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无产阶级看历史
» 许世友封建习气到死,坟前无数茅台酒瓶见证阶级性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9567
|
回复:
7
许世友封建习气到死,坟前无数茅台酒瓶见证阶级性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052
精华
3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星火燎原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05
积分
147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3-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5-26 12:47
|
只看楼主
银光图片
许世友封建习气到死,坟前无数茅台酒瓶见证阶级性
收藏
分享
查看数:
101
|
评论数: 0
|
来自:
星岛环球网
摘要
: 核心提要:许世友将军是中国倡导火葬以来,第一位被特许土葬的将军。将军生前多次提出“自古忠孝两难全,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葬在母亲身边,以尽孝道。”1985年10月22日,将军病逝后 ...
9.gif
(72.98 K)
2011/5/26 12:49:56
核心提要:许世友将军是中国倡导火葬以来,第一位被特许土葬的将军。将军生前多次提出“自古忠孝两难全,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葬在母亲身边,以尽孝道。”1985年10月22日,将军病逝后,中央批示: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特殊对待,准许回老家老松林土葬。因此,许世友将军的次土葬,是毛泽东留下的、邓小平批准的,这是特殊中的特殊。
图片来源:中华网 文章来源:星岛历史频道综合
许世友将军墓地是由南京军区修建,约90平方米,墓碑由杨尚昆、徐向前等以私人名义所立,碑文由书法家范曾题写,正面是遒劲挺秀的七个行楷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背面为纵行书写的行楷小字,飘洒俊逸,铭刻着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
许世友将军墓地内部构造为棺套棺,棺摞棺,内棺为将军生前战友尤太忠从广西采伐的楠木制造而成的。为表达对将军的悼念,灵柩内存放了两瓶茅台酒和两把手枪。酒与将军一生结下不解之缘,而将军对茅台却情有独钟,故将军又称“酒神虎将”。
枪是将军的心爱之物,陪葬的两把手枪中:一支毛泽东所送的,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的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所用手枪;另一支为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赠的左轮手枪,将军生前战功赫赫,枪自然是最好的见证。
许世友将军的军人气概、不羁个性、忠孝两全,都让人钦佩不已。尤其是他过人的酒量,更让人佩服之至,后来人祭奠将军时一般会洒下一瓶茅台酒。
祭奠将军者留下的酒瓶排成长龙。
有传言说将军去逝前后,曾发生了几件谜一般的事件:刚挖好的墓穴起了一道霞光;遗体告别仪式的同时,突然下起大雨;魂归大别山时,鸡不鸣狗不叫等。这些事件给将军的土葬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八病区告别了尘世,享年80岁。
北京医疗条件那么好,许世友为何不愿去呢?当时,许世友就十分清楚自己肝癌的凶险,他怕到了北京,就回不了南京,更回不了他的新县老家,那么,又怎么能实现他死后土葬的愿望呢?
对承办许世友的丧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均未涉及遗体究竟是土葬还是火化?当时除少数落后地区外,全国都禁止了土葬。南京军区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许世友遗体的处理是特殊的、例外的。
那还是在195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默默地传阅着一份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实行火葬的《倡仪书》。
当时,在这份《倡仪书》后面签名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康生、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
不久,中共中央召开八大。当《倡仪书》传到许世友手中时,他不仅没有签名,还找到毛泽东,表示自己对火化的不理解。
许世友是个出了名的孝子。这一点已闻名四邻。而每当许世友自己做错事,他便会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认错。
许世友自参加红军后,睡梦中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他的部队两次路过敌占区的家乡,他都冒险回到家中探母。1952年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请假回家看母亲。此时,离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经有20年没有相见了。
那天,许世友翻身下马,见自家的门口走着一位老婆婆,一身褴褛,灰白的乱发犹如一堆乱草窝,脚上穿着露出脚趾的破棉鞋,身上背着一捆柴,许世友在那苍老的脸上寻找着20年前的记忆,却面目全非。还是母亲认出了儿子:“你是友德娃吧!”
