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成瑞位卑等其骑墙派对薄熙来言论汇总 [复制链接]

1#
李成瑞谈对薄熙来的一些看法


编者按:本文原是多维网根据电话采访编发的一篇报道(多维论坛,2012,7,31)。由于报道稿未经李成瑞同志审阅,虽然大意不差,但文字表述上有不够准确和遗漏之处。本刊已请李成瑞同志作了一些修改和必要的补充,以求更好地表达他对薄熙来的看法。

支持“唱红打黑”和努力搞好民生;薄是改良主义,不是毛派。

左派政治理论家、李先念原秘书、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表示:薄熙来的“唱红打黑”和重视民生问题的改良措施,我们是支持的。但是,薄熙来并非毛派,而是改良主义,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和对基本制度的观点,并不符合毛泽东的理论。可以举出一些例子。

一是,薄熙来主张解决工人就业问题,主要靠发展微型企业,即雇工20人以下的企业,也就是发展私营企业。这同毛派在发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工人组织起来办合作社的主张是不同的。合作社这种形式西方许多国家有,我国更可以办。但现在我国银行只给微小型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贷款,不给合作社贷款,使它无法发展。

二是,重庆提倡干部下乡,同农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当然是好事。“三同”的目的是要帮助农民解决困难。怎样解决困难呢?重庆没有明确提出遵照宪法规定,走集体化、合作化的道路(偶尔提到办“专业合作社”)。据说有的下乡“三同”干部发怨言说:有些干部有门路,设法给农民贷了款;我们没有这样的门路,有什么办法为农民解决困难呢?实在难得很哪!

三是,重庆一位负责农业的书记,代表市委讲,重庆推进城乡一体化,准备把1000名企业家派到农村当村官,因为他们有经济实力,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如果真的这样做,有可能形成资本家官商结合,全面统治农村政治和经济的局面。据媒体报导,重庆也有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村官应当是人民依法选举的,而不是上面派去的,因此,这个办法不能推行。

还有,近来有些资本家叫喊现在是“国进民退”。针对这种呼声,薄熙来在重庆就提出“国进民也进”,以照顾私营企业的发展。

重庆“唱红打黑”是好的;保障房、廉租房建设也是搞得好的。重庆房价6000元一平方米,据说是全国大城市中最低的。可能是把打黑没收来的一部分款项,投入到保障房建设中去了,给予补贴。而其它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建设搞得不太好,因为国家没有或很少补贴,开发商考虑地价太高,利润很少,也不愿建设保障房。

薄熙来提出“五个重庆”、“缩小三个差别”,这些愿望和口号都是得民心的;他们已开始在若干方面做了些工作,也是值得欢迎的。但这里有一个大问题:真要办成这许多好事,需要很多钱,这些钱从哪里来?政府财政有多大力量?会不会扩大财政赤字,引出新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西方许多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提出了建设所谓“福利国家”之类的政策。他们的财政收入大体占GDP的30%上下,除了军政开支外,用于社会福利的钱远远不够,于是财政赤字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形成债务危机,并引发经济危机(当然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固有矛盾)。为了摆脱危机,政府不得不提出要采取“紧缩政策”,即减少人民群众的福利开支,以减少赤字和债务。但这样做,又遭到群众的强烈反对,弄得进退两难,十分被动。美国至今尚未走出危机的阴影,经济复苏姗姗来迟。欧洲的债务危机仍不见缓和,甚至还在发展。薄熙来提出的“五个重庆”“缩小三个差距”,其内容与西方的“福利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真的全面实施,会不会出现西方那样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何况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25%,明显低于西方财政所占比重,如何负担得起呢?打黑的罚没款,一时可以起作用,不是长久之计啊!

有一种观点,认为重庆现在已经是西南地区引进外资的“高地”,以后可以更大规模地引进外资,来解决上述资金的困难。从我国的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的结果,是“利润外国人拿走,GDP留在中国”。实际上,留在中国的不仅是GDP的数字,还有大量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诸多社会问题(包括工人的职业病、养老等等),并不能为“惠民”措施筹措资金。再从国际经验看,亚洲、非洲特别是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政党执政时,都提出过种种“惠民”的福利政策,并且为此而大量引进发达国家的资本。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经济为外资所控制,加深了殖民地化,社会问题更加严重。这样的前车之鉴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吗?

