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在总结文革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文革对工人阶级中的“临时合同工”的权益考虑不周,造成了官僚者阶级与党内走资派联合起来压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无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班车苦逼读党史(10)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61032e0101dbar.html作者:简易
简易的编者按:马恩列斯毛,构成完整无死角的交叉火力网,粉碎一切庸俗经济学家,修正主义,机械唯物论的进攻!于是有@余斌批判 之流负责架空,有@孔庆东 之流负责涂抹,有@张宏良 之流负责神化。总之,就是抽离阶级斗争,架空历史,无害化。老毛和文革,都不需要还什么清白。能在老龟命们有生之年整死他们,斗死他们,而不是像曼德拉一样老死,就是老毛最希望看到的!下23-37
时间:72年10月——73年2月
代表事件:三个突破 全红总
下23.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72 年10 月至11 月,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加强经济核算、扭转企业亏损的会议,针对“政治可以冲击一切”,“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等谬论,提出要切实地抓好企业管理。这次会议还提出允许国营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后,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基金,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和给先进生产者以物质奖励。
→_→:
物质奖励Vs生产竞赛会后,国家计委又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经周恩来批准,提交1973 年1 月的全国计划
→_→:
72年因为文革小组阻挠没通过的,73年得以通过,力量此消彼涨。
所谓经济计划,实际是政治任务。经济和政治,本身就是一回事。下24.
《规定》对改进经济管理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加强国家统一计划,搞好综合平衡,反对地方各行其是;
→_→:
收权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不许乱上建设项目;职工总数、工资总额、主要产品物价等管理权集中在中央,各地区、各部门无权擅自决定;
→_→:
绑住手脚,工资总额,涨不涨,什么时候涨,要看什么时候对资路线有利。工人作为主人,竟然管不了给自己发多少工资?中央下放的大中型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少数省辖市管理,不得再层层下放;
→_→:
越多的工人参与管理,管理就越没有神秘感;越多的工人懂技术,技术员就没有神秘感;层级越森严,分工越明确,下层空间越狭窄,压迫越深重。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广泛推行计时工资加奖励,少数重体力劳动可实行计件工资,等等。
→_→:
革委会已经被厂长负责制取代,这本来是重大的反革命行径,但是文革小组无力反击。
企业党委成员,就是周恩来花一年时间,“大会小会逢会必讲,大报小报逢报必发”解放出来的干部,工厂的管理职位,则由下放回来的技术人员担任。下25.
金融系统也进行了初步的、富有成效的调整。1972 年9 月,在周恩来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全国银行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李先念、李富春、余秋里、华国锋听取汇报时,强调要批判极左思潮,正确认识银行的职能作用,对银行在新中国成立后20 多年来的成就要给予充分的评价;要加强银行工作的独立性,全国信贷资金统一调拨,全国统一结算,金、银、外汇统一管理。他们强调:当前银行管理偏松,要加强分口管理,不能乱来,否则一定要多发票子。
→_→:
金融资本服务着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控制金融,可以扶植资路线占统治地位的工厂单位,打压无路线的阵地。
在恢复工作的资先锋队员李先念、李富春、余秋里面前,修正队员华国锋就和小学生一样无知。修正因为放下了阶级斗争,幻想什么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 和平竞争 和平过渡”代表资无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小生产社会主义,结果就是根基不稳,东倒西歪。 下26.
1972年至1973年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国务院还采取果断措施对国民经济的若干基本关系进行调整。针对“三个突破”,国务院要求:大力压缩基建规模,精简职工人数,加强对劳动工资的总体控制;
→_→:
不知道工友看到“精简职工人数,加强对劳动工资的总体控制”,能不能看出字字血、声声泪来?周所谓的“三个突破”,是指:
71 年底,绝大部分经济指标都完成.同时出现了“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 万,工资支出突破300 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 亿斤,大大超出预定的计划.随之而来出现了货币发行量的突破.周指出:“票子发多了,到了最大警戒线.三个突破不如这一个突破."
→_→:
周是庸俗经济学的拥趸,削足适履给经济大脚穿货币小鞋。
周开的药方是削减工人数量。周的眼里,工人就是蝗虫,就是吃白饭的。下27.
为了解决粮食购销差额的问题,1972年商业部召开粮食工作会议,确定采取如下措施: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加强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认真整顿城镇粮食统销,压缩一切不合理供应;控制职工人数和吃商品粮的人口,超计划招工的地区和部门立即停止招工,自行招收的及早减下来,走后门进来的必须退回去,不合规定迁入城镇的要动员回农村;在丰收地区多购一点粮食,以丰补歉;核减农村不合理的销量,压缩民工过高的粮食补助。此外,周恩来还指示公安部门参加粮食会议,研究联合把关问题,共同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_→:
周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和风细雨,“知识分子不喜欢开长会,要长期教育”。对工人就是雷厉风行!“压缩一切不合理供应;控制职工人数和吃商品粮的人口,超计划招工的地区和部门立即停止招工,自行招收的及早减下来,走后门进来的必须退回去,不合规定迁入城镇的要动员回农村”压缩民工过高的粮食补助。下28.
