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大肆横行的今天,  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什么样的口号、手段和策略能够切合当今社会实际,  真正唤起千百万民众同心干?   这个问题本人在五年前乃至更早的时候就向一些革命的同志提出过,  但是有几个人认真思考过?  甚至有人指责本人总是急于成功,  这类人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自己又在干些什么呢?   如今近十年过去了,  一切依旧,  这类人依然心如止境,  整天忙着个人私事而不愿深入工农,  这又算是哪门子革命?
话说两头,  我真不知道一些人的马列是怎么学的, 墨守成规,  死抱教条,  还真可笑,  既然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当权者一方面挂着“社会主义”的招牌,敲打着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锣鼓,鼓吹着“一切向钱看”的实用主义的破喇叭,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进行无孔不入的欺骗宣传,利用一切手段推行血汗工资制度,诱骗劳动。另一方面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强化官僚军事机器,实行法西斯专政的恐怖政策,用不断提高定额,提高生产指标、延长劳动时间、追索上缴利润等强制性的手法来奴役劳动,敲骨吸髓般地榨取剩余价值,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深入工农中去呢?  既然当权者可以利用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破锣鼓奴役人民,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内涵,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赋予新的内涵?   难道三、四十年代的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可以用,   现在就不能赋予新的内涵为我所用?  既然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社会财富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那么属于劳动人民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被一小撮乱贼臣子颠覆了,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资产阶级所剥夺和控制,那么为什么不能赋予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内涵来统帅爱国主义, 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重新夺回来?   墨守成规,  死抱教条,  原封不动照办过去的基本理论,  那么在今天早己变化了的中国社会里根本没有可以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革命的最终目的与最初目的是不同的, 不可能一开始就提出过高的要求, 那样恐怕连一般民众百姓也不会响应, 一切手段策略的运用都必须围绕有利于革命的最终目的, 为这个最终目的服务。这里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我们谈论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就在这里, 但长期性和复杂性, 紧迫性和灵活性, 两者并不是矛盾的,   不能一说到爱国主义就不看内涵一律反对,  也不能一说到紧迫性和灵活性就说是急于求成,  如果连这一点都不理解, 不会结合现实灵活运用,  以为仅凭发表几篇批判文章后就可以了,   那么必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