事实证明,只要维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势必是剩余价值规律起决定作用,即“按资分配”。资本家在初次分配中已把收入的大部分拿走了,政府要实行改良主义,在再分配上搞“惠民”的福利政策,空间是很有限的,不可能真正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只有按照马列毛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当家作主,消灭剥削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才是唯一的光明大道。

李成瑞表示,我们支持和赞成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至于有的学者,把重庆模式夸大成为能够挽救中国的道路,还可以向世界推广,代替“占领华尔街运动”,甚至代替复兴社会主义的目标,这些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只有马列毛主义才是我们的旗帜和道路。

李成瑞认为,薄熙来与胡温在基本制度上没有分歧。但他比胡温看得远些,开明一些,属于长期地、可持续地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在这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和矛盾。
李成瑞说:我已经90岁,行动不便,没有亲自到重庆调查研究。上面说的是我根据有限的资料得出的一些看法,提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我的看法,只限于薄熙来在重庆期间的一些表现,至于他的过去和未来可能的变化,我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发表过任何看法。

(转自多维网,被采访者有修订)
(责任编辑:柳实)
分享 转发
TOP
2#

位卑:我们该怎样对待薄?(修改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


薄王事件可说是八九以来最严重的政治事件,这个事件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左派内部分歧严重,难以弥合。究竟,我们该怎样对待薄?


这是一个严肃的重大问题。


我想对簿的认识也要辩证地看,既看他的过往,又要看他的未来的可能性,既要看到他过去的说和做(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反),还要看到他未来转向真正的言行一致的走向人民阵营的可能性(从逻辑上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我们对待他的态度,首先的着眼点在于,怎样能够凝聚起人民的力量。


人民(普通的民众)对薄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认为可以凭感觉就能判断。左派(革命派)的许多同志认为民间支持薄的并不多,究竟怎样?我觉得尚不清楚,需要调查。如果把支持换成同情的话,毫无疑问,大多数民众是对薄抱同情的态度的。如果这个事实可以认定,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是用阶级分析的语言去批评(不管是含蓄的还是生硬的)他们的同情,让他们抛弃这种同情呢?还是应该对他们的同情首先抱以理解和认同的态度,并且同他们一道争取薄的逻辑可能上的革命性转变?


如果我们照后者做了,会不会妨碍我们指引民众走向正确的方向——丢掉幻想迎接斗争?或者,我们该怎样做,才既不凉了理论肤浅偏重感性认识的民众和挺薄派的心,又保证我们的正确方向和积极影响?


我想,正确的是,我们首先不要去指责群众,并且积极赞同并一道去实践民众拥有的那些正面的要求,比如,要求尽快公布对薄的调查结果,开放民意,解除对左派网站的封禁,让媒体和民众可以和薄见面,支持薄曾有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引用和真正改善民生的政策,并用这些引用和实践来质疑政府对待薄所采取的措施,等等。这样,我们才可以既团结民众,又避免把薄简单看成走社会主义的真英雄,同时保证斗争的正确方向。退一步说,即便日后薄并没有革命性的根本转变,也不等于现阶段我们选择支持他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转变的可能性,就是我们以薄为焦点团结群众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是简单的策略,也不是迎合群众。


下面是转自网友博文记录的可以利用为武器的薄的话(大家还可以多搜集):


1、“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可谓部级干部首次承认中国的资本形式),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2、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整体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老百姓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贫富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百姓有急用却没钱花、不敢花;这样矛盾的消费状态,经济自然会大受影响。
  
    3、过去30多年,低成本劳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将带来道义上的后果。过去中国人均GDP七八百美 元,现在已是几千美元了,还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说不通。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力搞加工贸易,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进步,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走不动了。
  
    4、三个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我党的执政基础是工农大众。90年来,广大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就是因为我们党一直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首先就要在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要注重劳动的价值。如果任由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人们自然会怀疑党的政策,随之人心涣散。存在决定意识,分配决定生存条件。这些年一些国家的群体性事件、以至动乱,背后的原因不少是贫富差距过大,值得我们反思。
  
