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围绕修改宪法的斗争
壹、本节概述
一九七0年三月初,毛主席接到周总理的信和附来的一份宪法修改草案提要。信中谈到政治局常委提出宪法中原有国家主席一节,是不是还写上。(当时,毛主席正在武汉视察,住在武昌东湖宾馆梅岭一号)
一九七0年三月七日,毛主席要汪东兴马上回北京传达他的意见:在宪法中不写设国家主席一节,坚决表示他不再当国家主席。
一九七0年三月八日,汪东兴回到北京,向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意见。
周总理说:“你向政治局的同志们传达一下吧。”
当晚,在周总理主持下,汪东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传达了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
会议讨论后,大家都同意毛主席的意见。
周总理说:“照毛主席的意见办,我们开始进行修改宪法的工作。”
这次政治局会议,林彪没有到会,叶群到了。会上,周总理还特地说了一句:就委托叶群向林彪转达毛主席的意见,报告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情况。
三月九日,中央政治局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开始了修改宪法的准备工作。
一九七0年三月九日,住在苏州的林彪,让叶群对在北京的黄永胜、吴法宪说:“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
一九七0年三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就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和修改宪法中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写了《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阅批了这个请示,再次明确批了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
一九七0年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的问题。
会上,大多数人同意毛主席3月8日提出的关于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
在此期间,林彪让他的秘书给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说:“林副主席建议,毛主席当国家主席。”
毛主席则让秘书回电话:“问候林彪同志好!”
一九七0年四月十一日,夜间 11点 30分,林彪在苏州让他的秘书于运深给中央政治局值班的同志挂电话,传达他的三条意见:“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一九七0年四月十二日,毛主席看到中央政治局关于林彪的意见的报告,立即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林彪对叶群说:“国家还得设主席,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主席。”
陈伯达在政治研究室组织了一个班子,专门研究中央政治局的历次的宪法修改稿,搞了一个“宪法修改草案”。
一九七0年四月下旬,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
毛主席借《三国演义》中的典故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一九七0年五月中旬,吴法宪见到林彪时,问林对宪法修改有什么意见。
林说: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
林彪要吴法宪和李作鹏在宪法工作小组会上提出要写上设国家主席。
(据吴法宪1971年 10月 21日交代)
一九七零年五月二日晚,林彪、叶群“接见”王飞、周宇驰、刘沛丰等人。
一九七零年五月三日晚,王飞、周宇驰召集会议,向林彪表“忠心”,
周宇驰:
我们要永远坚信林副主席、忠于林副主席,忠于林副主席也就是忠于毛主席。
要知道,林副主席也是一个天才,是一个历史上罕见的伟人,是一个可以和马、恩、列、斯并列的革命导师和领袖。
我们要一辈子永远同立果同志战斗在一起。立果同志也是一个天才,一个全才,我们没有那个人能够和他比得上。他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也是没人能比得上的。他在各方面都是把着手教我们,在政治上工作上直接领导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考虑过很久,觉得到提出来的时候了。就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总要有一个头。在我们这个战斗集体中,应该以立果同志为头,为核心。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觉悟。实际上,也只有他才能当得起这个头和核心。这是客观的需要,斗争的需要。这不是“多中心论”,而正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领导核心。
一九七零年五月十三日,黄、吴、叶、李、邱同游长城,赠诗题词,摄影留念。
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还向叶群写了一封信,再次表示他们要“永远牢记”叶群的“教育深恩”。
叶群同志:
今天是“五•一三”三周年,这是我们难忘的日子。
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您──我们敬爱的叶群同志,对我们直接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您日夜操劳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带来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英明指示,一次又一次地亲临斗争第一线,同三军广大革命群众并肩战斗。所以,当“五•一三”事件三周年的时候,永远牢记您对我们的教育深恩,请接受我们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敬礼!
