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扇耳光,广东准备摘掉穷帽子 ??? [复制链接]

1#
转载者按语:广东不是全国最富欲的省吗?改革开放的前哨标兵不是广东吗?三十多年了,现在准备摘掉穷帽子,看来河蟹当局吹捧三十年的共同富裕,原来是官富、商富、恶霸富、黑社会富、的少数人的富裕啊???


                         扶贫工程明年开展新阶段 广东要摘掉穷帽子

                                     联合早报(2012-02-26)

  两年前,当广东中旅集团办公室副主任王坚沿着田间泥径步行,裤腿沾满泥巴踏进梅州市五华县福兴村的贫困家庭时,他才真切感受到“穷广东”的存在。

  不足30平方米的昏暗土坯房里,挤了一家五口人,凹凸不平的土墙被烟熏得发黑,几张硬木板搭成的床,是家中的唯一家具,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每逢下雨,屋里会滴滴答答地四处漏水。

  即便在广东已生活多年,对“穷广东”略有耳闻,但看着村民饭碗里乏善可陈的食物,孩子们沾着泥土的小脸,王坚还是对眼前的画面感到震惊。他说,自己很难想象,富裕的广东原来真有这么落后的地区。

  就在王坚踏进福兴村贫困家庭的同年,距离村庄350公里外的省会城市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它向世人展示了南中国的经济奇迹。这一年,广东的经济总量超过4万5000亿(人民币。约9000亿新元),继续坐上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交椅,是当之无愧的富裕省份。

  但另一数字同样在广东真实存在。和福兴村一样、全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贫困村,广东一共有3409个。

  去年,广东的人均经济总量超过了7000美元(约8803新元),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而与此同时,广东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人民币,下同)的贫困户,在2009年的数字有70多万户,共计316万5000人。当广州、深圳一线城市每平方米的住房均价超过一万元时,还有225万6000名广东民众仍住在泥砖或茅草房里,而后者大约需要1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线城市1平方米的住房。

  光鲜的GDP数字背后还有少为人知的另一面:广东贫困户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14%,远高于全国4.6%的平均数字。

  “中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对于广东表现悬殊的区域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有这样的描述。他说,作为先富地区,这是“广东之耻”。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未解

  “雪耻”的重要部署是大动作扶贫。2007年12月,汪洋出任广东省委书记的第十天,就前赴粤北山区调研“穷广东”,他说,“幸福广东不是少数人的幸福”“必须坚决打好缩小贫富差距这场硬仗”。

  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工程自2010年3月开始启动。区别于以往模式的是,此轮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在这被称作“双到”的扶贫部署下,省直单位、中直驻粤单位、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挂点帮扶”,粤东西北14个市及下属单位则与贫困户“直接帮扶”。

  每个贫困村有对口的帮扶单位,每家贫困户的“脱贫”工作,都落实到不同干部身上。

  扶贫成效是对单位与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相关标准逐项进行细分。定点的贫困村与贫困户是否实现脱贫,甚至可能影响官员的政治前途。

新上山下乡运动

  这一场大规模的扶贫,被广东媒体称作新一轮的“上山下乡”运动。全省来自5000多个单位的1万1524名干部,背上行李分赴散落不同地区的贫困村,挨家挨户摸底调查,为每名贫困户建立档案卡,并细致研究脱贫办法。促使广东中旅集团王坚走进福兴村的,正是这场“新上山下乡运动”。

  “重点是帮助造血,而不是输血。”王坚说,除了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扶贫干部的重点工作是,根据每家贫困户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脱贫的建议,“绝不只是简单捐款而已”。

  对这一轮扶贫,广东有硬性要求:经过3年时间,在被帮扶的贫困人口中,80%以上要实现人均年收入达2500元,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各地扶贫收效不一

  据参与扶贫的韶关翁源检察院罗声群的观察,广东此轮扶贫确有收到具体成效,落实到个人的模式,令参与其中的人员增添了责任感。尽管广东过去也一直在扶贫,但他认为,相比起来,过去的模式比较“泛泛而谈”。

