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工农之声
» 大学生填补“民工荒”中的双重反讽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3879
|
回复:
0
大学生填补“民工荒”中的双重反讽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052
精华
3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星火燎原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05
积分
147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3-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4-21 15:57
|
只看楼主
大学生填补“民工荒”中的双重反讽
作者:孙亮 更新时间:2011-4-21
从“打工难”到“民工荒”,从“天之骄子”到“农民工”,农民与大学生的形象反差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中出现了一种“颠覆性”的角色转换,它折射出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拐点,需要对此慎思明辨,剥离出对现象的“无批判主义的实证描述”,而能够切中问题的实质对其进行“公共性批判的”推进,无疑这是一个根本性方案。这一点在当下“民工荒”与“大学生”之间对接的话题日渐涌现的时候,尤为值得注意。
因为,依照一种停留于现象层面的流俗的看法只能拘泥于认为“应该填补”与“不该填补”的二级思维中。在赞成应该填补“民工荒”的一方则是认为这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然,而另一方则认为,填补则根本无法触及产业结构性调整。依照我的看法,两者之间的讨论都无视讨论的前提,即“大学生”与“民工”的明确定位。
有人说,“民工”还要什么定位,不过就是做一些无技术性工种,主要出体力活的人吗?当然这种说法没有错,不过太表面了,这也是在讨论该不该填补的时候总是纠结于“无技术性”工种不该让大学生做的原因。实质上,“民工”这个说法是一种矛盾。
首先,“民工”是“农民”而不是“工人”。这种说法可能有人不能够接受,实质上从现在成熟的工人制度的体系中,可以看到,工人劳动所得的报酬中,包含除了基本的工资之外,还有医疗费用、住房补贴费用、教育子女的费用等等,即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可以肯定地讲,目前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地低于劳动力价值。所以,有人说同样的订单在“香港”要比在“深圳”劳动力低廉得多,原因就在于在“深圳”是按照“农民”兼职的“工人”发的工资,在香港则必须按照真正的“工人”来发工资。
其次,“民工”自身的更新换代。现在的“民工”潮中,随着第一代,即上世纪80年代末生活窘迫走向发达地区打工者的慢慢退出,新的一代,即“80后”的民工逐渐成为了主体。他们自身由于观念与生活背景的缘故,对于城市生活的追求更多地要甚于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在第一代那里,他们做完活就回去“种地”,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本分”。但是,在新生代农民工这里,则有着一种愿意留城,但是由于自身的“工资”还依旧是按照一种“农民”的兼职“工人”的工资发放的,城市的住房、医疗是他们所无所及的,这样一来,只能最后还是失望地退出“城市”。
同样,我们再来看“大学生”,依照教育自身的目的来讲,大学本身意图是要培养两种人,即美国学者艾尔文·古德纳所区分的“技术性的知识分子”与“人文性知识分子”。在今天看来,这两者都出现了偏差,前者的“技术性”往往表现为书本的“技术”早已淘汰而现实的“技术”必须重学;后者的“人文性”更是十分的吊诡,因为市场经济中,人们似乎被膨胀在“货币拜物教”中顶礼膜拜,哪里还谈什么天命与良知。教育只能尴尬不知所措地来回周旋并唯“市场”马首是瞻。
现在,借助于这两个主体的分析,我们回到大学生填补“民工荒”的话题上就更清楚了。
首先,真正的“民工荒”是个伪问题,昭示了政府的“缺位”。如果还依旧崇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万能”手的话,那么“民工荒”最后必然导致的是企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空谈”。
于是,应该清醒地认知“民工荒”中政府的职责。政府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民工”如何处理“民”与“工”的关系问题、相应地就是农业政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故而,政府应该促进在“工”的岗位上,必须按照“工人”的工资来执行。更进一步,政府应该在促进产业调整的同时,提供更多的企业扶持,推进“民工”的技能培训,生活状况等,不能让他们的梦想只在“春天里”,排除农民工定位的尴尬窘境,让其能够在企业真正留得住。
其次,由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难,其实更多地折射与反讽了教育的现状。在“民工荒”中,留下的位置依然是一些“无技术含量”的工种,以这种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短期来看,大学生总要吃饭的,但是,我们可以反问一句,那还要大学做什么,这样还不如直接将大学换牌为某某工人培养基地来的更有效。
教育的现状是不断地将学生往学历层次上赶,并且又在高校里再设立个三六九等的什么“211”、“985”之类不知所云意欲何为的称呼,让学生不断地追求只有读了这个或者那个才能够就业,停留于追求形式,而实质性的素质能力的提高方面离社会越来越远的教育现状。如何不让“民工荒”以大学生填补,这是教育部分待解的难题。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博士)
《科学时报》 (2011-04-21 A4 观察 评论)
关键字: 民工 反讽 大学生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火眼金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