“娘,我是友德啊!许世友“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家面前,母子抱头痛哭。许世友为母亲擦擦眼泪,站起身,从母亲那弱小的肩头卸下那捆树枝。他想到自己年迈的老母至今还过着这种艰苦的日子,实在有愧,便又“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母子俩再次抱头痛哭了半个小时。
“友德娃啊,你大老远来家一趟不容易,俺替你烧水喝。”许母颤颤地起身,回屋里烧水。而跪在地上的许世友没有母亲的发话,就一直跪在那里。
活着要尽忠死了要守坟
1957年冬天,这时已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他又一次回家。此时,许母已是78岁高龄。那天许世友到了家许母正在喂猪。许世友在她的背后轻轻地喊了一声:“娘,俺回来看你了。”
许母回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然而,那朵“花”很快没有了,她说:“友德娃啊,俺已是78岁的人了,俺母子俩是见一次少一次了。”她双手颤抖着,抱着许世友痛哭起来。
许世友这位全国闻名的将军,在母亲面前却像个孩子,他伴随着母亲,呜呜地哭。
1959年许世友探亲,许母已经作古。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1979年10月22日,许世友决定死后回到母亲身边,他有了土葬的想法。于是,他给大儿子许光写了一封信:
许光:邮去现金伍拾元整,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74岁了,身体很好,活到八九十岁,也只有十多年了,你们可以先作准备。
许世友 10月22日
1985年刚过了元旦,许世友交代秘书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党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将军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他经常在朦胧中询问报告是否有了回复。
许世友要求棺葬的报告送到北京,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领导传阅,全国解放后,除了任弼时、毛泽东没有火葬,谁有这个胆量要求土葬?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最后,报告送给了邓小平,请他拍板。
一纸通行证司令魂归乡
邓小平最了解许世友,他瞻前顾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全中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0月26日上午,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南京军区,郑重地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一连说了七个特殊,这在当今中国领导层中,谁能有这种评价和待遇呢?鉴于邓小平对许世友的这些高度评价,谁还能提什么意见呢?
10月31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向许世友遗体告别时,刚刚还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瞬间突变,电闪雷鸣,持续了20分钟后,天空又是一片晴朗。有人神秘地说:“老天爷哭了,它这是为许司令送行啊!棺木的原材料,是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派人到广西的原始大森林里采伐的楠木。南京军区工程机械连在10月22日来到了万山之腹的许世友家乡新县许家泵的墓址,开挖墓穴,迎候老司令魂归故乡,归依高堂。
许世友土葬的消息并没有公开。灵柩归故里的日期只在极少数高层人物的掌握和筹划之中,越发将许世友的葬礼搞得神秘化,人们都在暗地里窃窃猜测。
11月7日晚11时,护灵柩的官兵们突然接到整装出发的紧急通知,担负护送灵柩的负责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范志伦在11月8日零点整时举起右手,用力一挥,朝灵柩车队低声命令:“出发!”
11月9日凌晨车队抵达新县许家泵。由于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车队抵达时又是半夜时分,所以,没有任何人迎接,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
许世友灵柩到达墓地时早已等候在此的工兵官兵们忙开了,除了铁锹铲土的声音,四周静得出奇。墓穴不设碑 灵柩藏宝物
东方终于露出一丝鱼肚白,千山万岭披上彩霞之际,隆重而又秘密的特殊葬礼终于顺利完成,我们的老司令许世友同志终于入土为安。从此,犹似唐诗宋词中描述的青溪绕田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景:英雄许世友之墓。
许世友的坟茔紧靠着父母的墓穴,了却了他“死后尽孝”最后的心愿。墓穴坐落在青山绿树丛中,却没有任何的修饰,当时中央规定,不许设墓碑。可是,由于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反映,一年后,由王震出面提出,为许世友竖了一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著名画家范曾手书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到墓前瞻仰的人们,暗地里传说着许世友的墓穴中存放着几件“宝贝”,这确有其事,也是公开的秘密。为了寄托哀思,在灵柩里放了几件物品:许世友生前戴的奥米茄手表,天天收听的半导体收音机,一瓶茅台酒,一支心爱的猎枪及一百元人民币。
有人说,这几件随葬品了不得啊!它们有着特殊的意义:酒——壮胆;枪——打鬼;钱——买路。许世友到哪里都会通行无阻!