一九七○年六月,王飞在司令部党委学习会上,一面胡吹林立果“学习、领会毛泽东思想很出色,很突出”,说什么“早想请他讲讲”,一面又吹嘘林立果“很谦虚”。
鲁珉、贺德全等人跟着帮腔,要求林立果“讲用”。在其他一些人也表示同意后,王飞就说:“既然大家要求立果同志讲,我就把部党委的意见向他转达。”
一九七○年七月六日,吴法宪在常委办公会议提出“空军的一切都可以由立果同志调动,空军的一切都可以由立果同志指挥”。
林彪说:“林立果不但要指挥空军的小联合舰队,全军的大联合舰队也要归他指挥。”
一九七○年七月九日和十六日,王飞对吴法宪提出的“两个一切”,首先在空司部党委学习会上作了“传达”,后又专门在空司办公室全体人员会上散布。
随后,他又策划召开空司机关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让刘沛丰贩卖“两个一切”。王飞一伙胡说什么:“吴司令员的指示(指‘两个一切’)反映了空军广大指战员的心情和愿望”,“要坚决拥护立果同志对我们的领导”,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等等,并很快把“两个一切”传到空司机关和直属部队。
一九七0年七月十七日至七月二十二日,在中共中央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上,陈伯达,叶群一唱一和,对中央政治局起草的、他们在政治局会议上表示同意的宪法修改草案,提出非难。他们提出,要在宪法上写上“为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奋斗”,还说什么宪法修改草案没有写备战。
一九七0年七月中旬,在中央修改宪法的起草委员会开会期间,毛主席得知仍有些坚持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时,第四次提出不同意设国家主席。他说: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
一九七0年七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关于组织讨论修改宪法的通知
1970.07.20;中发[1970]53号
毛主席批示:照办。
为了进一步筹备“四届人大”的召开,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中央军委,接到本通知后,认真动员各厂矿、公社、军队、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街道组织的革命群众:一、广泛讨论修改宪法,提出修改意见;二、讨论和通过“四届人大”的候选代表。
(一)关于修改宪法问题
一、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实现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它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斗争中,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二、毛主席在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宪法起草委员会上说过:这个宪法“是过渡时期的宪法,大概可以管十五年左右。”毛主席的英明预见已经实现了。特别是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空前巩固,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适应这种情况,需要对一九五四年宪法进行修改,使它成为一部在新形势下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新宪法。
三、毛主席关于国家学说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是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使修改宪法的过程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过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修改宪法是一件大事,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必须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广泛讨论,集中革命群众的智慧,采取“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做好修改宪法工作。
四、在这次组织群众反复讨论修改宪法的工作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毛主席对于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2、我们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各族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核心力量,毛主席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林副主席是副统帅。
4、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我们的民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对反动阶级和反革命分子实行专政。
