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梗概革命立场上的观后简评
从一年前的黄海军演戏剧性局面出现开始,多数中国人在残酷的历史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貌似盛世的特色社会,骨子里其实不过是不堪一击的一盘散沙而已,一年来飞速发展的时局更强化了这个认识:对外,中国被辱的对方已不止是列强国家,又加进了菲律宾越南之类的小国,甚至佛教国家的士兵也敢于集体虐杀过路的中国人团队了;对内,阶级对立已经形成干柴烈火,全国范围内动辄上万人的火爆对抗此起彼伏,宣告了修正主义时期单纯国家机器暴力维稳形式的失败。中国稍微明白点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要恢复人心的凝聚并不是继续维持这个国家可有可无的因素,体制内外掌握资源的中国精英以年内强调文化兴国的六中全会为契机,把电视网络等媒体行业当做此事的一个点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操作,如近一两年涌现的数以百计的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形象的长篇连续剧,数量真不少,估计剧集要多到数以万计地烧钱,尽管据说其中相当比例的是拍数来就封存不播。但是在下认为,只要他们还不能意识到修正主义的错误发展路线是总祸根并努力消灭之,在修正主义时代他们的这些‘好心’行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归于白费~
偶然看到年初刚开播的连续剧《
北京爱情故事》,感觉对身体有益,就随缘在周末把全部39集一气看了一遍,感觉虽然剧情细节和其他弄情的肥皂剧一样价值不大,但相当贴近面对现实的故事梗概还是很有些值得记下来评论两句的。当然,对其进行分析目的,主要还是故事脉络给人们的启示对当前的革命形势很有益处。概观当前的革命形势,革命派可以进行主动革命的时间窗口,也就是这一两年。如果不能彻底扭转修正主义的发展路线,形势将势必进入下一阶段,即相对残酷的被动革命阶段。前者的参与这主要是受过毛时代革命思想熏陶的中年以上的人群,主体为50后。后者主体将是生理年龄条件所决定的80后和90后。所以如果今后的中国革命不幸被在下言重落到第二阶段,现在的革命主体人群有机会读懂一些未来不同形式革命的主要参与者的历史发展逻辑是有益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特色如上原因是重于价值观的塑造,但由于其编导大概是出自70后或60后精英价值层,操作上并不能或不敢碰触修正主义的本质为背叛的敏感神经,所以其价值取向其实停留在矛盾和悖论中飘忽,故使该剧与修正主义时代的其他一些阳光成长剧,如上次春节热播的《出租女友》,不同,无意中造成了其节奏的相当适中,反而更适合中老年人观看,这对身体很有益——养气。这对现今阶段的革命派主体而言是有价值的,既能迅速解了现实社会青年的状况,又调养了自己身体。所以推荐大家有时间的可以看一看,尤其是第10集以后。
当然,如前所述本剧目的并不是以中老年人调养身体为目的的老年肥皂剧,实际的价值目标应是为当代社会青年重塑混乱或压根就没有的价值观。剧中几个主角面对爱情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失控’了,认为爱情不可抗拒的神圣性就在于其能使人不由自主的失控。所以此剧编导力推的中心价值观用其正面主角的语言表达就是,‘爱情就不是理性的东西,或者说理性的东西就根本不是爱情’。这其实嘛就是想在主观上用爱情的非理性,来抹杀阶级性,人性反抗压迫的合理性和自觉性,以此‘非理性’境界,对抗阶级对立制以造和谐、在青年中重塑凝聚力。但靠所谓爱情的凝聚力来维稳,恐怕编剧自己也不信,所以本剧最终结果让其中扮演爱情指导级角色的几位一个得了脑癌离世,一个决意要结束多年的婚姻,一个无奈远走美国,80后主角中最成功的一对还成为植物人躺在了医院。
为了维稳的目的,剧情力求向当今残酷阶级斗争现实中的年轻人灌输遵守资本统治阶级秩序的观念,强调资本竞争有胜有败的公平性,以抹杀丛林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性,而这一逻辑合理的潜台词大前提就是把修正主义路线对社会主义宪法的背叛当做了不可改变的理所当然,这本不合理的逻辑得以大行其道,是毛所谓的法西斯维稳铁腕的的罪恶结果,也是体制内左派和所谓毛派近年来一直把左翼群众的主要矛头从对修正主义天然正义的攻击,有意无意转向其它方向和目标的必然结果。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自然会制造这样的悖论:从人性根本上以无名罪恶业为基础的所谓爱情,不幸成为了特色社会公平正义的依据,反过来又以顽空自欺欺人的所谓平淡爱情为人生理想境界。这正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修正主义者的同样可悲之处,也是其所刻意追求在群众中制造的效果,不同的是他们以当权派的身份利用这个矛盾的到了利益,得到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被压迫和愚弄的人民群众则成为矛盾的另一面,自我牺牲和自我戕害。
