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无产阶级看历史
» 垂死挣扎-1949 年黄金抢运入台(组图)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10624
|
回复:
4
垂死挣扎-1949 年黄金抢运入台(组图)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3959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马门懦夫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33
积分
458
性别
注册时间
2012-07-05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7-06 09:45
|
只看楼主
银光图片
按:1949年国民党匪帮蒋介石将大陆人民的血汗--黄金偷偷运入台湾时,蒋介石已经下野--也就是下台--连(伪)总统都已经不是了。偷运黄金(伪)行政院长不知道。代(伪)总统李宗仁不知道。今天这段历史被国民党内的历史学家捅出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我们大陆人民再一次看到了卖国贼的真面目......
由此联想到1992年,身无党政军职的国贼邓小平将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发行保证金600吨黄金偷运到美国一事,伪共政权至今死活不开口;联想到伪共200万裸官在美国入籍;联想到伪共对157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最后私有化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这个伪共从国贼邓小平开始就已经在准备逃跑,在循序渐进的掏空人民的财产......
1949 年黄金抢运入台(组图)
文│毛剑杰
2_2011071813191810ZkP00000000000000000000.jpg
(82.22 K)
2012/7/6 10:12:19
数百万两黄金抢运入台,成为蒋介石寄望东山再起的本钱。然而再多的黄金也挽回不了一个时代的变局,收买不了一个时代的人心。
■ “火种”
1948年11月30日晚,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军人突然开进上海外滩,连绵霓虹灯影,陡然化作肃杀静谧。
戒严同时,海关缉私舰“海星号”被“紧急动员”到外滩码头待命,一直等到凌晨1点才开船,却又没有立即出海,而是驶向了中国银行码头。在那里,挑夫们扛着木箱,从滇池路银行侧门出来装船。
根据运出地点和木箱吃重,水手们知道了那是黄金。但他们被告诫“不要问是什么”。
紧急戒严、深夜密运黄金的背后,是一个政权在短短三年间,从巅峰急跌至分崩离析的窘境与焦灼:淮河两岸战场上,国军正重演东北决战覆军折将、人地尽失的一幕,黄维、黄伯韬两主力兵团已全军尽墨,当天,解放军又紧随杜聿明败退的车辙进占了徐州城。徐州一失,江南门户已然洞开。
军事失败之外,国统区1948年8月发行的金圆券,三个月后已经贬值500倍,在“转过条马路,物价就要翻一番”的失控与混乱中,许多上海富人已经开始计划逃离大陆。
政权行将崩塌,桂系副总统李宗仁则在内部逼宫,趁势要求蒋介石下野。
10月9日,腹背受敌的蒋介石密召央行总裁俞鸿钧,首次谈及以“改储金地点”方式转运黄金。(吴兴镛《黄金密档》)
11月2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另选单纯环境,缩小范围,根本改造,另起炉灶不为功,现局之败,不以为意矣。”(美国胡佛研究所藏《蒋介石日记》原件)显见此时蒋已开始考虑放弃大陆。他所指的单纯环境,就是台湾。