5、要总结历史经验,以我们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经验为主,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创造的并为毛主席所肯定的好经验,如人民公社及其政社合一制度,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等等。同时,也要参考别国宪法中好的东西。
6、修改后的新宪法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人人能记,便于运用。一九五四年宪法中,有些任务已经完成可以删去或者根据新的情况改写;有些条文可以删繁就简,精简合并,避免重复。
五、这次动员群众讨论修改宪法,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上述原则,动员基层革命群众对一九五四年宪法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中央军委,要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分类整理,分两次报送中央。第二阶段将经过党中央批准的宪法修改草案,提到全国基层革命群众中讨论,修改意见仍分两次分类报送中央。
(二)关于通过“四届人大”代表问题
一、各省、市、自治区的“四届人大”候选代表名单均已经过民主协商提出。为再一次经过广泛的民主协商,应将各省、市、自治区“四届人大”全部候选代表名单(包括中央与地方商定的爱国人士特邀代表在内),分别提到本省、市、自治区的厂矿、公社、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街道组织的革命群众中讨论和通过。在讨论中,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应将本省、市、自治区的全部候选代表简历介绍给基层群众,群众有权通过协商调换他们认为不能作人大代表的人。
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亦应将各单位已协商了的“四届人大”候选代表和他们的简历,再一次分别提到军队所属基层单位中讨论和通过。在讨论中,群众有权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协商解决。
二、华侨候选代表提到其所在单位的革命群众中讨论和通过。
三、各省、市、自治区、军队和华侨的“四届人大”候选代表提到基层革命群众中讨论和通过后,应分别在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党委会中最后通过,作为“四届人大”正式代表。
(三)关于动员群众问题
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接到中央通知后,应立即召开会议,分级进行动员传达。
在京的各总部,各军、兵种所属单位,由军委办事组统一传达,其他各部队由各大军区负责动员传达。
胜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领导。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各级领导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国家学说的伟大理论,放手发动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抓住重点,掌握典型。在动员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结合起来,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此件可印发至厂矿、公社、军队、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街道组织的基层单位,向革命群众宣读,但不许传抄、张贴、广播和登报)
一九七○年七月
一九七0年七月下旬,政治局会议在讨论起草纪念“八一”建军节社论时围绕稿子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引起了一场争论。
陈伯达主张恢复过去一贯的提法,即“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张春桥则主张不改回去。
会上争论不休。
当时,毛主席住在杭州,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毛主席的眼睛患了白内障,视力模糊)。周总理就把会议争论情况写了封信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听了信后,要汪东兴代他划圈后退回去。汪东兴觉得难办。没有退回去,把信带在身边了。
毛主席、周总理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第一批外宾后,周总理、黄永胜都问汪东兴那个报告毛主席圈阅了没有,汪东兴说你们去问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正点燃一支香烟在抽,对着汪东兴说:“怎么搞的?”意思是说你怎么没有把信圈回去。
汪东兴说:“这样大的事,我不敢圈。两种意见,您到底赞成哪一种?”
毛主席说:“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
后来,毛主席还多次说过,缔造者就不能指挥吗?缔造者也不只是我一个,还有许多人。