个体的平凡与伟大的理想结合可以使个体价值达到崇高境界,而在堕落和背叛为主流价值背景的修正主义时代,这则理所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时代的所谓爱情维稳,不过是用平凡的概念强奸人的向上追求的天赋人权,使人们变成安于此境的猪。
爱情对人类而言的‘正面’价值,本质就是了缘和销罪以达觉悟的一个途径而已,客观功用上讲本质与猪狗的发情无异。当其主动与高尚情操结合方能形成高尚的‘爱情’,否则与罪恶结合形成两条腿的畜生境界甚至可以堕落到猪狗不如的人生境界,比如全国范围内几千万性工作者每天所进行的性交易其罪堪比猪狗的发情?结论可能见仁见智;但年底媒体介绍的某省弄了46个老婆46套房的省级首长的事迹,就说明它显然不是一日功成亦非独自打拼,而是全省范围的赋予的大环境的长期营造的改革硕果,其罪业社会负面作用远超猪狗。在孔孟之乡尚且如此,在文化、风水和资源全被破坏的北京经济区又能营造啥高尚氛围吗,骗鬼都没得信,我们看到的是特色北京精神所赋予的天上人间。虽然那间变相妓院因为有损修正主义的红马甲形象暂时关闭了,但这个精神还是普遍被包容着~
剧中,在人生观上唯一有点点社会主义平等情结的80后主角无敌,在群众斗争中的每个具体事件中,还总是后知后觉的迟钝,显然不属于理性觉悟而仅仅是感性认知,正像今天的体制内左派,他最后成功的团结对象也是‘正义’方的大老板承疯,而非觉悟到了资本社会行为逻辑的丑恶和在其面前兄弟亲情等旧意识形态的脆弱不堪一击并对阶级压迫局面怀揣强烈阶级斗争意识且开始对资本势力控制的秩序进行肆意破坏的‘反派’青年使笑梦。在这一点上,编剧的感觉很正点。特别是最后80后门聚会场所被拆后,这位有强烈左翼情节的正面角色和其失足女青年情人一起,大半夜黑灯瞎火的在废墟中打着手电找当年贴在老餐馆墙壁上煽情的语录条,像极了今天修正主义体制内左派或毛派们挖空心思找革命教条的境界,这些感性左派就是不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暴力恐怖,而是觉悟者面对残酷的恶劣现实的不断斗争而取得进一步的觉悟。靠过去的教条是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的,反而会使自己和那些自欺欺人地臣服于私欲的修正主义们一样愚迷地沉溺于小资虚幻的情感世界而孤立于现世。而当年毛泽东们走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路子,只有他们那样的觉悟者群体方能团结革命群众并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综上所述,这个节奏适中很有养气全精效果的电视剧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就是爱情,和修正主义者30年来找来给群众洗脑的其它大忽悠模式一样,并不能挽救这个毛泽东所预言的以最差的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的法西斯修正主义社会。改开初其,中国的50后们在爱和情这方面的优势远大于剧情所展现的境界,但由于修正主义路线必然造成的毁灭一切社会标准的反人类特性,使得中国照样逐步沦落到如今全球最弱的非洲人都公开对媒体嘲笑中国男人,所以想靠相较而言为政治盲的8090后们以爱情来形成国家发展的凝聚力的概率,比那时自然是更低多乐。因此,这个很不错的青春阳光剧情的说教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还是表面的煽情,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维稳作用,但对今天被修正主义路线弄得超级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没啥积极帮助,而且是继续加了一瓢温存水... ...。
标签: 分类: 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