这些措施的实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精简职工方面,不但将1972年超计划自行招收的职工减下来,还动员了一部分1970年以来招收的临时工、动员绝大部分基本建设占用的常年民工和不合国家规定进入城市的人口回乡务农。另外还决定1973年不再招收新职工。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后,1973年全社会粮食收购968亿斤,粮食销售近956亿斤,做到了国内粮食收支平衡。
====
对待工人,一句话,“不合规定”,就“临时工、动员绝大部分基本建设占用的常年民工和不合国家规定进入城市的人口回乡务农。……1973年不再招收新职工”
对待专家,九一三后,翻身的专家,干部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出工人,进工贼。出造反派,进保皇派。这一进一出,工人贵族,工头监管,技术白专,厂长就在工厂中占了绝对上风!
72年全国工作会议纪要,因为姚文元的阻挠没有下发,73年就阻挡不住了。下29.
“全红总”是“全国红色劳动者造反总团”的简称,是于1966年11月8日由部分合同工、临时工联合成立的全国性工人造反组织,也可以说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跨省市的工人造反组织。“全红总”在北京成立,造反派头目是王振海等人。
1966年11月底-12月初,“全红总”近400人到中华全国总工会造反,占领了大礼堂,提出了他们的造反要求。12月4日,“全红总”发表宣言,宣布“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造现行合同工、临时工制度的反,彻底铲除这一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
→_→:
合同工,临时工,在文革初期头一次以组织形式发声下30.
1966年12月18日接见北京大、中学校造反派代表时,不失时机地发出了支持的声音。江青说:“现在的合同工制度是刘少奇提倡的,合同工是刘少奇搞的,我们不知道。有人说是主席要搞的,那只能说是他们的主席,不是我们的主席。”“他们(指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书记)不为工人服务,干脆让工人进到楼里(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去住,让他们滚出去,造他们的反。合同工这个东西,像广播事业局就有五百多个合同工,他们随时可以解雇,一解雇就是资本主义的一套。我们对于坏分子还给他饭吃,让他劳动,而合同工一解雇就没饭吃了,这样搞培养奴隶主义。”
这次接见之后,“全红总”听闻了中央文革的支持,迅即占领了全国总工会大楼和劳动部
→_→:
文革小组站队支持“全红总”下31.
1966年12月26日晚,中央文革江青、康生、陈伯达、姚文元等人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接见了“全红总”的代表。会见一开始,江青就阶级感情“充沛”地说:“毛主席是支持你们的!”“全红总”代表说:合同工制度是劳动部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制定的。江青立刻说:“什么劳动部长,劳动部长不劳动,让他们当科长去吧!”姚文元则插话说:“最好让他们当合同工,非造这个反不可!这个制度就像资本主义对待工人一样!”江青显得更为马列主义化地说道:“这完全是资本主义的一套,保留一定数量的雇佣工来减少资本的支付。”
→_→:
劳动部长不劳动。
现在有郭明义工人代表,不代表工人利益的代表,要他干吗?下32.
“全红总”的代表汇报说:“我们昨天把劳动部办公地点全部查封了,今天把劳动部所属单位也全部查封了,并且向全国各地分团发出电报,把劳动调配部门全部查封。决定明天封全国总工会。”陈伯达立刻说:“封得好嘛!没有这个部照样工作!”江青更为激烈地说:“好!封得好!我赞扬你们!”“你们把全国劳动分配部门全部扫掉!你们进京工人,全部住到总工会、劳动部去,让他们负责吃饭、住宿。”康生也紧跟着说:“制定合同工制度的就是赫鲁晓夫,哪里是什么共产党员!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这是个夺权的大问题。那些不给工人办事的全部给他们解散!”
→_→:
办公地点……所属单位……全国各地分团……劳动调配部门……最后是总工会
这一系列动作能完成,不正说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吗?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你所在的城市发生混乱,你知道要联系哪拨人,占领什么地方,专政什么人吗?下33.
江青还以中央文革最实权人物的口气总结道:“我建议马上以中央文革的名义发个通知,大意如下:1,必须允许所有合同工、临时工等参加文化大革命,不得歧视。2,不得解雇,必须照发工资。1966年6月1日以后解雇的工人,必须允许马上回原单位参加生产,工资补发。3,现行反革命按《十六条》处理。”全国总工会、劳动部的负责人被临时通知到会,站在会场的一边。这时,江青对两个靠边站立的领导干部说道:“他们是毛主席的客人,你们要很好地照顾他们。”
→_→:
全国总工会、劳动部的负责人被临时通知到会,站在会场的一边。
什么时候,可以把你的老板,所在的市县领导人,也享受一下这种待遇下34.