一九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经吴法宪等批准,在空直机关二级部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林立果抛出了“讲用报告”。
林立果用了九个小时,宣读了 “讲用报告”。
林立果话音一落,王飞马上站起来大肆吹捧“讲用报告”“观点很新,思想很深,境界很高,视野很广,对军队、国家的大事说得很透,抓得很准”,“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并再次兜售“两个一切”。
林彪听了林立果的“讲用报告”的录音,得意地说:“不仅思想象我的,语言也象我的”。
一九七○年八月一日,王飞又组织空司干部听了林立果的讲用报告录音,还要求座谈、表态。
以后,这个录音又在空司多次播放。
王飞还组织一些人整理“讲用报告”录音稿,打印散发,
又伙同刘锦平、江腾蛟等人策划把林立果的“讲用报告”塞进空军“三代会”。
一九七○年八月四日,吴法宪主持空军党委常委办公会议,决定在“三代会”上放“讲用报告”的录音。
录音一放,王飞就指使一帮亲信,狂热吹捧林立果的“讲用报告”“继承又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第二个《共产党宣言》”,“第四个里程碑”,“表现了他的天才”。
在王飞的指使下,“三代会”的空直代表团作了向林立果学习的“决议”;组织了四个所谓“在林立果身边工作过的人”,到各代表团巡回“讲用”,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生活作风等方面,把林立果捧为“超天才”。
吴法宪说林立果是“伟大的天才、全才、全局之才”,“放了一颗政治卫星”。
周宇驰说,是“第二个《共产党宣言》”,“第四个里程碑”,林立果是“无师自通,不思而得”,是“第三代接班人”。
王辉球也大吹林立果是“天才”,说“讲用报告”是“对空军建设的指示”。
林立果也得意忘形,今天“接见”这个,明天与那个“合影”,恬不知耻地说什么“大家日夜想念我,我也想念大家”。
林立果、周宇驰还以对“讲用报告”的态度为标准划线排队。他们秘密布置把“三代会”上“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干部列个名单,“记下一笔帐”。
刘世英专门组织一帮人四处探听,发现“感情深”“跟得紧”的就立即拉拢,又送东西,又请吃饭;对不赞成他们的做法,或吹捧不积极的,轻者扣上“路线觉悟低”、“政治不敏感”、“糊涂蛋”等帽子,重者列为“右派”、“反动势力”,进行迫害打击。
一九七0年八月初,叶群打电话给吴法宪说,林彪的意见还是坚持要设国家主席,你们应在宪法工作小组里提议写上这一章。
(据吴法宪交代)
一九七0年八月十三日,召开中央修改宪法工作小组会议讨论修改宪法。
会议由康生主持,陈伯达、张春桥、吴法宪出席。
这次会议争论异常激烈。
首先是关于设国家主席问题。康生提出不设,吴法宪坚持主张设。争论不下。最后康生说;那就各自保留意见吧,以后提交政治局讨论。
其次是关于国家机构问题,吴法宪提出:国务院这一章应该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国务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康生、张春桥说:再写上重复,毛主席也不同意写。吴法宪认为他们的意见是对的,但他对张春桥说的话非常反感。
张春桥以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谈到“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是讽刺”为据,说:有人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到处挂。到处堆砌毛泽东思想,并不是马列主义。有人口口声声说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连赫鲁晓夫都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吴法宪反驳说:张春桥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指谁说的?你解释清楚。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谁提出来的?你这句话过分了吧!你这是在讽刺林副主席吧!你张春这里不写毛泽东思想,那里不写毛泽东思想,倒是你捍卫马列主义了!可是你的文章哪一篇不写毛泽东思想,你算不算堆砌。你说赫鲁晓夫何时发展了马列主义,你口口声声赫鲁晓夫,你指的是谁?你今天吹这样的风干什么,用意何在?中央政治局的人刮此风,刮到下面就会愈刮愈大,今后中央怎样解释。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你们不赞成,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三个副词你们也反对,你们不准称天才,你们想借口毛主席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我坚决反对你们这种谬论。
康生说:好,好,在国务院的前面加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就是了。
在会议中间,吴法宪又打电话给黄永胜,通报会议上的情况。黄即打电话报告了林彪、叶群。
小组会议散后,陈伯达邀吴法宪到他家里,陈伯达说吴今天的话讲得好,“敢于斗争”,并要吴把情况报告林彪。
吴法宪回到家里向当时在北戴河的叶群打了长途电话,报告了情况。过了一回叶群回电话说:林彪很高兴,说:吴胖子放炮放得好。
一九七0年八月十三日晚和十四日下午,叶群分别打电话给陈伯达、黄永胜要他们准备关于天才方面和四个伟大方面的语录,准备在八月十四日晚政治局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定稿时,支持吴法宪。