不过,此时国军还控制着长江以南地区,考虑另起炉灶“并不意味着对大陆战场全然不抱希望”,然而蒋“唯恐京沪失守”,因此着急要把原存上海国库的黄金,分批运送到尚未受战火波及的台湾,剩余小额金银,则分散存于成都、广州等处,专供军政机关发饷及军费用途。
后来国共和谈破裂,国军兵败如山倒退往台湾,从上海分批运送到台湾的巨额国库黄金,便因缘际会成为蒋介石另起炉灶“建设台
湾复兴基地”、俟机“反攻大陆”的资本。(王丰《蒋介石秘运国库黄金到台湾之真相》)
2_2011071813210413U1D22222222222222222222.jpg
(32.91 K)
2012/7/6 10:12:19
■ “本钱”
档案显示,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国库中仅剩黄金不足3万两,尔后没收了汪伪政权国库的49.5万两,发行金圆券又从老百姓手中收到184万两。此外,抗战中美国欠中国军用机场建设费4亿美元,国民政府拿其中2.2亿美元买了600多万两黄金。减去花销,到1948年底,国库黄金总数尚余400多万两。
1948年11月底,一纸密电紧急送进俞鸿钧的办公室,要求他在一个星期之内,将国库一半黄金运到台湾。
早在1946年视察台湾时,蒋就注意到了台湾的重要战略意义、日本经营多年留下的独立工业体系,并发现台湾是“未被中共渗透的净土”。因此,当大陆败局渐明时,蒋最终在西康、海南、台湾三个撤退方向中选择了台湾。
筹划黄金运台的同时,1948年12月,蒋一纸电文,以不容置疑的语气,令养病之中的嫡系亲信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不久后,蒋经国又获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任命,而大批大陆重工业设备也开始陆续运往台湾。
对蒋而言,国库的黄金是其立足台湾、另起炉灶的唯一本钱,必须谨慎,但此时他只能仰仗亲属和心腹:长子蒋经国负责沟通护航军队,大舅子宋子文负责调度海关总署运输舰,俞鸿钧的职责,是央行和金库方面的公文协调。
俞之机要幕僚何善垣回忆,奉命筹划密运黄金期间,俞鸿钧“凡公文撰拟、缮写、用印、封发,均一人任之,即于总裁室后之一小室中办理。”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而外间接洽戒严、航运等事,则由发行局陈副局长延祚负责,一切行动,均保持极度机密。”(何善垣《俞先生生平言行补述》)
到启运之夕,“军方施行特别戒严,断绝交通,以故当时外间无人知有此事。” “海星号”等按计划装载了200万两,于1948年12月4日顺利运抵台湾。
2_201107181322001lc8i333333333333.jpg
(64.17 K)
2012/7/6 10:12:19
■ “全民公敌”
意外的是,这批黄金启运后第三日,《申报》就登出了简讯“谓某夜中国银行曾运出物资若干箱云云”。
消息源头是英国记者乔治·维恩发表于《字林西报》的报道。该报办公地点就在紧邻中国银行的上海和平饭店楼上,200万两黄金秘密装船启运当晚,乔治·维恩从办公室窗户目睹了全过程。联想到徐蚌会战败局,乔治·维恩进而推断国府对未来已有新安排。于是他连夜发出消息称“中国全部黄金正在用传统的方式——苦力运走。”
沉浸在捕获独家惊天秘闻的喜悦中,乔治·维恩没有意识到他的报道激怒了当局,于是很快被抓捕、速审速决判处死刑。幸亏其夫人赶紧托香港外国记者协会主席直接找到蒋介石求情,才得释放。
然而消息毕竟是公开了,原本发行仅半年已贬值500倍的金圆券,此刻更如“雪崩似地狂贬”,完全失控。
抗战结束之初,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强兑民间黄金,引得民怨沸腾,被普遍认为是败亡先兆。尔后物价失守、金圆券一路狂贬,令民怨持续发酵,政府被迫宣布允许上海市民以1000金圆券兑换黄金1两,但每天限兑1000两,先来先购。