中央文革的讲话,“全红总”立刻以大字铅印传单发向全国。
在中央文革的政治高压下,“全红总”以造反派的强硬态度迫使全国总工会和劳动部的负责人签发了1967年1月2日的《联合通告》。《通告》指出:“经全国红色劳动者造反总团提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协商,联合作出以下紧急决定:1,为了保证‘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等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参加生产的权利,一律不得解雇。2,1966年6月1日以后被解雇的‘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等,必须立即召回本单位,参加运动,参加生产,补发解雇期间的工资。3,凡遭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的‘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等,必须当众恢复名誉,赔偿损失,妥善安排,认真处理。以上决定,通报全国。”
→_→:
““全红总”以造反派的强硬态度迫使全国总工会和劳动部的负责人签发”——这就是力量。合法吗?无所谓,不愿意签,不签就走人,换个能签字的。下35.
“全红总”的造反派开始揪斗领导干部,围攻领导机构,通告全国各分团展开要求补发工资和赔偿损失的造反活动。一时间,全国许多省市都刮起了被后来批判为“经济主义”的“歪风”。不仅属于《通告》内的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要求兑现《通告》的规定,类似的“经济主义”要求超出这个规定扩张开来。很多地方将合同工、临时工一律转正,有些地方将1961年-1963年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下放到农村的工人也恢复工作,同时补发几个月、几年甚而十几年的工资。
→_→:
“有些地方将1961年-1963年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下放到农村的工人也恢复工作,”查了一下60年到63年的工人数量,60年5044万峰值,降到了63年3293万最低。
工业基建规模有那么大,不可能一天之内砍下去,也就是说将有大里的工人以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存在
“大跃进”表明周恩来的庸俗经济学路线已经不可能胜任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重任,并走向反动。周恩来变本加厉,索性借机打压无产阶级。
尼玛对照苏联30年代的数据,周恩来的经济管理水平真是低下啊!这是其庸俗经济学派路线所导致的。下36.
政策调整后出台的一系列部署是性质明确的。196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反对经济主义,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实质上就是针对“全红总”这样的潮流在工人运动中的泛滥。同年1月20日,周恩来在接见安徽省造反派代表时,又明确指出:“合同工、临时工制度不能取消,制度的改革要放到运动后期。”周恩来还说:“至今中央还没有批准过任何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我们不赞成组织全国性的群众组织。”这里首当其冲指的是“全红总”。同年1月以及1968年的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发出通知,宣布“全红总”、全国总工会、劳动部的《联合通告》无效。
→_→:
周恩来出来表态“合同工、临时工制度不能取消,制度的改革要放到运动后期。”
→_→:
英特那啥熊要到社会主义后期,条件成熟了再实现下37.
1967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发出了《关于取缔全国性组织的通告》。1967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又通告指出:“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等制度,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很不合理的,错误的。”但是,“在中央未作出新决定以前,仍按原来办法执行。”通告特别指出:“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组织。”
→_→:
“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很不合理的,……按照原来办法执行”
工人,干活可以,千万不能组织起来
苏拉密眼里,这样雇佣农民工,又遣返农民工,就成了城市工人喝农民血的罪证!对文革前半段的总结:
毛泽东及江青等无产阶级的领袖,未能敏锐意识到周恩来之流的搅屎,未能牢牢的坚持把阶级斗争中“临时工合同工”问题提高到全局政治的高度,导致无产阶级基础在周恩来的反扑下遭到打击。而这本来是无产阶级全面夺权,彻底歼灭周恩来之流的大好战机,却被以毛泽东江青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领袖白白错过了。
查了查一五到四五期间的职工总数。到1957 年底,我国职工总数为3101 万人,比1952年增长93.4%。1960年底,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高达5044 万人。而到1971年底全国5318万职工,这意味着60年到70年之间,全国职工人数没增加。同时期的人口从60年的6.6亿,增加到71年的8.5亿,增加了近2亿,近三成。
职工人数却没增加对于一个发誓要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政权,工人阶级人数在10年长期停滞不前,这是文革失败的重大原因。
大跃进的暂时失利,明明是周恩来之流的老干部集团无能的表现。同时与苏共二十大的修正路线斗争,与苏修展开的论战,更让无的先锋队明白:两条路线的斗争已经全面激化,前车之鉴就在身边!
