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我们该怎样对待薄?(修改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
薄王事件可说是八九以来最严重的政治事件,这个事件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左派内部分歧严重,难以弥合。究竟,我们该怎样对待薄?
这是一个严肃的重大问题。
我想对簿的认识也要辩证地看,既看他的过往,又要看他的未来的可能性,既要看到他过去的说和做(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反),还要看到他未来转向真正的言行一致的走向人民阵营的可能性(从逻辑上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我们对待他的态度,首先的着眼点在于,怎样能够凝聚起人民的力量。
人民(普通的民众)对薄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认为可以凭感觉就能判断。左派(革命派)的许多同志认为民间支持薄的并不多,究竟怎样?我觉得尚不清楚,需要调查。如果把支持换成同情的话,毫无疑问,大多数民众是对薄抱同情的态度的。如果这个事实可以认定,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是用阶级分析的语言去批评(不管是含蓄的还是生硬的)他们的同情,让他们抛弃这种同情呢?还是应该对他们的同情首先抱以理解和认同的态度,并且同他们一道争取薄的逻辑可能上的革命性转变?
如果我们照后者做了,会不会妨碍我们指引民众走向正确的方向——丢掉幻想迎接斗争?或者,我们该怎样做,才既不凉了理论肤浅偏重感性认识的民众和挺薄派的心,又保证我们的正确方向和积极影响?
我想,正确的是,我们首先不要去指责群众,并且积极赞同并一道去实践民众拥有的那些正面的要求,比如,要求尽快公布对薄的调查结果,开放民意,解除对左派网站的封禁,让媒体和民众可以和薄见面,支持薄曾有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引用和真正改善民生的政策,并用这些引用和实践来质疑政府对待薄所采取的措施,等等。这样,我们才可以既团结民众,又避免把薄简单看成走社会主义的真英雄,同时保证斗争的正确方向。退一步说,即便日后薄并没有革命性的根本转变,也不等于现阶段我们选择支持他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转变的可能性,就是我们以薄为焦点团结群众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是简单的策略,也不是迎合群众。
下面是转自网友博文记录的可以利用为武器的薄的话(大家还可以多搜集):
1、“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可谓部级干部首次承认中国的资本形式),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2、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整体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老百姓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贫富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百姓有急用却没钱花、不敢花;这样矛盾的消费状态,经济自然会大受影响。
3、过去30多年,低成本劳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将带来道义上的后果。过去中国人均GDP七八百美 元,现在已是几千美元了,还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说不通。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力搞加工贸易,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进步,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走不动了。
4、三个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我党的执政基础是工农大众。90年来,广大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就是因为我们党一直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首先就要在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要注重劳动的价值。如果任由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人们自然会怀疑党的政策,随之人心涣散。存在决定意识,分配决定生存条件。这些年一些国家的群体性事件、以至动乱,背后的原因不少是贫富差距过大,值得我们反思。
5、我们提出实现共同富裕,马上有人讲,这当然好,但急不得,要等到经济实力做大才能解决,现在不是时候。还有人讲,抓“共同富裕”会影响效率,贫富差就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你共富了,就没动力了。还有人讲,低工资正是咱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能丢,否则会造成资本外流。甚至有人批判:你这是走“回头路”,是要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6、尽管自作聪明的人很多,扣大帽子的也很多,但解决差距的问题还是不能等,如果真正到了“两极分化”,那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到那 时候,有了10%或者20%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们属下的跟班和“精英”,你再去和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去解决了。
7、单靠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欧美搞市场经济二三百年了,可谓十分成熟了,但到现在也没有自动修复。从几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国看,德国70%最贫穷的人口只拥有财富总额的9%;英国10%最富有的家庭占据私人财富的44%;美国20%的富人占有50%的财富,而千分之一的顶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国10%以上的财富。这能说明市场可以自行修复吗?