在市民排长队等待兑换黄金的当口,蒋介石却将原本用于金圆券发行准备的巨额国库黄金悉数南运,民众的焦灼顿时变成了绝望的疯狂:1948年12月24日,等待兑换黄金的人们情绪失控,为挤进银行不顾一切争抢、冲撞、踩踏,酿成7死50伤,是为“黄金挤兑惨案”。
尔后,国民政府立刻宣布停止以金圆券兑换黄金,此举彻底阻断人民生路:1948年8月金圆券刚发行时,2元金圆券能换1块银元;到1949年1月已经变成1000:1;到4月23日解放军攻进南京时,1000万金圆券都兑不到1块银元;到1949年6月,银元价格更是达到了5亿金圆券一枚。
“一个新币如此快速贬值,影响如此众多人民的生活,世所罕见。”吴兴镛《黄金密档》一书中,收录了一位大陆医学教授2004年的来信:“政府撤退到台湾时,我已年近三十,利用金圆券收刮民间硬通货,强运台湾的情况,恍如昨日,多少小康人家倾家荡产,十分痛恨。”
“金圆券成为废纸,人民财产付诸东流,国民政府也就成了全民公敌。”
2_201107181322361x4e444444444444444.jpg
(34.93 K)
2012/7/6 10:12:19
■ 抢运
但蒋介石似已顾不上这些,军费开支庞大、战局日渐糜烂,更有李宗仁等政敌步步紧逼其下野,促使其决心争分夺秒加紧运送黄金。因蒋深知,下野后绝不可能继续掌控金库。1949年1月1日,50万两黄金自上海秘密运台。1月10日,又有10万两黄金悄然运离上海。
此时,淮海战役中,国军完败,内外交困中,蒋介石心知下野已成定局。为此,他必须提前制定一纸合法通行条,才能在下野后继续运走国库黄金。他的办法是以军费名义调拨预支剩余国库黄金。
但财界对此意见不一,财政部长徐堪就是委婉的反对者,他担心此举会导致国库极度空虚、诱发挤兑风潮,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蒋介石特派蒋经国前往上海接洽俞鸿钧,沟通军方落实运力及安全保障,同时向财界持反对意见者施压。双方最后达成妥协:拟订一份“草约”,先从国库“预支”军费的半数。
1月11日,时任国军联勤总署军需署长吴嵩庆收到指令,办理把黄金转成军费的相关草约。这是蒋下野后仍能运走国库黄金的关键。
下野前五天,1月16日,蒋介石更亲自约见俞鸿钧及中国银行总经理席德懋,“父亲约见二先生,指示中央、中国两银行外汇处理要旨,盖欲为国家保留一线生机也。”(《蒋经国日记》)
最终,蒋介石如愿在下野前还抢运了一批黄金。1月20日清晨6点,海军舰艇“海平号”和“美朋号”,装载着1800 万银元、90 万两黄金驶离上海外滩码头时,竟有500箱银元未及装船,因此时离蒋介石下野只剩18小时。
不过,1月10日、20日的两批黄金,都没有直运台湾,而是运到了厦门鼓浪屿的绝密战时金库。
2_201107181323161XBPd555555555555555.jpg
(68.97 K)
2012/7/6 10:12:19
■ 密约
令后人不解的是,运往厦门鼓浪屿的这两批黄金,竟然完全没有列入台湾“央行”黄金收支账目。台湾“国防部”档案中,也独缺1949年军费预算和支出资料。
由这份草约,“央行”名正言顺转出了国库黄金,收纳在吴嵩庆个人户头——吴成了蒋的“白手套”。这是蒋不想摊在阳光下的秘密军费,用以购买支撑内战所需的枪炮弹药。
“黄金到底用到哪些部队,父亲肯定很清楚,他不能留下纪录。”吴嵩庆之子吴兴镛研读过父亲遗稿后推断,失踪档案中,有一部分应是被故意销毁,另一部分可能压根就没有记录。
黄金草约同样消失无踪。
台湾档案资料显示:1949年1月27日,央行交付1317箱档案送上了自上海开往台湾基隆港的太平轮,途中沉没于舟山外海,五名央行工作人员及上千箱央行档案,都随船沉没。而黄金草约很可能就在这批档案中。
不过吴兴镛查阅央行往来文书后认为,随“太平轮”沉于海的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央行账册,因此更完整的档案很可能在广州、重庆、成都或台北的央行档案内。当然,也不排除战乱中遗失或被故意销毁的可能。
