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李文采先生的特色革命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论李文采先生的特色革命

    既然李文采先生谦虚地要大家对他的《特色国革命与亟待成立的特色国革命党》(以下简称《特色》)进行斧正,我就提着斧头来了。

    《特色》开篇明义,提出,特色革命,就是对官僚阶级的革命,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李文采先生为什么要将其归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三座大山”的,现在失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去其二,算什么“新民主主义”呢?

    我们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成任意大小(等分不等分均可)的时间段来看,哪位帅哥能找出两个时间段,这其中的社会状况是一模一样的?大多数人都能想到,这是不可能的任务。这还仅仅是静止地、单独地看待历史,我们稍用一下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就能发现:任意一个时间段,都继承了它以前全部时间段的历史。发现了这一点,马上就能明白:绝不可能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时间段。那么,把二十世纪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搬到二十一世纪,有多大的契合性呢?

    往下,“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否则,是不可想象的”。是没有革命党不可想象呢,还是李文采先生没有想象过没有革命党的情况?“所以,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组织起来”,李文采先生也没有要求无产阶级首先“政党起来”,可见,组织与政党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画了一个政党的框,正确与否不好定论,但至少抹去了没有政党那50%的可能性,而且也为李文采先生将阶级专政偷换为政党专政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无产阶级要充分估计到特色党的反动性”,特色党还“不得不高举着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得不高举着马列毛主义”,不然,“他们就会立即失去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无产阶级真是累啊,一边要“充分估计到特色党的反动性”,一边还要挟持住其“虚伪性”逼迫其“左转”,再一边还要牵制住自由派的“右转”。我倒想问问,是消灭反动性更容易呢,还是撕掉虚伪性更容易?

    再往下,就是李文采先生津津乐道的“自由资产阶级”了,可是这个“自由资产阶级”,又能“自由”到哪儿去呢?正如李文采先生所说,他们“受着官僚特权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官僚黑恶势力的欺压”,所以我敢大胆断定,他们除了有剥削工人的自由,再没有任何其他的自由。正因为他们没有官僚资产阶级的特权,更显出资产阶级的一般属性,我更倾向于叫他们“一般资产阶级”,也即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如果我要说,一般资产阶级正是未来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目标,正好违背了李文采先生的事先说明,“任何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错误的”。

    所以,李文采先生在官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挖了一条巨大的鸿沟。鸿沟的产生,请见2009年就业人员统计。



官僚资产阶级控制的国有企业,人数为6420万,占就业总人数77995万的8.2%,即使我们认为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也全部为官僚资产阶级所控制,那么人数也仅仅是22626万,占就业总人数的29.0%。如果李文采先生坚持认为革命将从这29%甚至是8.2%中首先产生,我无话可说。但是历史毕竟不是哪个人的历史,我们照例看到,私企、外企中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比国企中要多得多,因为大多数的工人直接面对的,不是官僚资产阶级,正是李文采先生要 “联合”的“自由资产阶级”、“西化派”!李文采先生想用“自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来说明联合的必要,但是我们看到的恰恰是:自由资产阶级面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相当的软弱、相当的妥协;面对无产阶级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软弱,一点儿也不妥协!当然,鸿沟并不可怕,一般资产阶级正是鸿沟上的桥梁,无产阶级也正要踏着这条由彼岸延伸过来的桥梁前进,但是李文采先生把桥梁变成了队伍的一部分,模糊了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本段以上部分将“李文采先生”换为“周群先生”同样适用,请教主自行对号入座,无特殊情况本人不再另行批判。)新民主主义在李文采先生这儿的用处,恐怕主要是这一点吧。

    接下来,李文采先生终于搬出重量级人物,想以“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论证“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逐渐地增加社会主义的成分,逐渐地减少资本主义成分”,但是李文采先生不小心漏掉了恩师前面说的“很可能”,也不小心地把“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引进来了,注意,是“财产公有”。我记得李文采先生在另一篇《政治诉求》当中首先诉求的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辅之以非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李文采先生说的“公有制”跟我说的“公有制”一样,都只是指生产资料公有,而并不包括生活资料,也就比恩格斯说的“财产公有”低级得多,建立在“财产公有”基础上的“废除私有制”自然也就比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要高级得多。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含义上的不同并不妨碍李文采先生的胡言乱语,并不妨碍他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逐步消灭交换、消费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资本主义残余”理解为“资本主义成分作为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在整个社会进入共产主义之前,将长期存在”。

    如果说恩格斯在《特色》中出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我也正好想借用一下恩格斯的话,《反杜林论》第一编第九章《道德和法•永恒真理》中的一段:“我们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科学比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科学还要落后得多;不仅如此,如果一旦例外地能够认识到某一时代的社会存在形式和政治存在形式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照例是发生在这些形式已经半衰退和濒于瓦解的时候。” 马克思写《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以后;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是在中国革命成熟以后;李文采先生要提出《特色》,自然也至少要在未来革命显出成熟的迹象以后。可是,目前连革命的影子都还不见,李文采先生就急匆匆地抛出《特色》,是出于什么动机呢?动机,我照例是猜测不出的,因为只有等到李文采先生自己显出动机以后;而结果,却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将思想尚不成熟的青年引上歧途。

    再接下来,李文采先生的统一战线也就因为争取不到“自由资产阶级”而破灭了。当然,我并不反对建立统一战线,我反对的是单纯为扩大队伍而进行统一战线,不需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毛泽东同志的统一战线是由于本阶级强大而使得其他党派不得不加入。

    至于口号,在把理论的一切伪装剥去之后,口号就仅仅是口号了。

    分析完了,李文采先生的真面目也就显出来了:
    1、将无产阶级革命引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将无产阶级天生的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变为一般资产阶级让给无产阶级的,也就为革命成功后分果子埋下伏笔,这也是李文采先生所有论述的基础

    最后,再多说一句话,一般资产阶级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像他们的先辈一样,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二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垫脚石。但不管怎么做,他们总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罢。
分享 转发
TOP
2#

我是赞成李文采的观点。本文作者说了别人的革命观点一顿不是,也并没有看到什么你的可取的观点,好像你的观点就是无产阶级自己去革命,而这种革命对现在来说是遥遥无期的,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幻想。这在客观上是在给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帮忙。作者拿了一些数据,我不知道你想说明什么?更不知道你对六四学生运动怎么看?担心统一战线没有结果,既然能提出来,就有办法,你放心就是了。至于说组党,该组的时候自然组,你没必要着急,革命者并不傻,非常清醒。我是个看书但不喜欢抠书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