及对它正确与否的评价。 回到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对社会的推动影响恐怕是历史上很低的,而市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同样是北大,用一个老报人也是老北大人的话说,他感觉又恢复到蔡元培以前的北大“市场”了!说来辛酸,上世纪九十年代北大就有“北大荒”、“清王朝”的自嘲。当然,这些都应该是一时的现象,大学和大学外的社会永远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今天是社会在主导大学,在未来的岁月里大学还一定会对社会的变迁再起特有的推动作用。 现在谈第二道试题:政治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政改”)和民主问题。 去年纪念深圳特区30周年,主管经济的总理去强调了“政改”,而党的总书记则去讲了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热议。在这个热议中人们似乎感到左右派在要不要搞“政改”就有不同的态度,就是说右翼热推“政改”,并且是明确的“西化”倾向,而左翼好像是反对“政改”。 应该说,“政改”不是右翼的专利,只有方向、道路的不同。新中国自成立起,毛主席就一直不断地进行着“政改”,“怎样建立符合他理想的新体制和新秩序(《毛泽东传》)。”一般来说,“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利安排形式”,1975年《宪法》就是对1954年《宪法》的重大政改,1982年《宪法》也是对1975年《宪法》的重大政改。以后者为例,首先是专政的阶级性质变了,由“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其基本政体“框架”内的“权利安排形式(也叫结构形式)”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包括取消了“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取消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等等。二者的权利结构和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官僚体制进行了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当时,行使地方各级权力的革命委员会,其成员有三分二以上是完全不不脱离第一线生产岗位的工农群众代表,剩余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员也实现“三三制”,即领导工作,蹲点调查研究、原岗位劳动各占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在农村工作的干部硬性规定“一、二、三”,即公社(乡、镇)公社干部参加劳动时间不低于一百天,大队干部二百天,小队(村)三百天。还有一条,毛主席戏称为“当官不发财”,即使你调到党中央当副主席、到国务院当副总理,你的原工人工资标准、工资关系均不动。而1982年《宪法》的政改否定了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实行了今天的现代公务员制度,也即现代官僚制。中国人有一句俗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重大“政改”往往是方向的调整,而一个方向走的时间太长啦,就有一部分人(也有阶级的区分)要求改变方向。当然,重大“政改”不可能依靠体制内的渐进改良所能解决。 所谓中国的“政改”有一个前提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后者我刚才已谈。所谓“总格局”,我个人认为关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这是朝哪改的要害所在。有人说,最重要的是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等制度。那么,苏联是不是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9年由苏维埃改制)完成的国体、政体的彻底变化。苏共是列宁缔造的,解体前的近两千万党员多数也是好的。所以我们说,不是要不要“政改”,而是要看它朝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用毛主席的话说,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再谈民主问题: 海外也有些误解,认为中国大陆的左派反对民主,我回答说,不对!中国广大的左派、群众更迫切的渴望民主,在体制内混的还可以的几个左翼文人恐怕不能代表他们。我个人的观点是,有民主比没有民主总要好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过了一把“大民主”瘾的中国人民不会满足于西方那一点程序民主。 我们的政治教材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还是肯定的,对现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也不是全部否定。同是资本主义社会其社会的民主状况也有所不同。例如,我们谈论最多的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省就不好一些。首先是金钱的作用,美国选上一个参议员平均要花九百多万美元,希拉里花了四千二百万,这恐怕不是普通人能玩的游戏。还有实际存在的“世袭”现象。而台湾的“民主化”以后更突出了“黑金社会”的现象等等。相比较而言,北欧以及其他地区一些国家要好一些,我这样说,并不是推荐什么“民主社会主义”,我甚至对这个概念就存在质疑。它们在民主建设上的一些具体经验(那也是当地人民斗争争来的),我们可以借鉴。认真地说,今天全球沿袭的“民主制度”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你们体会一下,越是那些比较稳定的“民主国家”,其实质运行的正是稳定的“寡头”统治。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只是在选票上,就是“直选”加上“直免”,还不是选主人、换主人而已。选来换去都是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之内。人民的民主权利,首先是知情权、表达权,然后才有真正的参与权。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力度才是衡量民主的基本尺度。 有些人说,中国从来没有民主。