许世友越战前喝酒选将打下谅山
1979年,中越开战,中央军委任命许世友上将为解放军东线前线总指挥。
为选副将,许世友拿出三瓶茅台和一位将军对饮,酒尽菜光,两位将军握手结盟……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军区管理处陈良顺负责接待。许世友和军区干部见面,秘书准备了发言稿。他照着念过两句就显出不耐烦,把那几张纸扔到一边,自己随意说,干脆明了,有啥说啥,没一句修饰或客气话,5分钟完事。以后,凡是开会,他总是这样:人越多,讲话时间越少。陈良顺跟随许世友日久了,了解也不断加深。许世友除了睡觉,平时只穿军装,在穿衣问题上无须任何人操心。
吃饭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在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他的工资大部分是买酒喝了。下酒菜最好是野味。
社会的发展已经提出生态平衡和保护野生动物,许世友对此也难以接受。军区拟定下发禁止打猎杀生的文件,要让许司令认可才能真正起作用。文件到了许世友手中,他大笔一挥,批上个人意见:不许打猎,打鸟还是可以的吧。文件批下来,军区的“秀才”们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许世友出门从不进剧院、商店、宾馆,不是奔野外就是进兵营。
花木与庄稼比较,他喜欢庄稼;舞场和操场比较,他喜欢操场。
许世友盛年之际,喜欢与战士比武,一条木枪神出鬼没,练对刺,常把战士的木枪磕上天去。来到广州后,他还喜欢同战士较量。拼刺时,他确实余威犹在,普通战士不是对手。他喜欢与强者比试,盛名之下,那些剽悍的“尖子”也不免有点心虚,何况他又是司令员,动手之前战士先失了锐气,所以比试的结果仍是他胜利。实在说,许世友手里确实有些“绝活儿”,比如对刺时磕飞对方手中枪,那是类似关云长的“拖刀计”,岳飞的“回马枪”一样的“绝活儿”。但是,在他70多岁之际,仍然把战士的枪一条条打飞,其中也有战士相让的因素在里面。每当许世友磕飞战士手中木枪时,便开心地哈哈大笑。
“哈哈,怎么样,宝刀不老吧?”许世友横枪大笑,指战员们便齐声喝彩:“许司令不减当年!”
不减当年的许司令,壮怀激烈地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在广西前线,他是司令,还须选个副司令。许世友捏着下巴踱步,回想他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一个一个在脑子里过筛,终于点出一个名字。
“刘昌毅现在怎么样?”
“可能快退下来了,听说已经半休……”
“妈拉个×的,这一仗不让他打,以后就打不上了。就请他来!”
许世友虽然点了将,心里也不无犹豫,“但愿他宝刀不老。”
当时,刘昌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被许世友请来广州。人看上去还是老了,但双目炯炯,心气很高。
谁也没见过许世友询问刘副司令的身体状况,更没见许世友和他谈谈对于现代战争有什么研究和考虑,只听到让准备酒。
喝掉三瓶茅台,还让上酒。他们开始只是叙旧情,回忆当年的九死一生。喝到后来,两人已是无话不说,敢争敢抬杠。 许世友酒气逼人地问:“酒喝三瓶了,还敢开瓶吗?”刘昌毅豪气冲天地说:“天下没有会喝不会喝的事,只有敢喝不敢喝的人,九死一生过来的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许司令喝到哪儿我就喝到哪儿!”
这场酒喝下去,许世友云山雾罩,睡了一天。刘副司令醉了两天。
许世友感动地说:“真是好汉一条,不怕死。副司令就是他了!”不能简单地由此而言“许世友喝酒选将”。那是多方面考虑比较的结果,喝酒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何况,许世友对此也讲了很有哲理的一段话:学会打仗并不难,难舍命对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选将之后就是出兵。许世友带兵有大将风度。部队向前推进,遇到困难很多,不断有报告来,事多得叫人发毛。许世友不紧张,不着急,甚至根本不操那份心,把报告扔一边。他只管大的军事行动,下达命令让各部队执行,完不成就军法论处。
部队打下谅山后,中央命令撤兵。
许世友望着军用地图沉吟,迟迟不下命令。他伸出小胡萝卜粗的手指头在地图上比画:“全是平原了,坦克大炮正好发挥用场了,不要两小时我就能到河内。” 可是,从整个国际形势来看,我们不无后顾之忧,要防备有人在我们后面捅一下,沈阳军区方面压力很大,中央一再下令后撤。
许世友表示服从命令,同时又坚持拖一下:“拱一拱,我再拱一下……”
许世友是希望将越南主力从柬埔寨牵回来。他对部队领导说:“我们再前拱一下,吓唬他们一下子!……”
他派兵出谅山几十公里。当时,越南的政府机关纷纷撤出河内。
接到报告,许世友哈哈大笑,捋起袖子,晃动着粗大的胳膊说:“吓屁了不是?撤了,屁滚尿流!”
