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程广胜:城市传统工人与新一代工人阶级的若干特点 [复制链接]

1#
程广胜:城市传统工人与新一代工人阶级的若干特点[/b]




…………前面提到,有一种改良派他们形而上地割裂历史联系地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所谓民族资产阶级,然后把前者说成是坏资产阶级,后者看作为好资产阶级并企图与其建立统一战线关系。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同意这种人为地割断历史,任意抠掉了几乎60年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复辟过程的分析方法,似乎今天的中国资本主义只是消除了土地封建因素并在量上发生了一些赋有时代特征的变化,其社会性质基本保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状态,从而得出须经一个民主革命阶段的结论。同样,社会主义革命者不能像上述改良派一样也犯割裂历史的错误,把中国的工人阶级简单地划分成所谓保守的老工人和激进的新工人,并断言背负“伤痕历史”、丧失斗争手段的老工人退出革命的舞台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而新工人是工人运动的主体,并肩负着未来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分析思路,联系到今天大量的农民处于小生产状态、新工人大量来自于农民这一事实,得出社会主义革命须经一个民主革命阶段的结论也不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我们不但要用辩证统一的历史的观点分析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避免将资产阶级的成分进行简单地切割和对立,同样必须运用这一观点分析认识中国的工人阶级,从而才能说明为什么我们的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不是民主革命性质的。

中国的老工人,也可以称作为城市传统工人,是伴随着中国30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和30年资本主义复辟过程形成的。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的交替,但对老工人而言时间上是连续的,无论就某个个体来说他处于时间序列的哪一个点上。如果我们能把其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和阶级意识进行量化并作为纵坐标,时间作为横坐标,那么,有人也许会得出两者在六十年里的变化轨迹均表现为一个正态分布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工人的组织化程度由于容易受外力干预,比如国家政权的扶持或打击,它的确更接近于一个正态分布;而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却是由无数个个体的经验和认识统一形成的集合体,同时,两个阶级的对立越激烈越显著,就越会加强各自的阶级意识,对资产阶级是这样,对无产阶级也是这样。例如对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评价,老工人与修正主义集团得出的结论则是完全对立的,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尤其能说明这一问题。因此,老工人的阶级意识不是一个呈现正态分布的状态,这个曲线呈现出来的恰恰应该是一个逐步增长增强的趋势。但是,综合考虑老工人群体的年龄因素、组织化程度和阶级意识,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更像是一个头脑发达、肢体残缺的事物,无产阶级这样的状态将怎样同有组织的资产阶级决战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后面做进一步的阐述。

中国的新工人,通常被认为形成历史短暂,只有不到30年。有两个方面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结论:一是这一群体本身的形成历史时段,二是从它被隔断与老工人之间的阶级意识联系。前者容易理解,它形成于30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过程。第二个方面我们需要做些分析(由于中国的新工人没有自己的政治和社团组织,甚至缺乏形成“工联主义”的组织条件,所以后面在分析新工人的时候忽略了对他们的组织化程度的考察。)。这里讲的新工人,主要来源于农民和城市工人的后代(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别按出身包含在各自部分),显然农民占其中的最大多数。无论从农民的视角,还是他成为工人,即便是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之后成为工人的视角,他们眼中的老工人都有着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历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很少能够把自己与老工人建立起什么联系。即便是在某些存在新老工人工作岗位混合的场合,这些有“特权”的老工人也是新工人表示不公平的对象。就是对那些下岗工人,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比他们强(自己有土地保障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这些“计划经济的弃儿”、“吃大锅饭的懒汉”仍然获得政府的经济补贴深表不理解和不认同。总之,不了解及认同度低是来自农民的新工人对老工人的基本认识。尽管这些老工人中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上世纪来自农村的农民,是这类新工人的先辈,但这却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也很少有人向他们提供了解这一历史事实的材料。在这里,新老工人的历史是断裂的。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统治阶级利用种种手段制造新老工人之间隔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这种结果加罪于农民及新工人。众所周知,疏于同老工人发生联系的新工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主流媒体和官方的宣传,那么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种对老工人乃至与老工人的命运紧密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扭曲的认识就不奇怪了。当资产阶级学者以专家教授的名义向他们大量灌输毛泽东时代“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对立、导致城市传统工人优越于农民的时候,新工人能有什么样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抵挡得了这些精英们的说教呢?没有,他们刚刚形成的一点劳工阶级的意识和经验会被这种“权威解释”击得粉碎。这种无非是要分裂新老工人阶级队伍,堵塞新工人产生丝毫社会主义要求的伎俩,要被这类新工人彻底看穿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学者是会不断制造出种种谬论迷惑和麻痹工人为建立劳动解放制度进行斗争的意志。可以设想,某一天由精英们普遍呼吁“组织独立工会,争取罢工自由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感到有多么令人惊奇。相对于修正主义集团开出的“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阶级成员的空头支票,实则默认甚至怂恿“血汗工厂”的存在而言,精英们的“呼吁”对新工人来说要更吸引人一些。

那么,那些是为老工人的后代的新工人有什么样的阶级意识呢?首先,他们是在耳闻目睹自己的长辈被推入深渊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毫无疑问,他们不会简单接受主流宣传加在老工人身上的种种诬陷,但同时,长辈的悲惨命运也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摆脱本阶级队伍的愿望,然而,其中的大部分最终还是成为了雇佣劳动者,从逻辑上讲这种新工人正是联系新老工人之间阶级意识和阶级历史的一个纽带。首先,他们清楚地看到,老工人是个由企业的主人自上而下进入劳动力商品市场的过程,来自农民的新工人是个由下而上进入劳动力商品市场的过程,最后两者共同汇集到劳动力市场出卖自己,受资本家压迫和剥削。 其次,他们从父辈那里得到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模糊认识,同时又能深刻体会到血汗工厂对工人的摧残,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一群体的特征看作为联系新老工人的过渡状态。过渡状态是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状态。但是,鉴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对立的客观存在,阶级力量的对比是个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本阶级内部的这种均衡就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资产阶级的危机引起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在近些年来广泛展开,老工人因为仇恨和绝望所产生的清算修正主义集团的斗争必将达到一个新的政治高度,那么其后代的政治意识就会向着自己长辈的水平看齐,并将这种力量传导给新工人的主体部分,使其阶级意识迅速迈过“工联主义”实现阶级意识和政治意识的跨越式发展;如果资产阶级的力量长期保持优势于工人阶级,那么,兼具无产阶级政治意识与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这类新工人被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工人的工联主义倾向所拖累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我们静态地观察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组成,并忽略掉来自老工人的后代建立在新老工人之间的历史联系,且假设资产阶级长期处于优势地位,那么,新老工人之间的阶级历史就中断了,我们就可以做出新工人的阶级历史不到30年的结论。而要改变这一结论的,将是一场把所有工人阶级都卷入其中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这一阶级斗争的方向将是指向社会主义革命的。



节选 程广胜《当代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分析》
附全文链接  http://www.reviewing.cn/gongyun/2009/0426/article_866.html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