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出现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它们并非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出现分配不公,加上灰色、黑色收入差距,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家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调节。
8、有些人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大锅饭”,而现在一些人住豪宅、开跑车,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发愁;另一些人却为生计四处奔波。把“共同富裕”和 “大锅饭”相提并论的人,看来需要做点最基础的社会调研和道德。事实证明,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不能干,就看想干不想干。毛泽东主席讲过:“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9、有些人担心,追求共同富裕会耽误发展,主张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其实,做大“蛋糕”和分好还“蛋糕”不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 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群众感叹:“三十好几难拜堂,只因至今没买房。” 当年,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现在坐江山,就要给老百姓盖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盖好了房子,老百姓心里踏实,社会自然就稳定。大规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园式的,生活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励我们,说这是“一大善举”。
不但要建开放高地,还要建道德高地,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越性。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私人占有、两极分化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落后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充满朝气和正义和先进的文化,所以是先进的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 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10、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说到底,和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共富。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不但没有和谐,还会问题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11、对贪官污吏说出了这样的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2、腐败大案要案让人警醒,而“小贪小腐”面宽人多,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认为,小牟私利、法不责众,所以收红包,拿购物卡,“捞外快”, 打“业务牌”,曲线敛财;一些权力部门的干部,变着法子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强调,腐败往往有个量变到质变,渐进到突变的过程。无论对“大贪”还是“小腐”,我们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3、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14、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15、脱离群众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的干部,心思不在群众,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不屑于跟群众打交道。去年的“大下访”和今年 “大走访”,接到1.8万个积案,80%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还有一些干部,长年 “走读”,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这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16、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有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反躬自问,有没有这些问题?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提得起来”,一定要多用、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17、革命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去为人民办事,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反之,你文化再多再高,背离了这个宗旨,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次“打黑除恶”,群众寄来1万多封举报 信,80%是实名举报,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胜负、政权兴衰,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
18、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
从上述这些话,很可以看出薄是懂马列毛理论的,关键在于他的立场——他会不会站在他所懂得的这些理论的立场上。即便这些话是他的作秀,但是我们就姑且把这些话当真,并用这种真来去谴责和质问当局,并用这种谴责和质问来声援薄,促其真正的转变。
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呢?请大家探讨。
还有一个应该说明的问题。
我们看待此前的薄和我们现在怎样对待薄要区别开来;我们这些自称革命者对薄要从阶级立场、历史地认清薄的实质,和我们团结民众声援他那些明确表述的内容所蕴含的符合于马列毛、社会主义的成分,也要区别开来。
看待此前的薄,就是我们这些自称的革命者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不能被他的口头表述所迷惑,要进行阶级分析,要分析他整个的成长和工作历程,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一般可以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他并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个忠诚捍卫当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果说薄事件是路线斗争,那么这个路线斗争只能是资产阶级统治者内部的路线斗争,而绝不是走资本主义和走社会主义的路线斗争。这就是目前为止薄事件的实质。
但是这种实质,并不等于我们对待他和对待其他统治阶级派别、成员一样。因为,薄事件造成的反应,统治阶级和一切反动媒体与普通民众的反应基本相反。因为统治阶级恰恰容不得薄口头上的那些革命性的话(尽管薄只是说说而已),而老百姓恰恰欢迎薄口头上的那些革命性的话(尽管目前而言薄只是说说而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两方面都把薄的那种口头上的革命性的话当真了。当然统治阶级是表面上的当真(背后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老百姓则大部分是真正的当真。这才是我们要区别对待薄和其他统治阶级派别、成员的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支持薄。但这种支持,绝不是无限上纲的支持,把他当做毛泽东再世。而是坚决肯定薄说出的那些正面表述马列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话,通过这些话来强调,薄是真正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薄是真正要为人民服务的。而且通过薄王谷事件整个过程中的自相矛盾和各种疑点的质疑,来突出薄所受到的冤屈和打击,以这种突出向人民展示整个统治阶级的黑暗和反动。这样的支持是我们团结群众凝聚群众,让群众感觉我们是人民一分子的基础。
同时,这样的支持,存在着改变薄的可能。如果他看到了声援他的人民的力量,看到人民所声援他的实质内容,不管是从投机考虑,还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他都会愿意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这正是我们支持他的目标之一。
当然,薄的转变与否,要看实际形势的发展,以及统治阶级是否会给他重生的机会。而且,即便是他政治上有了翻身的机会并且举起了社会主义(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帜,也不等于我们就盲目地相信他,而是一如既往地听其言观其行。只要他没有悖离革命事业的需要,我们就应该支持他,继续地争取他的积极作用。
话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支持他,也要警惕他。一切的标准在于是否言行一致地走社会主义,言行一致地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
写的很罗嗦,但也许有必要吧。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