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学习.讨论
» 红军法宝“十六字诀”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5691
|
回复:
1
红军法宝“十六字诀”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346
精华
12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红军万岁
红军万岁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833
积分
6368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5-22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12-12 12:59
|
只看楼主
红军法宝“十六字诀”
王卫斌
中共在开展军事斗争、创建工农红军之初,要钱没钱,要枪没枪;要理论没理论,要经验没经验;要数量没数量,要质量没质量,堪称“一穷二白三无”。 国民党、蒋介石却得势不饶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铁了心要把这个“穷人党”、“叫花子”武装玩完。不料乐极生悲、物极必反,这一逼一玩,竞逼出了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大智谋,玩出了红军趋利避害、克敌制胜的“十六字诀”法宝……
路危径险早回头,风斜雨急稳立足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奉命举行秋收起义,组织工农革命军攻打湖南长沙,但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再加上军事指挥员缺乏实战经验,指挥失当,结果只打到半路就损兵折将三分之二,面临着旗倒兵散的危险。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余部掉头退向湘赣边界南部山区,并与井冈山袁文才、王佐的绿林队伍结盟,颇费一番周折,总算稳住了阵脚。
井冈山“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实乃兵匪隐介藏形、安身立命之所。但此时边界各县完全没有了党的组织,农民自卫军已被豪绅阶级解除了武装,毛泽东和袁文才、王佐总共只有干把人马、八百余支土枪,而且兵员大多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要在四周自色政权包围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与国民党作长期的斗争,谈何容易?
毛泽东本是一介中等学历书生,没有留过洋、镀过金,更不懂军事武艺,但他善于取长补短、触类旁通。眼看着边界的军事斗争一天比一天激烈,问题越来越繁复和严重,他急中生智,索性借鉴井冈山“山大王”朱孔阳对付官军围剿的“打圈子”土办法,指挥部队不停地在井冈山周边各县之间兜来转去,看准时机相继攻占了茶陵、遂川、永新和酃县各一部,控制了宁冈全境,由此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无独有偶,与此同时,职业军人出身的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凭着从国内外正规军校学习军事积淀的深厚素养,结合多年跟土匪、军阀作战积累的丰富经验,灵活运用“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带着一支散兵游勇转战赣闽粤湘大片白色区域,冲破反动势力一路围追堵截,不仅保存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还在湘南掀起了猛烈的红色风暴。
1928年4月28日,朱德、毛泽东两部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组建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毛携手、文武搭配,擦出了沉博绝丽的智慧火花,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作战原则,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连续粉碎了国民党赣军发动的三次军事“进剿”,总兵力发展到上万人,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总面积扩大到72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50余万,进入了全盛时期。
赣军屡战屡败,意识到凭一己之力绝非朱毛红军对手,遂与湘军密谋联合“会剿”。在此大敌当前、危急存亡之际,中共湖南省委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强令红四军分兵冒进攻打湘南郴州,致使湘赣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投机分子趁机纷纷反水,地方党组织被破坏殆尽,红四军减员将近一半。
即便如此,“八月失败”之后,红四军很快就缓过劲来,朱德、毛泽东率部一攻一守、进退有常,硬是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拖垮了数倍之敌,瘫痪的党组织重新建立,失陷的根据地全面收复。参加“围剿”的敌军官兵深感无出路,附近省份的工农群众则看到了希望,自发来投奔红军的日益增多,井冈山上红旗漫卷、风雷欢动,湘赣边界怒潮翻腾、号角激越,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一枝独秀。
游击战里操胜算,运动战中歼敌人
“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1929年元旦刚过,蒋介石亲自出马,调集湖南、江西两省6旅3万大军,兵分五路向井冈山杀来,企图一战定乾坤,彻底消除心腹大患。
1月14日,朱德、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采用盘旋式打圈子和波浪式推进战术,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应付敌人,很快又在赣南、闽西站稳了脚跟。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上海党中央写信,自豪地宣称:“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
红四军的出色表现,令中共中央不得不刮目相看,“十六字诀”也得到承认和推广,成为各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并屡试不爽。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正式红军和地方武装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巩固了十多个初具规模的红色区域。正在这时,中原大战骤然爆发,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误判形势,讥笑朱毛那套“十六字诀”“狭隘的游击战略”、“打拳战术”,要等到头发白了才能看见革命的胜利,“必须根本的改变过来”。先后指示红四军跟赣南、闽西地方武装和第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第一方面军,北上进攻江西南昌、九江和湖南长沙等中心城市,形成“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局面,实现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建立全国革命政权。
