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首先对司马老师商榷问题的郑重态度表达我衷心的敬意。
我感觉司马老师说的问题又扩展了。从先前怎样界定政党性质的问题,又扩展到防止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变化的问题,以及建党与阶级成分的问题。
我的回复还是要尽量简略。
首先,我们所谈论的问题都是关于政党问题,而且是仅限于马克思主义范畴的共产党问题。所以,我们谈论的前提都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不管其本质如何,从表面上看,这些政党都说自己是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正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在表面貌似一致的前提下,怎样判定政党的性质,才成为问题——究竟是真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是假的无产阶级政党。也因此才需要撇开政党的阶级成分——因为前提已经明确了。所以,我们说,看一个政党的性质(这里应该成为共识的不需要着重明确的是,指号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首要的和主要的要看这个党的路线,看这个路线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和未来。这点我想司马老师应该没有分歧了吧?
至于建党与阶级成分的问题。我们比较熟悉的一条原则是:有成分论但不唯成分论。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证明,我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阶级,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许许多多先进的觉悟者背叛他们所在的阶级(如地主、官僚、资本家阶级等)转到无产阶级的立场并为此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具体到毛主义党的建设,我想,有成分论但不唯成分论依然是必须肯定和坚守的原则。具体要看其思想、动机、追求及具体的行为表现。
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这个先进分子,首先是觉悟,是思想的先进性。这个先进性表现在立场和意志的坚定、方向的明确(知道我们是为什么奋斗,我们的长短期目标是什么)、视野的广阔(站在整个无产阶级的立场,考虑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面向未来的而不是仅看眼前的利益)、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但是这个党毕竟是在现实中发展和成长的。没有符合纯而又纯的无产阶级思想的个人,也没有能够完全理想化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健康成长的保证。站在新的革命的起点,我们只能说,我们要切实把民主集中制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贯彻成为严格遵循的原则,以切实改造个体本身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影响,从而努力防止党向非无产阶级方向发展。至于如何防止党的蜕变,尤其是取得无产阶级专政之后,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建议参看阳和平老师《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其政党关系的探析》。
还要说明的一点,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必然是一党制的。但是这个一党制,并不等于党的梯次的官僚化的必然,或者说梯次是可以通过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的借鉴而避免发展到官僚化的。要避免官僚、特权、独裁、专制、等级制度,首先做的应该是,使党符合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有了这一条,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
所以又陷入了一个轮回的问题,怎样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呢?我们不需要拍脑袋做空想式的回答,让我们用实践,用不可能是无代价的实践来回答吧。但是我们坚信,改造我们每一个共产主义者思想中的一切杂质,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坚实基础。
我的想法也许有某种主观主义的嫌疑,或者唯心主义、唯意志论,希望各位老师能从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问题的分析以补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