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篇体现异质思维的“杰作” [复制链接]

1#
一篇体现异质思维的“杰作”
─简评《人民日报》评论部“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作者:迭飞

异质思维指不入主流、与主流格格不入思维。自从《人民日报》评论部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出来,排山倒海般批判文章在网络上涌现,难得一见赞同。由此想到一个时髦用语:异质思维。若以网络民意主流为参照系,“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堪称“异质思维”“杰作”。现在还没有拿到纸质媒体让公众评论。估计,届时,这一不代表人民利益“异质思维”还要令评论部评论员们难堪。

这是一方面参照系。另一方面,即便以《人民日报》本身作为参照系,“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仍属于异质思维。为什么这样判断呢?

先从文章以评论部名义发表说起。大凡重要的能代表报社、甚至党中央的文章,一般皆以评论员名义,或者升级,以编辑部名义才更具有权威性。文革时期,凡重要和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的文章,无不以二报一刊编辑部名义。“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如果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下一步要在全国推开,那末,为了号令天下,理应采用评论员,或直接采用编辑部名义。要么报社考虑不周,要么另有隐情。就是,无法采用编辑部名义,于是只好退一步,用评论部来混淆视听。

再从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读者一定会对异质思维加深印象。不用多举,三个例子足矣。

其一:路径锁定的忧叹。路径是个电脑用语。大凡熟悉电子计算机的朋友皆知,没有路径,是无法进入电脑任何一部分。《人民日报》评论部先生们神通广大,竟然被锁定了,还要发出忧叹。能够锁定的一定与之相比还要神通广大的力量。这个力量才是代表人民利益《人民日报》的主流。吴邦国委员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政规定的“五不搞”,就是代表了社会的主流。当然也是《人民日报》的主流。

其二: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真是不打自招,三十多年来,他们所谓的“改革”目标,原来是在啃社会主义骨头。骨头有软和硬之分。软的就是指在人民群众没有觉悟情况下,糊里糊涂就被资本主义改革派啃掉了。而现在,人民群众终于觉悟了,起来响应吴邦国委员长五不搞的号召,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园,于是才会引发他们难啃的感觉。他们的前苏联同行啃起来,一点也没难啃的感觉啊。舒服得很啊。党报《真理报》一直充当他们的喉舌。唯独中国相反。《人民日报》没有充当他们的喉舌和急先锋。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其三: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实在是出于一种无奈,才会使用这样的句式。两者其实都不要,只不过面临二择一难题,才会被迫选取其中之一。《人民日报》主流一直在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都是网友们有目共睹的。自我完善不是相对追求完美吗?共同富裕就是相对完美之一。重庆正在大力提倡。共同富裕的改革,正在努力消除危机。这样的改革才是全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改革。资本主义改革派停止这样的改革,才会引发危机。资本主义改革派才是口头上高唱“改革”,实际上停止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派别。

最后,要强调的是,即便资本主义改革派如愿以偿,123家国有企业悉数“改革”到私人的腰包,迫使中国又回到解放前,也于事无补。中国人民早就领教过了,蒋介石的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相对于全中国人民,依然是一种异质思维。莫非当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派们要步蒋氏异质思维后尘,重新再来一次覆灭?!


2012/2/29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whdgmh 于 2012/3/9 11:47:21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寻找真理并不难。真理存在于特别能引起激动和愤怒的交汇点上。
TOP
2#

无产阶级不要改革开放,无产阶级要革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命。
TOP
3#

这分明是“困兽”死亡前的“垂死挣扎”!

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道路终于使它再一次的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因此,资产阶级为死亡前要革命了。

问题在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都崩塌了: 不革命是死,革命?将死的更快。

资本主义道路几百年来就是这样的反复的在死亡的道路上折腾,他的撅墓人也因此诞生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