然而,吴嵩庆生前同样疑问纠结:这笔黄金的账目到底清不清楚?军需署收支司副司长董德成生前曾谈到,到台湾后,老上司吴嵩庆曾让他核算准确数字。
“东运在东,西运在西,天天变地方,总数兜不起来。”董德成说。
蒋介石《大溪档案》显示,拨到吴嵩庆名下的黄金,分成 6 批完成,共70 万两。但运到鼓浪屿的黄金总数却是100万两。
辗转追寻“黄金密档”多年的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台湾长天传播总经理丁雯静称,除了厦门绝密战时金库外,后来倒戈投向共产党的国军第一战舰“重庆号”上,存有28万两黄金,或许正是那批失踪黄金。
“重庆号”后被国军轰炸机炸沉于葫芦岛军港。丁雯静从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庆号”老兵口中获悉,1951 年4 月,解放军曾打捞“重庆号”遗骸,共捞起银元三十余万元、黄金十余万两。
■ 暗战
蒋下野后,俞鸿钧也随之去职,接任“央行”总裁的刘攻芸却认为,“以蒋介石下野之身,委实不宜继续下令搬移国库存金”,因此对蒋氏父子一再催办的黄金密运事宜置之不理、一再拖延。
1月28日,以央行常务理事身份在上海继续筹划黄金密运的俞鸿钧,密电蒋介石“请经国兄催办”。这催办对象,指的正是刘攻芸。这时,距离蒋下令全部划出国库黄金已18天。
直到2月3日,俞鸿钧再次致电蒋经国称“沪存金银已洽刘总裁迅运,此间事务,大体就绪。”可知俞鸿钧终于说服了刘攻芸。
此间,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海军总司令桂永清、联勤总部总司令郭忏三人,于1月30日奉命一同抵沪,与军需署长吴嵩庆一道拜会刘攻芸,配合俞鸿钧的极力劝说。刘攻芸终于动摇,同意交出国库剩余黄金银元。
但刘攻芸已从此失宠于蒋氏父子,后来虽然也去了台湾,终究未能立足,只能悄然去新加坡终老。
2月6日,空军运输大队所属南京、上海机场同步接到紧急动员令。入夜时分,两地运输机队同时起飞,载着55.4万两黄金直奔台湾。
至此,南京国库已然净空,上海国库则只留了20万两。而台湾已有当时国库黄金总数的十分之六,共300.4万两。
刚摆平刘攻芸、如愿运出黄金,2月8日,蒋介石又风闻李宗仁正设法控制中央银行,立即派侍从秘书周宏涛飞赴上海。周宏涛打探到,此时中央银行存金已大部如期运厦台,“存沪者仅廿万两而已”,蒋介石这才放下心。
等到李宗仁发现国库黄金被搬空,已是2月17日,距他就职总统近一个月。李宗仁立即严令刘攻芸,不得再将中央银行存金运到他处。刘攻芸没有答复。
李又致函台湾省主席陈诚,要求运回黄金,并动员桂系立法委员施压。陈回函称“此事归属央行管辖,请找央行协调。”李再找央行,刘攻芸答复“黄金现在已经既定在保管中,不宜再运出去。”
李宗仁的命令,最终只能进入档案柜。
陈诚的报告到达溪口后,蒋在日记中称“李、白运动立委,拟将台厦现金运回支付政事,期以半年用光了事,这种卑劣阴谋,不惜断送国脉民命。”
但李对这批黄金从未放弃,甚至向蒋介石送达备忘录,但蒋未予理睬。“李德邻留桂不来穗,其目的在要求军权与财权。”(《蒋介石日记》1949年5月2日),而美国也以此借口拒绝援蒋,“美国务卿问顾(维钧)大使……‘何以不用台湾存金’”(《蒋介石日记》1949年7月3日)
2_201107181325541QUBa66666666666666666.jpg
(23.04 K)
2012/7/6 10:12:19
■ 争夺
李宗仁到底没能把黄金运回大陆,直至1949年4月南京失守,他黯然离去。
李离去之时,上海街头也已一派临战气氛。负责守卫上海的汤恩伯,还有一项秘密任务:运出上海金库剩余的20万两黄金,及22万上海守军中的6万中央军嫡系。
5月中旬,蒋连续给汤发了五封亲笔信,信中明确指示,“除在沪维持金融之必要数之外,行留黄金2万两,银元100万元。”
亲笔信之外,蒋又派俞鸿钧从香港飞抵上海密会汤恩伯。随后汤亲笔留字条,要中央银行“除暂存留黄金五千两,银元三十万两外,其余存于指定之安全地点”。所谓安全地点,指的是台湾。