一九七0年八月十四日,黄永胜给李作鹏打电话说:吴法宪现在很孤立,要李作鹏回来参加宪法小组工作会议,支持吴法宪。
一九七0年八月十四日晚,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定稿。
这次会议由周恩来主持。
在这次会议上,张春桥没有继续坚持自己要删除三个副词的观点。宪法修改草案获得一致通过。
一九七0年八月,中央决定黄永胜在北京看家。
黄永胜在政治局会议上几次提出,要上庐山参加会议,坚持不愿留在北京看家,并且违抗中央规定,擅自在军委办事组会上提出要邱会作、阎仲川留在北京看家。
总理对黄永胜进行了严肃批评,黄永胜才勉强同意留在北京(注:此事总理请示了毛主席,毛主席指示要黄永胜留在北京)。
黄还布置办事组秘书宋城把准备好的天才语录带上庐山。
林彪布置人给他起草关于宪法问题的讲话提纲;同时又布置林立果组织空军党委办公室的一些人,给他起草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
贰、本节简论
“九大”开过后,毛主席要着手解决政府工作、修改宪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林彪认为这是争夺更多权力的好机会,在讨论修改宪法时,林彪就抓住“天才”问题和设国家主席问题大做文章。
修改宪法的工作一开始,毛泽东就提出:不设国家主席、他不当国家主席。
为什么毛泽东不主张设国家主席呢?这主要是从当时的实际形势来考虑。第一,如果设国家主席,很可能要由他来担任,但是,一,他早已辞去国家主席一职;二,重新担任国家主席一职又要增加许多外交礼仪活动;三,打倒了担任国家主席职务的刘少奇,又由他来担任国家主席一职,就给政治对手留下了可钻的空子。第二,如果设国家主席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职务,则必须由其他的人来担任,这样一来可能引发一场新的斗争;一,很可能推举林彪担任,但林彪并不是适合的人选,他的身体不行,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他都很少参加,那么繁重的国事活动和外交活动,他更难胜任;一九六八年以来,林彪的一些活动很不正常,他究竟要干什么,一时还捉摸不透。二,如果推举另外一位常委担任,就只能在康生与陈伯达之间选择,这必然会引起一场新的斗争。三、如果推举常委之外的元老人物来担任,则可能引发更加复杂的斗争。
为什么林彪在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不担任国家主席之后,一反“紧跟”的常态,要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推选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呢?第一,他捉摸不定;毛泽东不愿担任国家主席究竟是真意,还是谦虚、礼让?但是,不管是那一种情况,要推选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总不会错。第二,如果毛泽东真的不愿当国家主席,那么,这个职位十有八九就是他的了。国家主席一职虽然不增加多少实权,但对于他的接班人的地位来说就更加稳固了。
在讨论修改宪法的过程中,一九七0年八月十三日,中央政治局修改宪法小组的一次会议,是一次关键性的会议。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在讨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康生提出不设国家主席。吴法宪坚持要在宪法上写上设国家主席一节。
应该说这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是正常的。康生之所以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是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意见、中央政治局的有关决定;吴法宪坚持要在宪法上写上设国家主席一节,是根据林彪的意见,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有人说不主张设国家主席,就是反对毛主席当国家主席,这就离题太远,近乎“造谣”了。
在讨论国家机构时,张春桥提出删除“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一句话,因为在宪法的其他地方已经有了。而吴法宪认为不能删,这是是否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问题。
张春桥提出的是文字表述问题,而吴法宪则把它说成是取消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问题。这当然是两回事。
张春桥提出从条文中删除“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等语。吴法宪当场尖锐地提出反驳:“要防止有人利用毛丰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
其实,在“九大”政治报告和新党章初稿中,都曾写上了“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这三个副词,送给毛泽东审阅时,毛泽东都把它们划掉了。这个情况,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知道,林彪、陈伯达、吴法宪等人也应该知道。双方争论时,陈伯达不在会场。
在会议中间,吴法宪又打电话给黄永胜,通报会议上的情况。黄即打电话报告了林彪、叶群。