    5、我们提出实现共同富裕,马上有人讲,这当然好,但急不得,要等到经济实力做大才能解决,现在不是时候。还有人讲,抓“共同富裕”会影响效率,贫富差就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你共富了,就没动力了。还有人讲,低工资正是咱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能丢,否则会造成资本外流。甚至有人批判:你这是走“回头路”,是要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6、尽管自作聪明的人很多,扣大帽子的也很多,但解决差距的问题还是不能等,如果真正到了“两极分化”,那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到那 时候,有了10%或者20%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们属下的跟班和“精英”,你再去和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去解决了。
  
    7、单靠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欧美搞市场经济二三百年了,可谓十分成熟了,但到现在也没有自动修复。从几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国看,德国70%最贫穷的人口只拥有财富总额的9%;英国10%最富有的家庭占据私人财富的44%;美国20%的富人占有50%的财富,而千分之一的顶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国10%以上的财富。这能说明市场可以自行修复吗?
  
    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出现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它们并非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出现分配不公,加上灰色、黑色收入差距,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家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调节。
  
    8、有些人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大锅饭”,而现在一些人住豪宅、开跑车,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发愁;另一些人却为生计四处奔波。把“共同富裕”和 “大锅饭”相提并论的人,看来需要做点最基础的社会调研和道德。事实证明,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不能干,就看想干不想干。毛泽东主席讲过:“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9、有些人担心,追求共同富裕会耽误发展,主张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其实,做大“蛋糕”和分好还“蛋糕”不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 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群众感叹:“三十好几难拜堂,只因至今没买房。” 当年,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现在坐江山,就要给老百姓盖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盖好了房子,老百姓心里踏实,社会自然就稳定。大规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园式的,生活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励我们,说这是“一大善举”。
  
    不但要建开放高地,还要建道德高地,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越性。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私人占有、两极分化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落后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充满朝气和正义和先进的文化,所以是先进的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 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10、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说到底,和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共富。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不但没有和谐,还会问题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11、对贪官污吏说出了这样的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2、腐败大案要案让人警醒,而“小贪小腐”面宽人多,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认为,小牟私利、法不责众,所以收红包,拿购物卡,“捞外快”, 打“业务牌”,曲线敛财;一些权力部门的干部,变着法子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强调,腐败往往有个量变到质变,渐进到突变的过程。无论对“大贪”还是“小腐”,我们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3、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14、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15、脱离群众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的干部,心思不在群众,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不屑于跟群众打交道。去年的“大下访”和今年 “大走访”,接到1.8万个积案,80%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还有一些干部,长年 “走读”,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这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16、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有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反躬自问,有没有这些问题?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提得起来”,一定要多用、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17、革命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去为人民办事,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反之,你文化再多再高,背离了这个宗旨,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次“打黑除恶”,群众寄来1万多封举报 信,80%是实名举报,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胜负、政权兴衰,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
  
    18、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


从上述这些话,很可以看出薄是懂马列毛理论的,关键在于他的立场——他会不会站在他所懂得的这些理论的立场上。即便这些话是他的作秀,但是我们就姑且把这些话当真,并用这种真来去谴责和质问当局,并用这种谴责和质问来声援薄,促其真正的转变。


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呢?请大家探讨。


还有一个应该说明的问题。


我们看待此前的薄和我们现在怎样对待薄要区别开来;我们这些自称革命者对薄要从阶级立场、历史地认清薄的实质,和我们团结民众声援他那些明确表述的内容所蕴含的符合于马列毛、社会主义的成分,也要区别开来。


看待此前的薄,就是我们这些自称的革命者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不能被他的口头表述所迷惑,要进行阶级分析,要分析他整个的成长和工作历程,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一般可以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他并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个忠诚捍卫当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果说薄事件是路线斗争,那么这个路线斗争只能是资产阶级统治者内部的路线斗争,而绝不是走资本主义和走社会主义的路线斗争。这就是目前为止薄事件的实质。