此时,解放军已在上海城外摆开阵势,而以黄炎培之子、央行稽核专员黄竞武为首的金融界左派人士,也正在竭力阻止运走黄金。黄已于1949年2月成为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党外人员。根据中共地下党方面安排,黄一边监视着上海国民党密运黄金行动,一边发动上海各界制止金银外运,还与银行职工联合发动罢工拒运。
由于黄竞武号召阻止黄金运台,更策动了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所属装备精良的税警团“在条件许可时弃暗投明”、甚至与上海国军某军长级别要人商谈“虚江湾闸北一线,俾共军入沪”,终于5月12日上午,在央行404办公室内被毛森指挥的国民党保密局特务逮捕,5月17日深夜被秘密活埋于南市车站路国防部保密局监狱内。
时间紧迫,船舰有限,汤决定动用可信赖的军方舰艇和招商局船只。
汤调动的黄金船,除了招商局的汉民轮外,还有军方舰艇“美朋号”和“中基舰”,装黄金的同时还满载了军人和眷属。等到两天两夜后黄金终于装运完毕,上海城内已出现零星解放军先头部队。
而汉民轮更迟到5月19日黄昏才离港,还没到吴淞口就挨了一颗炮弹,幸未命中,掉在船旁水里爆炸了,被迫停止行驶。第二天拂晓,才在两艘军舰护航下重新启锚。
此后旅程看似一路风平浪静,然而负责秘密押运的军统上校特工江源,却经历了惊心动魄。离乱中的黄金船,终究有人经受不住“闪闪发亮”的诱惑,汉民轮船老大竟然向江源提议私分黄金,“江先生,从上海到台湾有好多小岛,我们把这个舵稍微偏一下,大家到这个小岛上去做金银岛主怎么样?”他只看到江源的招商局职员这一公开身份。
江源赶紧组织船上秘密武装押运人员,“总共八个还是十二个”,四人一组一路轮班严密守护金库,直至靠港。
同样的觊觎,也发生在1949年8月从鼓浪屿运送12.5万两黄金前往台湾的“锡麟轮”上。当年厦门海关署工作人员孟昭年,在船上亲眼目睹了一名偷盗黄金的军人被抓获。带兵的军官特意集合所有船员、军人到甲板上观看,并警告“偷黄金就要枪毙”,然后一枪打死了偷盗者。
2_201107181328081aOOs77777777777.jpg
(68.99 K)
2012/7/6 10:12:19
■ 台湾生与死
5月27日,解放军占领上海,运输大队长张振国率队直奔上海外滩中国银行,把人民币送进了“至少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的远东第一地下金库,金圆券时代至此结束。
台湾那头,俞鸿钧于1949年6月15日受蒋介石指示,以80万两黄金为准备金,发行了与金圆券没有任何联动的新台币,并以1:40000兑换旧台币,但最初台湾民众对于运来大量黄金一事半信半疑。
为了证明政府有足够的黄金发行准备,陈诚委由台湾衡阳路的一众银楼开办黄金储蓄存款,也就是新台币可以换黄金。
“去了就换到,人心就安了。”时任“央行”副总裁徐柏园的女儿徐林秀说。于是,新台币币值稳定了,人心也逐渐安定下来,国民党政权“一个大乌龟带了很多小乌龟,漂洋过海光屁股过来”的印象,由此改变。
蒋介石日记校阅者潘邦正进而认为,新台币赢得信誉和民心安定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为台湾此后十多年的经济稳定奠定了基础
作为新台币发行准备金之外,这批黄金也是国民党政府初到台湾时艰难岁月中的支点,据丁雯静考证,国民党政府来台初期几乎所有的政府支出,都仰赖黄金:军队薪饷、每四年的经济计划、以及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等。
当时,台湾一位军阶最低的三等兵,每月只领7 块新台币;一位公务人员平均也仅十几块新台币。拮据度日的另一面是,鼓浪屿金库中的100万两黄金,九个月后就只剩12.5万两了。这让蒋深感压力,吴嵩庆也在日记中发愁“老本都吃完了怎么办?”