“立三路线”此举遭到中共内部抵制,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反倒捅了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马蜂窝。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立即把所谓的“铲共剿匪”确定为施政急务,挥师10万、兵分8路南下,吹牛一个半月内即可收复江西苏区,三个月内必定肃清全国“共匪”。毛泽东从容应对,指挥红一方面军大步进退,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在宁冈俘获敌前线总指挥、第十八师张辉瓒部9000人,接着又在东韶追歼敌五十师谭道源部一半,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战斗。次年5月,红一方面军如法炮制,半月间横扫七百里,连打五场胜仗,歼敌3万,缴枪2万,余敌见势不妙,纷纷溃逃。
两次“围剿”均遭败绩,蒋介石牛皮吹破,不由得恼羞成怒,认定“今日中国唯一之敌人为赤匪”,发誓要“集全国之力,弭此民族巨患”。1931年7月,他亲任“围剿”军总司令,调兵遣将30万,分左、中,右三路“长驱直入”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避其锋芒,“利用地形熟识与民众协从”,牵着敌军主力的牛鼻子在崇山峻岭中“捉迷藏”,令其来往追逐,疲于奔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匪没剿灭几多,自己却损失了不少”。蒋介石苦撑了三个月,终于泄气,仰天哀叹“剿匪之难甚于大战”。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红一方面军随即转入战略反攻,回师巩固大本营,镇压土豪劣绅的反动武装、拔除白色据点,中央苏区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江西、福建21个县,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50万。其他苏区也开疆拓土,各得其所。在此基础上,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中共成为苏维埃政权下公开存在的政党,开始了治国安邦的伟大预演。
黄钟毁弃铸恶果,拨乱反正创奇迹
随着中央领导机关从上海迁入瑞金、权力中心下移中央苏区,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影响逐渐扩大、蔓延,占据了党和军队的统治地位。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中国革命实际,奉苏联红军的军事条令若金科玉律,盲目推行所谓的“正规战争”、“现代军事战术”,全盘否定所谓的“狭隘经验论”、“游击主义”,硬是把毛泽东这个过去很灵的“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后头就不灵了。
跟中共高层一帮狂躁、僵化的愣头青相比,蒋介石却“吃一堑,长一智”,显得理智、务实多了。他清醒地认识到:“土匪就是以行军迅速,爬山敏捷,惯于埋伏袭击,和夜间作战几项很简单的本事,来打我们繁琐呆笨不适用的教育,结果我们一定打不过他们。”再三强调:“我们剿赤的同志,尤其是负党务责任的同志,在这个和赤匪决斗当中,格外要能挽转颓风,实事求是。惟有‘实践’两个字,才可以肃清赤匪,才可以完成革命。”
1932年年底,蒋介石“柿子专拣软的捏”,采取“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策略,相继肃清了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等外围障碍,然后集中40万兵力“分进合击”中央苏区。这时,毛泽东虽然已被解除兵权,但他的老搭档朱德顶住压力,依然坚持采用灵活机动的“十六字诀”战术,趁北线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先声夺入,派兵远程奔袭赣东。在南丰虚晃一枪后,又迅速南撤隐蔽,使敌运转不灵,应援失效,取得了黄陂、草台冈伏击战大捷。
此次挫败,令蒋介石凄惨异常,自认“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1933年9月,他贼心不死,又玩出“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相结合的新花样,在中央苏区外围陈兵百万,同时设置了8个纵深130公里的封锁区,修筑了2900座碉堡,颁布了13种经济、交通封锁条例,企图要让中共“未剿而先灭”、“不战而自亡”。
蒋介石“温水煮青蛙”、“磨刀霍霍向猪羊”,博古、李德们却浑然不觉,还在“叫花子跟龙王比宝”、“装作一个大国家的统治者来办事”,命令红军主力全线出击打攻坚消耗战,美其名日“御敌于国门之外”。黎川初战失利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转入消极防御战,实施所谓的“以堡垒对堡垒”、“短期突击”之下策,再次导致广昌失守。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后果很严重,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主力经苦战一年未能破敌,不得不带着坛坛罐罐“大搬家”,湘江一役锐减至3万,元气大伤。
直到遵义会议召开,王明“左”倾错误统治终结,毛泽东东山再起。他以其不拘一格、诡秘莫测的奇谋妙策,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在运动战中有效调动和大量歼灭敌人,一举扭转了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夺得了战略主动权。这支饱尝了大自然百味、经受了人世间一切艰难困苦而不溃散的队伍抵达陕北后,经过西征、东征,重又恢复了虎气雄风。
就这样,广大红军将士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战略思想、大胆探索战术方法,最终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共同推动着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高峰,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承前启后、破旧立新,终于用“十六字诀”法宝赶跑了东洋鬼子、埋葬了蒋家王朝,建国后又东击美国鹰、西揍印度象、北抗苏联熊,打遍天下无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85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革命战士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00
积分
75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7-26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12-12 15:16
|
只看该用户
决定事物的成败,是人不是物。革命就要有牺牲精神,没有千万先烈牺牲精神,共产党不可能夺取政权。现在网上谈革命的,大多是投机分子,真正有信仰的不多。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改良派之声
无产阶级看历史
新闻.评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