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科大3人跳楼 岂是教育缺位所致?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11月6日,江城武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这所人口近千万的城市,有两场并不起眼的追悼会在举行。两个家庭从此送走了自己最亲的人。以下事实来源:2011年11月29日大河网。

  10月23日,星期日的早晨,27岁的华中科大在读机械博士彭凯峰,从所住的西11舍四楼“坠楼身亡”。一个小时后,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一名校外女性坠楼。


机械博士彭凯峰

     “一天两起坠楼事故,这应该是华中科大60年来最为黑暗的一天。”一名大三女生,连连摇头叹息。

   10月22日,彭凯峰曾向同楼层的某个博士借手机,给曾供他读书的“干爹”打电话,但电话打通后只是听对方说话,自己一声不吭。在挂断电话后,“他长叹了一口气,还在那位博士的床上躺了一会儿”。

  而彭凯峰本科时期的同学高川(化名)称: “听说他在出事前和老板(博士生导师)吵过架,想换导师”。然而,这种说法并没得到校方的正式回应。
  
  但华中科大不止一位博士生透露,彭凯峰所在专业的博士论文“最近提高了等级,原来只要发几篇D级的论文,现在却需要发B级论文,压力肯定很大”。而记者也了解到,在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华中科大,因博士论文不过关而延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的学生并不罕见。

  “话不多,比较内向 、看起来多少有些文弱”的博士生,在10月23日清晨给姐姐打电话时,只说了一句“我很累,想休息了”,然后纵身跳下四楼。

  10月31日下午2时许,当22岁的建筑学大四学生张骋捷从华中科大紫崧学生公寓15栋6楼一跃而下后,“整个华中科大弥漫着强烈的紧张气氛”,“三连跳”使得这所知名学府一时间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张骋捷是一个“比较内向、很腼腆”的男生。从2008年到华中科大就读5年制的建筑学以来,至少在大三以前他“成绩还可以”。记者注意到,张骋捷曾获得过“2008-2009年度学习进步奖学金”。他的一位室友表示:“他从大三开始有些变化,开始觉得学习没意思,经常不去上课,出现挂科。”

    是什么让这些年轻人结束自己生命?对此,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说,这“恰恰反映出了我国高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 这话欠公正。其一,入校时学校办过心理讲座,大一也有公修的心理辅导课,怎么说是缺位?其二,事情发生后,学院开了哀伤与释放的心理辅导会,教学生合理地发泄情绪。这已有补救措施。可以说,华中科大在生命教育上并不缺位呀!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的悲剧呢?


华中科大紫崧学生公寓门口摆放起了心理教育宣传板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一个人要想结束他的生命,必有其无法摆脱的社会因素。当今的社会是离钱走不动道的、是腐败横行的社会。机械博士彭凯峰在出事前可能经济上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给曾供他读书的“干爹”打电话,但电话打通后只是听对方说话,自己一声不吭。这里面可能就有问题。再一个原因是和老板(博士生导师)吵过架,想换导师”。众所周知,在大学,因博士论文不过关而延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的学生并不罕见。当这个学生念当前,经济问题解决不了,想未来,毕业就业更无法面对时,就会觉得活着没任何意思而选择自杀。同济医学院女性坠楼与大学生命教育缺失没有任何关系,她不是大学生。

    张骋捷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抑郁当属事实,大四的他“还有五门科目不及格”,但从2008年到华中科大就读5年制的建筑学以来,至少在大三以前,他“成绩还可以”。大一时曾获得过“2008-2009年度学习进步奖学金”。就业难无疑对这类内向的孩子形成巨大压力。

    是什么让这些聪明的孩子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呢?是社会。在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学生毕业都分配工作,每个在校学生想的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谁会去跳楼?而今,想的都是自己如何找工作挣钱,念书又没钱,毕业即失业,买房子更是天价,结婚更是遥遥无期,不跳楼等什么?社会不公,能怪学校吗?能怪孩子们吗?郑教授所说“教育上的缺位”,只不过是为社会开脱的说辞罢了。

    要想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只有改变改开路线,回归社会主义,恢复毛泽东思想,除此之外,即使再多的“生命教育”,也无济于事。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深海勘探队 于 2011/12/9 19:22:4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为什么毛主席时代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

为什么万恶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事情频频发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