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佛山碾童事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1#
    我在旗帜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佛山碾童事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篇文章看起来好像在向当局开炮,实际上如去日苦多网友说的是在帮修正主义修正。也许作者可能无此意识只是在探讨方式方法上走了歧路,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欢迎改正归来。如果执迷不悟我们也要做工作,直到他改正或者走向对面为止。小悦悦的死不仅是当今道德滑坡,更是当局高举修正主义不动摇铁了心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结果。面对一个曾经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政府变成今天的模样,我们一个扪心自问,要多想一个为什么?我们目前不仅仅是一个“私”字了得?因为我们一切的工作、人们的做事有那一样不是直奔钱来?我们的道德、良心甚至生命为了那花花绿绿的票子不惜抛弃、撕裂、毁灭,到头来恐怕只剩下一个个无用的数字——真正的真金白银却到了金融帝国主义者手里?!这有意义吗?我们这样卖资源、卖土地······还有什么意义吗?
    一个人如果失去他的信仰,一个党如果背离它的宗旨,这是不是活得很窝囊,存在得很搞笑。可是我们笑不出来,除非灵魂出壳,有如行尸走肉确也无话可说。短短三十年间,昔日毛泽东时代人人助人为乐精神向上的风气就这样几乎荡然无存了?!谁之过?一个只知道在桌上打打桥牌的人他是不会承认的。君不见我们的报刊媒体不是一片形势大好吗?我们要展望未来,目光要放长远一点,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过程嘛;还讲改革有一个阵痛的过程,不是有人说“腐败是改革开放的润滑剂”,很正常嘛。我们正常不起来,我们本来什么都不差又里里外外不欠债,到如今几乎一身到脚都是债。大家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
    事实反反复复证明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而且这个势头还没有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竟然分不清是“社”还是“资”,一个共产党员却去追求一个资本主义的东西,还谈什么坚持“党性”,配吗?如果出自一个普通人或者欧美人士、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或者民进党人士我们是没有什么诧异的?如果他们这样做是可能的,但若是追求共产主义倒是值得惊诧甚至可能怀疑是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快要来了?!
    还是我们毛主席清醒的很,在社会主义中国建立起来能够防范于未然,提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确是及时雨。让我们再重读一遍鲁迅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于广州写的杂文《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情形于今是多么近乎相似。在毛主席一走,“革命的精神反而会从浮滑,稀薄,以至于消亡,在下去是复旧”。这真的一针见血。因此,鲁迅指出“最后的胜利,不在高兴的人民的多少,而在永远进击的人们多少”,并引用列宁的话说“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陶醉于胜利,不要骄傲;第二件事就是要巩固自己的胜利;第三件事就是要彻底消灭敌人,因为敌人只是被打败了,但是还远没有被彻底消灭。”
    鲁迅以为:列宁这段话,是对历史革命成败的经验总结。同时,他指出:“先前,中国革命者的屡屡挫折,我以为就因为忽略了这一点。小有胜利,便陶醉在凯歌中,肌肉松懈,忘却进击了,于是敌人便又乘隙而起”。鲁迅敏锐地感到当时的革命阵营出现一种危险倾向,特别提起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意在以历史的事实,引起革命群众的警觉,避免悲剧重演。但是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于是看到鲁迅写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就告诉我们革命一旦丧失主动性那么就会出现复辟,“拉回旧道上去”。
    在当今修正主义当权的时刻,越来越感到心头沉重,我们发现我们只要一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路总是走不好,鲁迅告诉我们:“纪念和庆祝的盛典似乎特别多。这是当革命的进行和胜利中,一定要有的现象······庆祝和革命没有什么相干···一种点缀。庆祝,讴歌,陶醉着革命的人们多···但有时也会使革命精神转成浮滑······我深望不至于这几句出轨的话而扫兴,因为将来可以补救的日子还很多。倘使因此扫兴了,那就是革命精神已经浮滑的证据”。
    佛山碾童事件的发生就是这“已经浮滑的证据”,并不断地上演着。这不最近四川泸县又发生一起,本来只是一点擦伤竟变成拖了十几米远而死。看来真是我们的“特色社会”了?!
最后编辑徐陈新 最后编辑于 2011-10-23 14:17:1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