  扶贫核心是产业的帮扶,包括邀请专家与种植大户为村民传授农作物种植的经验,指点销售渠道等,但并不限于农业。在罗声群参与的翁源翁城镇腊岭村扶贫工作中,对口帮扶单位还鼓励村委入股一家水电站,每年收取相应分红,以此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一些贫困村的面貌自此开始发生改变。根据广东省扶贫办去年公布的数字,在广东的3409个贫困村中,有8个村投入了1000万以上来改善村容村貌,但也有423个村投入不足50万。另一个数字是,广东的贫困人口中,去年已有80%以上达到了2500元的人均年收入,实现了最初定下的目标。

  罗声群也指出,大多数扶贫的对口单位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并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但也有部分单位属于“走过场”,或者经济实力原本就不足,这导致“各地的扶贫收效不尽相同”。

新一轮扶贫明年启动

今年是广东这三年“贫困战”的最后一年,相关考评也将于今年做出定论。根据计划,这一轮扶贫结束之后,广东从明年开始又将启动新一轮扶贫,并将实施不同的标准。仍旧是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三角各市对口帮扶的制度,省一级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而扶贫干部驻村的制度也将长期化。

  “摘掉‘最穷地方在广东’这顶帽子”,这是汪洋继“广东之耻”一说后,向全省提出的要求。依据广东省“五年内完成这一目标”的安排,在继续扶贫的同时,广东高寒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村落,也将在近年陆续完成整体搬迁,富裕广东的这顶“穷帽子”,有望在2015年彻底摘掉。

  中国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曾说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裕”。在这一经济政策下,30余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乃至全中国的“先富人群”早已形成,“先富”之后的下一步,将如何实现“共富”,这不仅是在富裕的广东省,也是全中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济增长 扶贫难度更大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区域发展严重失衡、贫富差距悬殊一直是长期未解的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差异也愈发加大。

  今年1月的广东省“两会”上,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国箱指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最大特色,而这是中国任何地区和省份都没有的现象。

  一个数字证明了谭国箱的话。广东2008年地区发展的差异系数为0.746,高于全中国0.58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发达省份,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个数字的极限是0.8。

发展策略向珠三角倾斜

区域差异不断扩大

  快速发展的珠三角无疑是广东的富裕地区。珠三角的面积仅为全省的23%,但吸引了全省53%的常住人口,经济总量高达全省的80%。而发展相对落后的粤北、粤东西两翼,部分山区的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全中国。

  除了交通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外,广东财政投入长期向珠三角一带倾斜,包括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在这里,也被视作造成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因素。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指出,尽管广东当局近年加快了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但在粤北与粤东西两翼,目前的基建投入仍然远远不够。

他说,中国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为主,内需拉动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因为交通等因素,广东周边地区吸引的资本一直较少,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珠三角与粤北、粤东西两翼差距的增大,当局也在正视这一问题,像近年的“双转移”政策,正是推动落后地区发展的举措。郑天祥说,“但平衡起来并不容易”,对于投资者而言,交通、物流成本、时间成本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郑天祥认为,广东近年“双转移”的成效,目前来看还不尽理想,但他也指出,为配合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企业所得税率规定为25%),广东目前也在向国家申请在该省相对落后地区实施这一政策,以带动这些地区发展,“如果这一优惠税率得以落实,将会有力地促进粤北、粤东西地区的发展。”
最后编辑孙春茂 最后编辑于 2012-03-01 09:14:17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whdgmh 于 2012/3/6 16:20:1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国家有个扶贫办,各省都有扶贫办,年年扶贫年年贫,根子在哪?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TOP
3#

广东不是全国最富欲的省吗?改革开放的前哨标兵不是广东吗?三十多年了,现在准备摘掉穷帽子,看来河蟹当局吹捧三十年的共同富裕,原来是官富、商富、恶霸富、黑社会富、的少数人的富裕啊???
TOP
4#

那里不是扶贫,而是应该抢劫有钱人。2000年我在广东东莞是,那里一边是灯红酒绿,另一边还有许多低矮的土坯房子。里面还有卖淫女!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