战罢凯旋时,许世友阴着脸下令:“我回去不许通知人,不许搞迎接。谁走漏消息我毙谁!”
可是,一位部队领导想,这么大事不报告中央怎么行?便将许世友回来的日期报告了中央军委。于是,广东的领导同志都知道了,提前赶到机场热烈欢迎。
许世友乘飞机回广州,刚走到机舱门口就骂出了声。因为他看到了欢迎的人群。 前来欢迎的首长,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是位老资格的党政领导人。他满脸是笑,热情地上前迎接,伸出手握手。许世友上前一步,一把握住那只手,猝不及防地用力握去。“哎哟!”那位首长痛苦地叫了一声,几乎要倒下去。“妈的,叫你们欢迎。”许世友大步而去,钻进了汽车。
许世友就是这么一个人。
开庆功大会,中央派王震同志前来参加。派年轻人来不行,许世友不买帐,只能派王震这样的元老。许世友倔头巴脑只尊重老的。
许世友是解放军一位有着特殊经历和功绩的又富有个性、特色的传奇式将军,所以,人们对他的某些弱点都能善意地给予谅解。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红石头 于 2011/6/1 14:48:0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16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红色喀秋莎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09
积分
704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17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5-26 15:55
|
只看该用户
许和尚这个国外称之“草包司令”的酒桶,在1949年前,可谓战功卓著,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立下了汗马劳功的。但他是反文革的,主席去世前叫他读《周勃传》,意即叫他学周勃辅佐文革建立起来的工农政权,可是在关键时刻它却随了叛徒华国锋,最后终于投向了卖国贼邓小平的怀抱,当了可耻的叛徒。
关于1979年许和尚指挥的东线作战,其结果也是大败而回。没什么好吹的。在所有交换的战俘中东线也是最多占了总数的85%,让中国人民解放军蒙羞。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53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陆霍
组别
金牌会员
生日
帖子
255
积分
187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0-12-28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5-26 23:15
|
只看该用户
红色喀秋莎同志,1979年解放军对越之战并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失败是失得其所。
坟前那么多茅台酒?!这得花多少钱啊。而多少革命烈士,连墓碑都没有,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号?!
陆霍 最后编辑于 2011-05-26 23:18:13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16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红色喀秋莎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09
积分
704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17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5-27 11:01
|
只看该用户
回陆霍同志:1979那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败是必然的,实际上也是铩羽而归。
许饭桶愚蠢的是在前方已经撤兵的时候,准许成都军区辖下的50军(预备队,一直未参战)去接应围困谅山的前卫部队,结果一触即溃,该军的某团(164团???记不清了)在被越军反包围未成形的情况下,仓皇砸毁电台,烧掉密码,决定突围,结果全团2000多人,有1900多战士当了俘虏?占了此战全部俘虏的85%.....
真是他妈的令所有军人蒙羞。人家东线打先锋的55军(国民党陈明仁的起义部队)163师,一直打到谅山奇穷河边,前锋直指河内,最后徐徐而退,也没有战士当俘虏,
而许草包在部队已经开始撤退的情况下,令还在国内的50军越境,这才是他的败中之败,狗尾续貂,
同韩战中麦克阿瑟搞第二次仁川登录、悬在海中既无法登录、又无法后撤、结果还是调动驻大西洋舰队才狼狈的撤出,在世界战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笑柄。
这个许草包同麦克阿瑟相比:它们的败笔同样令天下军人笑话。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7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欧阳伐北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6
积分
19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27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5-27 17:17
|
只看该用户
老许,主席高看他了。还不如黑旋风李逵。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95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打右灯向左行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9
积分
8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8-14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8-14 11:59
|
只看该用户
这家伙真是丢贫民百姓的脸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7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牛牛饮水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926
积分
557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7-01
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8-14 15:31
|
只看该用户
自古忠孝两难全,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葬在母亲身边,以尽孝道
好个许大草包啊!你名义上革命了一辈子,居然到头来满脑子还是这种忠孝仁义的封建道德!去TM什么忠孝!无产阶级只要全人类的解放,从来不懂什么狗屁忠孝!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新闻.评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