这话不对,中国不仅有过,而且在世界上是独创的,其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力度在世界民主史上也是仅见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大民主”,也叫“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同样,我这里不谈它的正确与否,而且官民标准、主流和非主流的认识从来不会一致。我认为,中国曾发生过的那次“大民主”应该是古希腊的民主在中断了两千多年后的继承和极大的发扬。区别在于,古希腊拥有民主权利的人最多只占到其实际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而中国的文革拥有大民主权利的是除“叛徒、特务、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以外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区别还在于,他们只是为了对外争霸战争的需要(战士必须是公民)这样一个狭隘目的,而我们是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用的是马克思的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大民主”的那几年,在中国社会不管是什么级别几乎所有人的政治知情权是一样的,都是从中央两报一刊的社论中传达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得到的,几乎所有领导干部的档案都被群众翻了个遍,用西方人的说,所谓的“铁幕”被彻底的掀开了(也是仅有的一次)。至于表达权,就更充分了。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在中国的外国人),在几乎所有地方可以贴几乎所有人的大字报。而且经济成本很低,例如:河南兰考张钦礼他们就是用铁路边的煤灰在墙上刷大标语。不需要任何审查,人们可以印刷出版任何宣传品。不需要任何注册就可以成立群众组织。不需要任何申报批准,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示威游行。而参与权,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我认为你干的坏,我就组织群众夺你的权,我们来干。同样,别人有理由有力量,也可以夺我们的权,他们干。甚至还打起了内战。听起来是像无政府主义,却不是胡来,大家都按自己理解的毛泽东思想来做。农民照样种地,工人照样做工,科技照样发展,卫星还要上天。在照样一个六、七亿人口的最大国家里,“折腾”的那么厉害,天没有塌下来。用毛主席话说,这次文化大革命只是一次认真的演习,它却为人类社会追求真正的民主做了一次成功的巨大的实验。当然它毕竟是第一次,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负面现象。 后来“四大”被官方取消了,至今对它的批评来自右翼主流。近几十年来,一直有人致力于照搬西方的“程序民主”,也一直受到官方的抵制,批评它的主要是传统左翼。而至今官方搞的村级“民主选举”却无法解决普遍存在的贿选和黑社会控制的问题。一般来说,民主运动是自下而上的,而民主制度则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建国初期,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人民民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无产阶级大民主所发展和超越。否定“大民主”后,说是要回到五十年代的人民民主制度,却出现了经济基础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质性变化。那么,中国民主的前途何去何从,这是所有关心它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 (同学们的提问中涉及的内容较广泛,还有女生和妇女、国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才、大学生就业等等,由于篇幅限制,没有收录在此稿。根据录音整理的这一部分内容,最后袁老师做了增删和修改)
太行玉笛 (2011-6-02 19:57:16)
袁庾华同志的这篇讲话,是在现实斗争中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刘一鸣 (2011-6-02 20:19:54)
特色理论下像袁庾华这样有良心的人太少了,民族的悲哀!
梁新 (2011-6-02 21:26:52)
30年国家培育出了马加爵、药家鑫之流的学生不计其数,唯独没有一个学生像钱学森,悲哀。
年成 (2011-6-03 09:21:52)
一、关于“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对社会影响的变迁:“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文革,都是学生打先锋的;1989年那一场政治风波,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贪污腐败强烈不满,一方面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在国外敌对势力的纵容下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搞颜色革命。二、关于民主问题,在世界历史上,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没有比中国的“四大”更广泛、更开放、更彻底的民主了。95%以上的人民群众,人人可以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人人可以批评、监督党和国家的任何领导人,人人可以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和要求。三、关于政改问题,在世界历史上,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没有比中国的“文革”中建立起来的革命委员会更广泛、更开放、更彻底的政改了。工、农、兵、学、商,任何一个普通职工、任何一个普通百姓、任何一个普通士兵和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党和国家各级政权的管理,都有机会参加军队和企业的管理,并且每一个人都有监督、批评各级党政机关的权利。那是一种多么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啊!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红石头 于 2011/6/10 23:58:4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