但是这种实质,并不等于我们对待他和对待其他统治阶级派别、成员一样。因为,薄事件造成的反应,统治阶级和一切反动媒体与普通民众的反应基本相反。因为统治阶级恰恰容不得薄口头上的那些革命性的话(尽管薄只是说说而已),而老百姓恰恰欢迎薄口头上的那些革命性的话(尽管目前而言薄只是说说而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两方面都把薄的那种口头上的革命性的话当真了。当然统治阶级是表面上的当真(背后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老百姓则大部分是真正的当真。这才是我们要区别对待薄和其他统治阶级派别、成员的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支持薄。但这种支持,绝不是无限上纲的支持,把他当做毛泽东再世。而是坚决肯定薄说出的那些正面表述马列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话,通过这些话来强调,薄是真正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薄是真正要为人民服务的。而且通过薄王谷事件整个过程中的自相矛盾和各种疑点的质疑,来突出薄所受到的冤屈和打击,以这种突出向人民展示整个统治阶级的黑暗和反动。这样的支持是我们团结群众凝聚群众,让群众感觉我们是人民一分子的基础。


同时,这样的支持,存在着改变薄的可能。如果他看到了声援他的人民的力量,看到人民所声援他的实质内容,不管是从投机考虑,还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他都会愿意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这正是我们支持他的目标之一。


当然,薄的转变与否,要看实际形势的发展,以及统治阶级是否会给他重生的机会。而且,即便是他政治上有了翻身的机会并且举起了社会主义(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帜,也不等于我们就盲目地相信他,而是一如既往地听其言观其行。只要他没有悖离革命事业的需要,我们就应该支持他,继续地争取他的积极作用。


话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支持他,也要警惕他。一切的标准在于是否言行一致地走社会主义,言行一致地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


写的很罗嗦,但也许有必要吧。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TOP
3#

无产阶级革命派在薄熙来事件中的原则和策略(参考)
清源

    一、薄熙来和所谓的“重庆模式”的定性和定位。


    1、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内部的上层和主流,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走社派”与“走资派”的矛盾和对立。


   在整个社会势能(历史的和现实的)、也就是在阶级力量对比上的悬殊落差而使资产阶级和私有观念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个主流矛盾,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而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内部的上层和主流,不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流矛盾(这个矛盾转向社会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抗)。这样,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上层和主流,就不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代表人物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走社派”与“走资派”的矛盾和对立,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内的上层和主流的矛盾,都是这一部分资产阶级与那一部分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存在一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也是我们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上层和主流找不到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条路线的斗争的原因。


    2、薄熙来和所谓的“重庆模式”的定性和定位。


    特色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既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就必然要符合在上面的1中所说的那样的结果。在这个“特色党”的上层和主流,不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存在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不存在一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有的只是这一部分资产阶级与那一部分资产阶级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


    薄熙来无疑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所谓的“重庆模式”,只不过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他们那个统治阶级的苟延残喘而作的缓和日益尖锐、激化的阶级矛盾所作的资产阶级改良的努力而已,是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内部左右翼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交替出现的哈耶克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现象,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狗咬狗。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什么“回归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这就是对薄熙来和所谓的“重庆模式”的定性和定位。


    二、无产阶级革命派在薄熙来事件中的原则。


    1、无产阶级的对立面阶级是资产阶级(统治阶级)。薄熙来是整个统治阶级的一员,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2、他的所谓的“重庆模式”,是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苟延残喘的资产阶级改良。


    3、无产阶级所主张和支持的改良,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为了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而进行的经济斗争。


    4、无产阶级在一时不能打倒资产阶级的过程中,并不是要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帮助压迫自己阶级的这个统治阶级进行其苟延残喘的改良,而是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进行其质变前的量变方面的堆积。


    三、无产阶级革命派在薄熙来事件中的策略。


    1、在统治阶级内部没有出现明显裂缝和分化的时候,对其任何形式的统治(哈耶克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要加以批判。


    2、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明显裂缝和分化的时候,应该鼓励和扩大其裂缝和分化,利用矛盾,支持相对劣势的一派,以便削弱其力量而各个击破。


    3、在支持处于劣势的统治阶级中的一派的时候,要掌握分寸,防止为如清朝末年的百日维新中的光绪陪葬的结果。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角色是孙中山而非康有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主战场在工农的斗争上,而非参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上。


    (2012.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