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新闻.评论
» 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获死刑背后:陌生人捐助其妻儿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3152
|
回复:
1
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获死刑背后:陌生人捐助其妻儿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156
精华
2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无产者
无产者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858
积分
11933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4-05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8-15 03:06
|
只看楼主
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获死刑背后:陌生人捐助其妻儿2011年08月13日 21:59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瑾
两年前,“小贩夏俊峰持刀刺死城管”一案震惊世人。两年中,夏俊峰先后迎来一审、二审两次“死刑”的判决。对于判决和夏俊峰的命运,无论有着怎样的争议,最终还是应该由法律裁定。但是,夏俊峰身后那个处于底层社会的家庭,他的妻子、儿子的命运,却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
8月6日下午1点,从沈阳到北京的动车进站。
夏俊峰的妻子张晶带着儿子强强来到北京。十岁的强强拽拽张晶的衣角:“妈,这就是北京吗?”第一次出远门,强强很是兴奋。一路上,东摸摸西看看,不断地问张晶:“妈,这就是D字头啊。”“妈,这空调真凉。”
看着儿子这么开心,张晶心里松了一口气。丈夫出事以后,本来活泼开朗的儿子变得内向而寡言,常像一只容易受惊的小兔子。张晶意识到丈夫的事情给儿子心里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带孩子散散心,母子俩应一位热心网友“太极老兵”的邀请,来到了北京。
“我带儿子来北京了,去天安门,去天坛了,看画展了,我们俩对儿子最初的承诺实现了……”张晶在微博里这样写道。
如果不是两年前的那场悲剧,强强的身旁还会有他的父亲夏俊峰。
张晶和夏俊峰在沈阳五爱市场门口卖烤肠。当初决定摆摊,两个人做过不少的思想斗争。毕竟,做这样的小摊小贩“抬不起头”。不过,为了儿子强强,下岗后的夏俊峰决定“抛开脸面,抛开一切”。
聪明懂事的强强是夫妻俩的骄傲。强强连续两年获得东北三省绘画比赛一等奖。老师经常劝夫妻俩带着强强去北京参加比赛。每当这时,夫妻俩只有无奈地苦笑。一万元的花销对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
因为“占道经营”,夏俊峰夫妇的小摊跟周围商贩的小摊一样,每天面临着城管的“突击检查”。只要有人高喊一声“来了!”,所有的小贩瞬间四散而去。张晶要稳稳地端住油锅,不能泼出一点,夏俊峰则要推着车子一路狂奔。每次跑到安全地带,两人总要大口大口地喘气,半天缓不过来。
这样的“奔跑训练”,每天都会上演。少则两、三次,多则四、五次。张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好好学习,长大了别像我们一样。摆小摊,没出息。”
头半年,凭着年轻、腿脚利索,两口子从未被抓过,他们一直小心翼翼,攒着钱,准备送孩子去北京参赛。
钱攒的差不多了,眼看着孩子7月就放暑假了,“就差那么一点”,悲剧发生了。
2009年5月16日,在风雨坛街的路口,正在支摊的夫妻俩被突然出现的城管们逮个正着。随后,夏俊峰随同执法人员到勤务室接受处罚。这一过程中,夏俊峰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夏俊峰摸到了兜里装着的小刀——那把用来做生意削香肠的小刀,向城管的身上扎去,两名城管死亡。
【二】
事发两年来,作为妻子,张晶从未放弃丈夫;作为母亲,她一如既往地盼着儿子能够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
为了争取遇难者家属的谅解,张晶和婆婆两次登门谢罪。情绪激动的被害者家属把全部的愤怒都发泄在张晶身上,推搡着、打骂着。但张晶低头,任他们在背上捶打,“打吧打吧,只要你们解恨了就行,你们解恨了就别让我老公死了……”
那段最无助的日子里,张晶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忙着劝慰老公,忙着凑钱请律师,忙着照顾公婆。但她却忽视了年仅九岁的强强,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
“一次我跟他走在偏僻的小道上,前边有一个男人,他突然说:‘妈妈你等一下,我去拿块石头’……”张晶心酸地说。
一直以来,张晶只跟强强说“爸爸犯错误了”。这时,她忽然意识到,聪明敏感的强强可能已经明白了一切。看着时而怯懦时而成熟的孩子,张晶觉得他突然长大了。
到北京的第二天下午,强强参加了“平安北京”的活动。一回来,他就眉飞色舞地给张晶讲“下午看到郑渊洁爷爷了,那可是他本人啊”,“妈,妈,我看见冯巩了,他又说‘我想死你们了’!”