小组会议散后,陈伯达邀吴法宪到他家里,陈伯达说吴法宪今天的话讲得好,“敢于斗争”,并要吴法宪把情况报告林彪。
吴法宪回到家里向当时在北戴河的叶群打了长途电话,报告了情况。过了一回叶群回电话说:林彪很高兴,说:吴胖子放炮放得好。他们认为,这一次抓住了张春桥的“尾巴”,可以狠狠地整他一下。
一九七0年八月十三日晚和十四日下午,叶群分别打电话给陈伯达、黄永胜要他们准备关于天才方面和四个伟大方面的语录,准备在八月十四日晚政治局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定稿时,支持吴法宪,批判张春桥,准备大干一场。一九七0年八月十四日,黄永胜给李作鹏打电话说:吴法宪现在很孤立,要李作鹏回来参加宪法小组工作会议,支持吴法宪。可是,在一九七0年八月十四日晚,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修改宪法的会议上,张春桥没有继续坚持自己要删除的观点。宪法修改草案获得一致通过。这样一来,林彪一伙精心策划的一场战火没有烧起来。这次战火没有烧起来,并不等于矛盾解决了。而是为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搞突然袭击,留下了伏笔。
一九七0年,林彪集团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把林立果推上组织领导“大小舰队”的第一线。
一九七零年五月二日晚,林彪、叶群“接见”王飞、周宇驰、刘沛丰等人。一九七零年五月三日晚,王飞、周宇驰召集会议,向林彪表“忠心”。这是一次重要的接见,向王飞等人下达了关于林立果今后的地位和作用的旨意。
林彪说:“林立果不但要指挥空军的小联合舰队,全军的大联合舰队也要归他指挥。”
一九七○年七月六日,吴法宪在常委办公会议提出“空军的一切都可以由立果同志调动,空军的一切都可以由立果同志指挥”。一九七○年七月九日和十六日,后王飞对吴法宪提出的“两个一切,首先在空司部党委学习会上作了传达,又专门在空司办公室全体人员会上散布。随后,他又策划召开空司机关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让刘沛丰贩卖“两个一切”。王飞一伙胡说什么:“吴司令员的指示(指‘两个一切’)反映了空军广大指战员的心情和愿望”,“要坚决拥护立果同志对我们的领导”,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等等,并很快把“两个一切”传到空司机关和直属部队。
林彪听了林立果的“讲用报告”的录音,得意地说:“不仅思想象我的,语言也象我的”。
一九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经吴法宪等批准,在空直机关二级部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林立果抛出了“讲用报告”。林立果用了九个小时,宣读了 “讲用报告”。林立果话音一落,王飞马上站起来大肆吹捧“讲用报告”“观点很新,思想很深,境界很高,视野很广,对军队、国家的大事说得很透,抓得很准”,“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并再次兜售“两个一切”。一九七○年八月一日,王飞又组织空司干部听了林立果的讲用报告录音,还要求座谈、表态。以后,这个录音又在空司多次播放。王飞还组织一些人整理“讲用报告”录音稿,打印散发,又伙同刘锦平、江腾蛟等人策划把林立果的“讲用报告”塞进空军“三代会”。一九七○年八月四日,吴法宪主持空军党委常委办公会议,决定在“三代会”上放“讲用报告”的录音。录音一放,王飞就指使一帮亲信,狂热吹捧林立果的“讲用报告”“继承又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第二个《共产党宣言》”,“第四个里程碑”,“表现了他的天才”。在王飞的指使下,“三代会”的空直代表团作了向林立果学习的“决议”;组织了四个所谓“在林立果身边工作过的人”,到各代表团巡回“讲用”,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生活作风等方面,把林立果捧为“超天才”。吴法宪说林立果是“伟大的天才、全才、全局之才”,“放了一颗政治卫星”。周宇驰说,是“第二个《共产党宣言》”,“第四个里程碑”,林立果是“无师自通,不思而得”,是“第三代接班人”。王辉球也大吹林立果是“天才”,说“讲用报告”是“对空军建设的指示”。林立果也得意忘形,今天“接见”这个,明天与那个“合影”,恬不知耻地说什么“大家日夜想念我,我也想念大家”。林立果、周宇驰还以对“讲用报告”的态度为标准划线排队。他们秘密布置把“三代会”上“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干部列个名单,“记下一笔帐”。刘世英专门组织一帮人四处探听,发现“感情深”“跟得紧”的就立即拉拢,又送东西,又请吃饭;对不赞成他们的做法,或吹捧不积极的,轻者扣上“路线觉悟低”、“政治不敏感”、“糊涂蛋”等帽子,重者列为“右派”、“反动势力”,进行迫害打击。
有人说;策划五七一工程、谋害伟大领袖、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叛逃出国等等,这一切反革命阴谋活动,都是林立果背着林彪搞的。那么,请问;林立果在林彪集团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和如此大的作用?为什么林立果能够指挥一切、调动一切?为什么林立果不仅能够指挥小舰队,而且能够指挥大舰队?林彪集团中的那些骄横无比的“老领导”、“中层骨干”为什么都那么死心塌地、俯首帖耳地听那么一个毛头小子调动指挥?因为这一切都是林彪事先安排好了的。
2009年7月27日初稿
2011年12月31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