60-62周刘邓路线失利之后,中国的阶级斗争全面激化,中共日益分裂成两条路线两大阵营。无产阶级阵营认为,失利恰恰表明老干部集团的无能,必须予以铲除才能全面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资产阶级阵营认为,极左分子阻碍了他们安享江山用资产阶级封妻荫子的图谋。
资产阶级阵营的头面人物: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之流,疯狂压缩工业规模,疯狂推行工人的下岗分流,而由于工业基建规模有那么大,不可能一天之内砍下去,也就是说将有大里的工人以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存在。
可以说,这正是无产阶级阵营的最坚强的力量所在,恰恰只有全面依靠最广大的无产阶级,文革才有胜利的希望。而对老干部集团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幻想,都只能贻误战机。在这点上,毛泽东同志犯有严重错误,而江青同志,其政治敏锐性,在这个时期其实并不亚于毛泽东。
认真总结文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大大提高我们当代的斗争水平。一次失败不算什么,胜利终究属于我们!附:
查了查一五到四五期间的职工总数:
到1957年底,我国职工总数为3101万人,比1952年增长93.4%。
1960年底,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高达5044万人
1971年底全国5318万职工。”(
意味着60年到70年之间,全国职工人数没增加)
“60年5044万峰值,降到了63年3293万最低”
工友们,你们单位开过人吗?当然,现在是资本主义国家,老板专政,开人很正常。想想在一个工人阶级专政的国家里面,主人被砍了近一半,这还不够反动吗?
要知道,工业基建规模有那么大,不可能一天之内砍下去,也就是说将有大量的工人以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存在。资路线在招工辞工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发掘工人贵族,工贼,分化瓦解无路线的基层力量。清醒的无先锋队员当然要激烈反抗,展开团结工友,对抗资路线安插的劳模,工贼,监工。
大跃进表明周恩来的庸俗经济学路线已经不可能胜任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重任,并走向反动。这个时候,资路线的总代理周恩来采取了变本加厉,索性借机打压无产阶级的做法,工友们,你们依然认为改开后,被老板们小资们捧为神的总理,他执行的是无路线,不是资路线吗?
尼玛对照苏联30年代的数据,周恩来的经济管理水平真是低下啊!公有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解放的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社会进步,是庸俗经济学派路线的执行人无法想象的!
周恩来反映出来的认识就是五个字:生怕没饭吃。就是小农资本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在前17年的经济路线甚至回到了资产阶级早期的重农学派。认为:工人越多,国家负担越重。
尼玛真是奇葩啊!
明明是自己计划不力,却推给工人冗员太多。周惦记无内债无外债,标准的小农资本主义作风。
周恩来是小资,邓是青出蓝胜于蓝,三年踩DXP小路,掉三高运动,认他认清复辟的方向。到邓上台就是大资作派。
大资上台,老龟命们就嗨皮啦!只要是维护稳定的、非暴力的、业余时间刷孔老二微博壮大“红色心灵根据地”的,一律支持!国外有马丁路德金,有甘地,有曼德拉。1963年8月28日,牧师出身的马丁路德金践行了“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信条:在响应神谕发表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次日,就实践凯撒的世俗任务:亲自去版权局注册了这个商标50年的版权。甘地从一战前就号召民众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与英殖民政府争取自治权,一直到二战结束都无功而返。如果没有整个帝国主义势力在二战中极大削弱,和全体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觉醒的民族民主力量的冲击,处于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是不会因为“非暴力”,就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英帝同时利用了“非暴力”革命不彻底的空子,留了一个印巴分治的尾巴,埋下的冲突隐患至今都时时发作。对比同期经过暴力驱逐殖民者的民族,从印尼到阿尔及利亚,从南斯拉夫到古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大批国家和民族取得了更彻底的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果实。帝国主义者之所以选择性失明暴力革命,单单为“非暴力”树一个牌坊,发一块奖章,大力宣扬,不过是为了维稳。
南非前总统、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用非暴力的方式,解除了南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种族隔离制度。凭什么放着廉价皮实的黑人劳动力不用,只能用昂贵娇气的白人劳动力?凭什么白人老板能投资的厂矿,黑人老板就不能投?95岁的老龟命和35岁的南非矿工命,妥妥的双轨制。种族隔离掩盖了资无对立,资无对立取代了种族冲突。
“非暴力”粉说:谈阶级太不河蟹了,太OUT了!还是种族冲突,民族冲突,人性冲突,阶层张力fashion些!
老板们用国家暴力机关维护“非暴力”,发“非暴力”的勋章和糖豆儿给曼德拉们,资助他们布道,派发心灵鸡汤,造共富梦,以便维稳。合法,跪舔,关注,业余时间散步,只要不影响市场秩序,不妨碍资本增殖,维护老龟命和过劳死95岁和35岁的双轨制万万年就行。
苦逼们,你们说,该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