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大风同志的文章与文风。此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浅显而又深刻地阐述了阶级、领袖、群众及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风同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不是我们对这个专政、专制、独裁用得太少了吗?这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也是文化大革命被镇压的教训”的结论,是痛定思痛的分析,符合实际,因而是正确的。这个教训还有待于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总结。
文中谈到项观奇先生所谓“一党专制是修正主义赖以产生的基础”,以及所谓“党专制”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的说法,认为项先生是“完全割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政党、领袖、群众的相互关系,违背了列宁主义的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学说”。对项先生的批评批到了点子上,指明了要害。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局限的社会内来创造这个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着的,因而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透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依然是经济的必然性。”(1841年,<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所以,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用“当时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来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很欣赏大风同志文章结尾的一句话:“在当前的反专制黑暗的权贵资本主义斗争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肯定是不会忘记适时地挥舞“民主自由宪政”的旗帜的,在那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的队伍中,你肯定能看到我们奋勇前进的身影。但“无法无天”的专政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是的,《共产党宣言》说得好“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