“看到儿子话多起来,笑容灿烂起来,我的宝贝儿子啊!妈妈又看到你两年前的样子了……”当天下午,张晶连发四条微博,字里行间充满着喜悦。
张晶说,从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自己,却不求一点回报。邀请母子俩的“太极老兵”说,自己只是觉得孩子无辜,希望能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心理辅导。谈及牵扯进这场悲剧中的另外两个家庭,“太极老兵”也深表同情,毕竟是两条生命的流逝。“双方都是体制乱象的牺牲者”,只能报以悲痛与哀悼。
像“太极老兵”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夏俊峰一案经媒体报道后,这个底层家庭的生活状态为更多人所关注,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抱着不同的心态,几元、几十元、几千元、几万元,善款源源不断地打到张晶的卡上。仅仅3天,就筹集了17万元。每天,张晶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接到捐款,她都会拿出自己的小本,一笔一笔地认真记上,“等我有了能力,一定要回报”。
张晶的手机一度如同热线电话响个不停。一次,电话那边的人直接问:“我能帮你干点啥?”当时张晶就愣了。对方又补充道:“你有住的地方不?可以来我家住。你出门不?我可以用车送你。”张晶隐忍了许多天的眼泪夺眶而出。
更有一些自己也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伸出了援手。一位没有留下名字的下岗女工,愧疚地说自己帮不上多大忙,只是估计张晶在北京打电话很贵,就给她充了50元的电话费。
张晶感觉自己突然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正是这些最普通、最平常的老百姓带给她温暖与安慰,陪伴她捱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三】
来京的第四天下午,笔者陪同张晶母子来到天安门。“以前在新闻联播里总看见天安门,一直就觉得这辈子看回天安门就没啥遗憾了。”张晶叹了口气。
强强在广场上绕着圈跑啊、跳啊,双手比划着问张晶:“妈妈妈妈,那个带小翅膀的柱子在哪儿呢?”张晶远远地指着“那叫华表。”“咦?咋有两个呢。”
“自从‘那事’之后,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孩子这么开心。”张晶疼惜地望着强强。丈夫未知的命运,让她始终无法开怀。
强强跑到离张晶很远的地方,突然转过头对笔者说:“其实我心里挺自卑,家里爸爸不在了。不,爸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过几天,张晶还会带着强强去一趟武汉,在那里,一场名为”夏建强的画”的画展将于8月20日至8月23日展出。“这是武汉的画家龚剑帮强强办的画展。”张晶说,到时候,强强一定会更高兴些。
当笔者电话联系到龚剑时,他坦率地表示,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夏俊峰一案,彼时,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中他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直到看见微博上夏建强的画,仅仅因为那有些灵气和表现力的画,让龚剑萌生了为强强办个画展,纾解孩子情绪的念头。
“办画展,不仅是展现孩子的天赋,更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样一个家庭的悲剧,和这对母子完全的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无能为力。”龚剑说,自己当过记者,身边的同事采访城管,带回来一箩筐的抱怨。城管每年被扯坏多少件衣服,扯掉多少粒纽扣。“小贩和城管,都是底层。而悲剧在于,当你选择另一种职业,就被安排了‘天生的敌人’。”
对于将来,这对母子不敢想太多。即使是“最理想的判决结果”,这个本已贫困的家庭还将面临着巨额的民事赔偿。
如今,说起曾经的悲剧,张晶语气平静,表情淡然。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让她从最初的崩溃中走出来。“只是,谁都无法替代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不争的事实是,小贩夏俊峰的家庭、死去两名城管的家庭,都永远无法回到曾经的平淡生活。这样的悲剧,用什么来避免?
【编辑手记】
一次不平衡的采访
■李瑾
是的,我们知道,这是一次不平衡的采访——只有一家当事人。
但是,我们依然想要写出来,真实还原一个底层家庭过往的生活,以及经历“事件”后的无能为力。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采访中,那些出乎意料地多的对这个家庭给予帮助的人们,他们的出发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偏激”,不过只是温和地想要帮帮孩子——试图从心理上帮助孩子不受父亲事件的影响,试图为孩子提供一次展示绘画天赋的机会,试图为这个底层家庭减少一点点生活负担……
事实上,人们清晰地知道,夏俊峰剥夺了两条生命,无论中间有多少复杂得难以言说的“事实”,其结果对双方都只能是一个悲剧。悲剧,在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中并不一定能够激起多久的关注,但悲剧中的人,要用什么来努力让伤害造成的伤害最小化?
从张晶的平静和孩子有意识躲避的话题中,似乎能够体会到一个底层家庭受伤后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的挣扎和韧性。
是的,不平衡的采访中,我们原本无意对案件本身有任何微词。来自这个有着创伤的家庭的这份生活的韧性,以及试图接触这个家庭的人们的冷静,是否能够提供另一种解读“小贩夏俊峰持刀刺死城管”这一极端事件的视角?而这样一件事件之外,是否让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身边那些最容易被忽视的人们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悉净贫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87
积分
791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20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8-15 11:40
|
只看该用户
两家的孩子长大以后,会用怎样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社会,来审视这个国家??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