因此,当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复行视事”、对着民众挥手微笑时,其实正心头苦涩:一触即发的两岸战事、60万大军的给养,正快速吞噬着运台黄金。周宏涛在回忆录中称“消耗存金最大宗为军费,平均每个月需拨付18万两。”到1950年6月,台湾库存黄金已经只剩三个月存量。
朝鲜战争却在此时爆发,美国转向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第七舰队加入协防台湾任务,随后又恢复了为期15年的对台经济援助,援助总额高达15亿美元,台湾的财政窘境终告摆脱,同时也迎来了有雄厚财力支撑的经济起飞。
■ 血泪黄金
1950年6月,蒋介石下令将大陆各地运回台湾、集中在军需署库房的黄金,全数缴回“国库”,总计108万两。
此前,由厦门鼓浪屿秘密战时金库运来、存于吴嵩庆个人户头的黄金,一直游离于“国库”之外,成为蒋介石事实上的“小金库”。吴兴镛从父亲吴嵩庆生前日记中看到,蒋常用这笔钱应付一些额外需要,如资助亲信留学创业、出访开支等等——台湾有名的《联合报》,其创业资本也是从这笔钱里划拨的。
对这个“小金库”的存在,陈诚也颇为不满。“从父亲日记里看到,陈诚对他‘颇有微辞’,我猜想跟这个小金库的存在有关。”吴兴镛说。
此外,俞鸿钧和周宏涛等人也不断提醒蒋,这笔黄金不是国民党私产。
随着“小金库”撤销,成功协助台湾度过艰难岁月的大陆运台黄金,也终于退出历史舞台。2008年5月,卢秀燕等四名台湾“立委”视察台湾乌来山区文园金库时发现,当时台湾“国库”黄金总数1362万两,其中108万两为大陆运来,自1950年6月入库后再未动用。
而黄金密运一事,也便随着当事人的老去,渐渐步入历史的尘埃。但无论是蒋经国等策划者,还是被挑选参与了密运的吴嵩庆等人,都并非没有心理负担。蒋经国在其《风雨中的宁静》一书里描述道:每一个铜钱敲开来都是血,铜板敲出来都是血,何况是黄金?这或是暗示“这些钱我们拿来是有愧的”。
丁雯静说,许多参与者最初都不愿意开口,“把属于全体人民的黄金运到台湾去,他们顾虑留在大陆的亲人会被指责。”也因此,丁雯静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是三顾、四顾甚至更多次登门,对方才打消顾虑。
以吴嵩庆为例,其自1947年起,担任国民党军队的财务、军需总监达15年之久,且每周参加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军事及财经两次最高机密会议。在他1991年去世时,吴兴镛和母亲就顾虑,倘若给从没离开过大陆的兄弟们看这些资料,会否影响他们在海峡那边的生活?
“至少会带来些困扰吧。他们业已过古稀之年,还是少知道些为好。”
江源的夫人米绳祖最初也一再拒绝访问,因为担心“上海的亲戚们知道先生协助蒋介石运黄金,会不谅解。”倒是90岁的张振国,淡淡地说“蒋介石的军队,也要穿衣吃饭呀,他又不是傻瓜。”
1997年,吴兴镛在《传记文学》上撰文,建议以部分运台“剩余”黄金所值的利息,来设立“中华世纪黄金教育基金”,以增进两岸善意互动,“也是对大陆许多由于这些“现金”运台而导致金圆券狂贬、受损的老百姓的一点象征性的‘补偿’。”
“黄金运台史,也是那个时代两岸人民的血泪史,再多的黄金也挽回不了一个时代的变局,收买不了一个时代的人心。”卢秀燕说。
马门懦夫 最后编辑于 2012-07-06 10:12:18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3/5 15:55:4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悉净贫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87
积分
791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20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7-06 09:52
|
只看该用户
潘大导师曾经质问我:为什么蒋介石治下的台湾那么有活力,而毛泽东治下的大陆却民生凋敝?
这篇文章或许能回答一二。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3959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马门懦夫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33
积分
458
性别
注册时间
2012-07-05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7-06 10:15
|
只看楼主
潘大导师曾经质问我:为什么蒋介石治下的台湾那么有活力,而毛泽东治下的大陆却民生凋敝?
这篇文章或许能回答一二。
悉净贫 发表于 2012/7/6 9:52:00
老悉看出了端倪。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野山葡萄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37
积分
32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7-17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7-07 11:32
|
只看该用户
历史虽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独夫民贼蒋该死1949年将价值三亿美元的黄金、美钞、银元偷运到台湾;今天获悉国贼邓小平于1992年又江600吨黄金偷运到美国,他们心中有国家吗?有民族吗?有人民吗?没有。有的只是它们自己的私欲。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野山葡萄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37
积分
32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7-17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7-07 11:36
|
只看该用户
这个帐一定要算。台湾的国民党必须连本带利归还这比钱。故宫的宝物必须一件不少的归还中国人民。邓矮狗偷运出去的600吨黄金必须追回。非法偷运的执行者必须清算。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